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條 為加強對重點公益林的保護、經營和管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實施條例》和《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區劃界定的重點公益林是指生態區位極為重要或生態狀況極為脆弱,對國土生態安全、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以提供森林生態和社會服務產品為主要經營目的的重點防護林和特種用途林。包括水源涵養林、水土保持林、防風固沙林和護岸林;自然保護區的森林和國防林等。
第三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重點公益林的區劃界定適用于本辦法。
第四條 重點公益林區劃界定應遵循以下原則:
--生態優先、確保重點,因地制宜、因害設防,集中連片、合理布局,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社會效益的和諧統一。
--尊重林權所有者和經營者的自主權,維護林權的穩定性,保證已確立承包關系的連續性。
第五條 重點公益林以其林地為區劃對象。
第六條 重點公益林范圍依據《全國生態環境建設規劃》、《全國野生動植物保護和自然保護區建設工程總體規劃》、《全國防沙治沙規劃》、《中國濕地保護行動計劃》、《全國生態公益林建設標準》以及水利部關于大江大河、大型水庫的行業標準和《土壤侵蝕分類分級標準》等劃定。
第七條 重點公益林的區劃范圍。
(一)江河源頭--重要江河干流源頭,自源頭起向上以分水嶺為界,向下延伸20公里、匯水區內江河兩側最大20公里以內的林地;流域面積在100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級支流源頭,自源頭起向上以分水嶺為界,向下延伸10公里、匯水區內江河兩側最大10公里以內的林地。其中,三江源區劃范圍為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內的林地。
(二)江河兩岸--重要江河干流兩岸[界江(河)國境線水路接壤段以外]以及長江以北河長在150公里以上、且流域面積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級支流兩岸,長江以南(含長江)河長在300公里以上、且流域面積在20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級支流兩岸,干堤以外2公里以內從林緣起,為平地的向外延伸2公里、為山地的向外延伸至第一重山脊的林地。
重要江河干流包括:
1、對國家生態安全具有重要意義的河流:長江(含通天河、金沙江)、黃河、淮河、松花江(含嫩江、第二松花江)、遼河、海河(含永定河、子牙河、漳衛南運河)、珠江(含西江、潯江、黔江、紅水河);
2、生態環境極為脆弱地區的河流:額爾齊斯河、疏勒河、黑河(含弱水)、石羊河、塔里木河、渭河、大凌河、灤河;
3、其他重要生態區域的河流:錢塘江(含富春江、新安江)、閩江(含金溪)、贛江、湘江、沅江、資水、沂河、沭河、泗河、南渡江、甌江;
4、流入或流出國界的重要河流:瀾滄江、怒江、雅魯藏布江、元江、伊犁河、獅泉河、綏芬河;
5界江、界河:黑龍江、烏蘇里江、圖們江、鴨綠江、額爾古納河。
(三)森林和陸生野生動物類型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及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的林地。
(四)濕地和水庫--重要濕地和水庫周圍2公里以內從林緣起,為平地的向外延伸2公里、為山地的向外延伸至第一重山脊的林地。
1、重要濕地是指同時符合以下標準的濕地:
--列入《中國濕地保護行動計劃》重要濕地名錄和濕地類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濕地;
--長江以北地區面積在8萬公頃以上、長江以南地區面積在5萬公頃以上的濕地;
--有林地面積占該重要濕地陸地面積50%以上的濕地。
--流域、山體等類型除外的濕地。
