人離不開鹽,如果沒有鹽人體便不能維持正常狀態。食鹽的主要成份是氯化鈉,其中39%是鈉,61%是氯化物。當這兩種化合物在人體內形成一種溶液后,就分解成為鈉和氯離子,分別發揮著不同的作用。鈉離子能維持人體全身血液容量和細胞滲透壓,以及神經與肌肉的正常興奮和應激性;能激活人體肌肉收縮等多種功能。氯離子則可幫助調節人體的酸堿平衡,生產胃酸和激活淀粉酶,這對于生命是極為重要的。
食鹽雖然有“百味之母”的美稱,且功勞卓著,但如果人們食鹽過多或過少都會對人體產生不利的影響。有關醫學專家指出,一個成人每日攝入食鹽量以3-6克為宜,即保持每公斤體重1克即可。若低于此量,則可導致體內低鈉和低氯。當體內低鈉時,其正常的生理功能難以維持,表現出全身無力;而體內低氯時,則會導致人體低氯性堿中毒。若高于此量,就會加重腎和血管的負擔,引起腎病加重和高血壓病以及其他疾病。
相關調查資料表明,我國目前每人每日食鹽的攝入量均在8-10克左右,而愛吃咸菜的人,每日食鹽的攝入量達到了15克以上,遠遠超過需要量的標準。我國南方人口味較輕,而北方人口味重,日均食鹽量在15克左右,但口味更重的要數西藏的某些地區,日均食鹽量在20克左右。顯然這對人體健康是不利的。那么,食鹽過多對人體會帶來哪些不利影響呢?
一、食鹽過多,會引起高血壓。大家知道,腎臟是排泄體內廢物的重要器官,人們若長期食鹽過多,腎臟就必須最大限度地排鹽,以求降至正常。如果腎臟無法排至正常,則會形成體內食鹽潴留。而每潴留1克食鹽,就需潴留111.1克水作為載體(這就是人們吃咸菜后多喝水的原因),配成“生理鹽水”儲存在人體各組織中,形成生理性水腫,使血壓升高。對于腎功能欠佳或患腎炎的人,則會因超負荷地排泄而累及腎臟,加重病情。而對于中老年或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可因長年受多余“生理鹽水”對血管的高壓作用而形成高血壓病。
二、孕婦食鹽過多,可引起血青癥。血青癥的發生,是由于大量的鹽水在人體內把持較多水分的緣故。但是,孕婦如果食鹽太少,便有痛性痙攣發生,孕婦全身抽搐十分痛苦。
三、食鹽過多誘發兒童多種疾病。食鹽過多,不僅可導致兒童血壓增高,引起水腫,還可導致上呼吸道感染。首先,食鹽過多會使得口腔唾液分泌減少,更利于各種細菌和病毒在上呼吸道的存在;其次,由于鹽的滲透作用,可將上呼吸道正常的寄生菌群殺死,從而導致菌群失調,導致發病;再次,食鹽過多可以抑制粘膜上皮細胞的繁殖,使其喪失抗病能力。這些因素都會使上呼吸道粘膜抵抗疾病侵襲的作用減弱,加上兒童的免疫能力本身比成人低,又容易受涼,因而,各種細菌、病毒會乘機而入,從而導致上呼吸道感染。另外,食鹽過多,可直接影響兒童體內對鋅、鉀元素的吸收,導致兒童缺鋅和鉀。
四、糖尿病人食鹽過多可引起血糖升高。越來越多的研究資料表明,糖尿病人在限制碳水化合物的同時,也要限制食鹽攝入。因為食鹽進入人體后,可激活體內淀粉酶的活性,加速淀粉的消化,提高小腸對葡萄糖的再次吸收,從而造成進食后血糖升高。
五、食鹽過多可誘發胃癌。有關資料表明,胃癌的發病乃多種因素綜合所致,但長期食鹽過多也是誘發胃癌的原因之一。原因是食鹽會剌激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造成胃黏膜發炎、腫脹、潰瘍、出血、萎縮,容易發生癌變。胃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死亡率是相當高的。
