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的某一天,烏魯木齊的張大爺在給住院老伴送飯的路上,倒在了一臺正在圍搶生意的挖掘機車輪下。2004年3月,中國質量報刊登了題為《塔吊開裂生隱患 質量責任誰承擔》的報道,對天成塔吊事件進行了全面的報道。一系列關于租賃引發的安全問題,使“租賃安全”這詞在去年工程機樹市場前為熱點。
工程機械租賃企業規模小造成不良后果
工程機械租賃就其在國內的發展時間來說絕對屬于新生事物,企業規模小。據中華建筑報報道,目前全國資產在3000萬元以上的從事工程機械租賃的專業租賃公司有80多家,其余均為中小企業和個體戶,而在發達國家具有相當規模的工程機械租賃企業就有數干家。目前國內資產超1億元以上專業工程機械租賃公司只有20家左右,其余多為小型企業或個體戶,企業規模小而多造成了許多不良后果:
后方技術裝備差。因為其規模小,也就造成了設備的后方技術裝備差。為了節省資金,有些企業連正常的后方基地都沒有,更不用說用來維修保養設備的基本工具和車間以及在職的維修人員。大、中、小修均不能得到正常實施,給設備使用完好率帶來了較大的困難,存在著嚴重隱患。
設備質量差。為了節約資金以追求更多的短期利潤,一些民營工程機械租賃單位在設備采購上,以價格低廉為標準,致使一些非法小廠的不合格塔機等設備均在工地使用,造成多起重大安全事故。如山東某些小廠生產的塔機,無論是材質還是安全性能、穩定性方面均存在較多的問題。這是源頭上的問題,如不加以解決,使用中的塔機就如同一顆顆“定時炸彈”,隨時可能引發災難。
設備檢查不到位。浙江省于2003年發生兩起塔機倒塌事故,究其原因均是由于標準節螺栓松動和起重臂軸銷脫落造成。這些企業沒有專職的檢查人員,或者說沒有較強的專業知識,檢查也只是看表面現象,往往垂直度超標后仍繼續使用,給塔機的運行帶來了嚴重的安全隱患。
技術人員技術力量不夠。一些民營工程機械租賃公司往往是一兩個專職人員負責安拆,塔機司機、民工一起去施工,沒有專職的安拆隊伍,操作人員、電工、安全員、維修保養人員,一人多職的狀況尤為嚴重,技術力量遠遠不夠,在超長附著施工、深基坑、超高施工等方面能力明顯不足。有些超長附著施工讓人觸目驚心,基礎設計不符或未經設計造成不均勻沉降,不會進行糾偏施工,垂直度大量超標無法處理。這也是制約工程機械租賃的一個瓶頸,也是安全隱患最突出的一個。
施工安拆資質不到位。這些小企業一般都沒有安拆資質,因為沒有穩定的施工隊伍,也就不可能取得安拆資質,他們就只能通過各種關系去掛靠單位,但真正施工還是他們幾個人進行。而大型設備安拆國家明文規定要具有相應安拆資質,且所有人員須培訓合格后持證上崗,無資質無證上崗施工給塔機的安拆帶來了重大的安全隱患。
操作隊伍不穩定。為了節約塔機在閑置期間的費用,司機均臨時聘用,這樣造成了塔機操作隊伍的極大不穩定性,給塔機操作帶來較大安全隱患。
大型建筑集團設備租賃仍以內租為主。浙江省幾家較有規模的大型建筑集團工程機械租賃仍以對內部租賃為主,雖然這幾年的市場觀念有所轉變,但與市場接軌還有一段距離,而且因無很好的激勵制度,導致出現部分市場上緊缺設備的閑置現象,造成整個工程機械的重復投資和資源浪費,以至于小型民企可以大舉進軍工程機械租賃市場。這也給民企工程機械租賃帶來一定的隱患,一旦遇到建筑市場的疲軟,就會出現民企設備的庫存現象,這也不能不說是一個潛在的市場危機。
上一篇:利欲下的生命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