具體包括:興凱湖、五大連池、松花湖、查干湖、向海、白洋淀、衡水湖、南四湖、洪澤湖、高郵湖、太湖、巢湖、梁子湖群、洞庭湖、鄱陽湖、滇池、撫仙湖、洱海、瀘沽湖、清瀾港、烏梁素海、居延海、博斯騰湖、塞里木湖、艾比湖、喀納斯湖、青海湖。
2、重要水庫:年均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含400毫米)的地區庫容0.5億立方米以上的水庫;年均降水量在400-1000毫米(含1000毫米)的地區庫容3億立方米以上的水庫;年均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的地區庫容6億立方米以上的水庫。
(五)邊境地區陸路、水路接壤的國境線以內10公里的林地。
(六)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嚴重地區--防風固沙林基干林帶(含綠洲外圍的防護林基干林帶);集中連片30公頃以上的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
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嚴重地區包括:
1、八大沙漠:塔克拉瑪干、庫姆塔格、古爾班通古特、巴丹吉林、騰格里、烏蘭布和、庫布齊、柴達木沙漠周邊直接接壤的縣(旗、市);
2、四大沙地:呼倫貝爾、科爾沁(含松嫩沙地)、渾善達克、毛烏素沙地分布的縣(旗、市);
3、其他荒漠化或沙化嚴重地區:河北壩上地區、陰山北麓、黃河故道區;
4、水土流失嚴重地區:
--黃河中上游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以鄉級為單位,溝壑密度1公里/平方公里以上、溝蝕面積15%以上或土壤侵蝕強度為平均侵蝕模數5000噸/年·平方公里以上地區;
--長江上游西南高山峽谷和云貴高原區,山體坡度36度以上地區;
--四川盆地丘陵區,以鄉級為單位,土壤侵蝕強度為平均流失厚度3.7毫米/年以上或土壤侵蝕強度為平均侵蝕模數5000噸/年·平方公里以上的地區。
--熱帶、亞熱帶巖溶地區基巖裸露率在35%至70%之間的石漠化山地。
本項中涉及的水土流失各項指標,以省級以上人民政府水土保持主管部門提供的數據為準。
(七)沿海防護林基干林帶、紅樹林、臺灣海峽西岸第一重山脊臨海山體的林地。
第八條 凡重點公益林地域重復交叉的,按照上述順序區劃界定。
第九條 省級林業主管部門會同財政部門統一組織重點公益林的區劃界定和申報工作?h級森林分類區劃界定必須在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基礎上,由具有乙級以上資質的調查規劃設計單位承擔。2001年已經完成區劃界定的地區,凡符合本條上述要求的也可以在原成果的基礎上進行調整。重點公益林區劃界定成果,報經省級人民政府審核同意后,由林業主管部門會同財政部門按照重點公益林區劃界定成果申報材料的要求,于2004年7月31日之前,向國家林業局和財政部申報。
申報材料一式10份,包括:申報函,全省土地資源、森林資源、水利資源等情況詳細說明,林地權屬情況,認定成果報告,以及省級區劃界定統計匯總圖表資料(詳見附件2)。
第十條 國家林業局會同財政部對省級申報材料初審合格后,組織專業人員以抽樣調查方式進行現地認定核查。認定核查比例原則上不低于申報重點公益林總面積的5%。省級申報材料不實或問題較大的,限期整改重新申報,整改后仍不符合要求的暫不予以區劃界定。
第十一條 2001年依據國家林業局《國家公益林認定辦法(暫行)》(林策發[2001]88號)區劃界定并納入中央森林生態效益補助資金試點的林地,需按本辦法重新區劃界定,被劃出的林地依照附件2要求一并申報。
第十二條 本次區劃界定成果作為重點公益林資源基本數據,由國家林業局會同財政部向國務院呈報。國家林業局根據國家生態建設需要和國民經濟發展情況,分期分批公布。各地人民政府應對已公布的重點公益林及時進行林權證森林類別的變更登記。
第十三條 在區劃界定重點公益林時,地方政府必須本著自愿原則,與林權權利人簽定禁止或限制采伐協議,凡林權權利人不愿意區劃為重點公益林的,地方政府要采取妥善措施處理。
第十四條 《重點公益林認定核查辦法》由國家林業局另行制定。
第十五條 本辦法由國家林業局會同財政部負責解釋。
第十六條 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原國家林業局《國家公益林認定辦法(暫行)》(林策發[2001]88號)同時廢止。