六、食鹽過多易患感冒。食鹽過多,會使體內氯化鈉濃度過高,而鈉離子的增高可抑制呼吸道細胞的免疫能力,使感冒病毒很容易通過失去屏障作用的細胞而侵入人體,引起感冒。食鹽過多,還會使口腔內唾液減少,導致口腔內的溶菌酶相應減少,從而使口腔成了病毒生長繁殖的溫床,感冒病毒在口腔內、咽喉部便容易存活并入侵。上述種種原因導致日常多吃鹽的人易感冒。
七、食鹽過多易患白內障。澳大利亞醫學專家研究發現,食鹽攝入量過多與較低者相比,前者罹患“后部次囊狀白內障”(PSC)的危險是后者的2倍。PSC是一種可能導致失明的白內障。他們指出,其他多項人體試驗和動物試驗也證實食鹽攝入過多和白內障的關聯性。
八、食鹽過多可縮短人的壽命。日本一位醫學專家發現,尿中的含鹽量與人的平均壽命有極密切的關系。他曾采集并分析了7個縣各100名男女(50-54歲)1天的尿液,認為1天的攝取食鹽量每增加1克,這個縣的人平均壽命便縮短約半年。
其實,食鹽過多對人體健康的影響,遠不止上述所說的那些,食鹽過多還可導致咽喉炎、扁桃體炎、病毒性肺炎、氣管炎等疾病。
食鹽的攝入是完全可以控制的,人們要學會多吃清淡的食物。不僅正常的人如此,而且對于那些患有高血壓、心腦血管、糖尿病、心肌炎、肝硬化、高血脂、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肺氣腫等病人更應遵醫囑嚴格控制食鹽的攝入量,防止病情的惡化;人們若發生感冒、便血、中風、眩暈、心悸等不良癥狀時,也應減少食鹽的攝入。老年人由于新陳代謝降低,胃腸道功能減弱,在日常生活中應始終保持飲食清淡,防止高血壓、中風、心臟病及腎臟等疾病的發生。孕婦對于食鹽的攝入應有適當的斟酌,務須恰到好處,多而不致于引起血青病和高血壓,少而不至于引起痛性痙攣。兒童的食鹽攝入量不能以成人試菜的咸淡味覺來決定,因為成人對食鹽的耐受力比兒童強得多。成人感到咸味的濃度為0.9%,兒童的濃度為0.25%。如按成人的口味,則小兒攝入的食鹽就相對過多。營養學家建議,1至6歲的幼童每日食鹽不應超過2克,1周歲以前每日不超過1克為宜,3個月后的嬰兒可適當吃些咸食。小兒膳食中應該加食鹽,只是盡量避免過多。對患有心臟病、腎炎和呼吸道感染的兒童,更應嚴格控制飲食中的食鹽攝入量。
人們應該遵循營養學家建議的“餐時加鹽”的方法控制食鹽量,既可以照顧到口味,又可以減少用鹽。“餐時加鹽”,即烹調時或起鍋時,少加鹽或不加鹽,而在餐桌上放一瓶鹽,等菜肴烹調好端到餐桌時再放鹽。因為就餐時放的鹽主要附著于食物和菜肴表面,來不及滲入內部,而人的口感主要來自菜肴表面,故吃起來咸味已夠。這樣即控制了鹽量,又可避免碘在高溫烹調時的損失。據報道,高溫烹調時放鹽,鹽中碘食用率僅為18.7%,而在烹調后期放鹽,鹽中碘的食用率為63.2%。另外,人們還應盡量少吃如豆瓣醬、辣醬、榨菜、酸泡菜、醬黃瓜、黃醬、麥醬、腐乳、咸鴨蛋、食用罐頭等含鈉高的加工食品。
通訊地址:湖南張家界市質量技術監督局
郵 編:427000
下一篇:糖尿病患者應常飲番茄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