附件2:
重點公益林區劃界定申報材料要求及說明 一、文字材料
(一)基本情況:包括自然地理與行政區劃;自然條件;森林資源狀況;河流流域、水利設施、水庫、自然保護區、干旱荒漠化等自然環境狀況。
(二)重點公益林區劃界定的原則和依據:包括指導思想、目的、任務、技術標準、手段等。
(三)重點公益林林區劃界定結果:包括按照區劃界定辦法劃定的生態區域說明。
(四)保障措施
二、申報表格及說明
(一)填表說明。
表格中凡涉及到"天保工程區"的數據是指納入國家天然林保護工程實施區按《重點公益林區劃界定辦法》劃定的資源數、"重點公益林"的數據是指縣級以上(含縣級)根據區劃界定辦法劃定的資源數。表格填列的數據保留小數點后一位。
1、公益林01表:公益林資源結構及林地面積總表。本表反映全。ê灾螀^、直轄市,下同)所有公益林資源林種、地類結構匯總情況。其中,"林地總面積"為全省林業用地總面積;"公益林"反映所有公益林資源面積,包括重點公益林和地方劃定的重點公益林;"權屬"中"其他"欄指除國有和集體所有制資源外的其他所有制單位和個人的森林資源。
2、公益林01表附表1及公益林01表附表1續:國有公益林資源結構及林地面積明細表。反映縣級以上國有單位公益林各林種及地類的資源結構情況。本表按隸屬關系填列。
3、公益林01表附表2及公益林01表附表2續:集體所有制公益林資源結構及林地面積明細表。反映縣級以上集體所有制單位公益林各林種及地類的資源結構匯總情況。本表按隸屬關系填列。
4、公益林01表附表3及公益林01表附表3續:其他所有制公益林資源結構及林地面積明細表。反映縣級以上其他所有制單位和個人公益林各林種及地類的資源結構情況情況。本表按隸屬關系填列。
5、公益林02表:重點公益林資源結構及林地面積表。本表為全省按照《重點公益林區劃界定辦法》劃定的重點公益林資源匯總情況。
6、公益林02表附表1及公益林02表附表1續:國有重點公益林資源結構及林地面積明細表。反映縣級以上國有單位重點公益林各林種及地類的資源結構匯總情況。本表按隸屬關系填列。
7、公益林02表附表2及公益林附表2續:集體所有制重點公益林資源結構及林地面積明細表。反映縣級以上集體所有制單位重點公益林各林種及地類的資源結構匯總情況。本表按隸屬關系填列。
8、公益林02表附表3及公益林附表3續:其他所有制重點公益林資源結構及林地面積明細表。反映縣級以上其他所有制單位和個人重點公益林各林種及地類的資源結構匯總情況。本表按隸屬關系填列。
9、公益林03表:重點公益林分區情況匯總表。本表分別反映全省天保工程區外與天保工程區內按照《重點公益林區劃界定辦法》劃定的重點公益林林種及地類結構情況。
10、公益林03表附表1-1及公益林03表附表1-1續:天保工程區外國有重點公益林資源結構及林地面積明細表。本表反映全省天保工程區以外的國有重點公益林各林種及地類匯總情況。本表按隸屬關系填列。
11、公益林03表附表1-2及公益林03 表附表1-2續:天保工程區外集體所有制重點公益林資源結構及林地面積明細表。本表反映全省天保工程區以外的集體所有制重點公益林各林種及地類匯總情況。本表按隸屬關系填列。
12、公益林03表附表1-3及公益林03 表附表1-3續:天保工程區外其他所有制重點公益林資源結構及林地面積明細表。本表反映全省天保工程區以外的其他所有制重點公益林各林種及地類匯總情況。本表按隸屬關系填列。
13、公益林03表附表2-1及公益林03表附表2-1續:天保工程區內國有重點公益林資源結構及林地面積明細表。本表反映全省天保工程區以內的國有重點公益林各林種及地類匯總情況。本表按隸屬關系填列。
14、公益林03表附表2-2及公益林03 表附表2-2續:天保工程區內集體所有制重點公益林資源結構及林地面積明細表。本表反映全省天保工程區以內的集體所有制重點公益林各林種及地類匯總情況。本表按隸屬關系填列。
15、公益林03表附表2-3及公益林03 表附表2-3續:天保工程區內其他所有制重點公益林資源結構及林地面積明細表。本表反映全省天保工程區以內的其他所有制重點公益林各林種及地類匯總情況。本表按隸屬關系填列。
16、公益林04表:重點公益林區域分布情況表。本表由省、縣分別填列,反映全省和全縣按照《重點公益林區劃界定辦法》中的重點生態區域范圍界定的重點公益林資源面積。其中:"名稱"反映劃定重點公益林的具體河流、水庫、自然保護區等的名稱;"區域范圍"中的"范圍"欄指具體河流、水庫、自然保護區等的長度、蓄積、面積。
17、公益林04表附表1:天保工程區外重點公益林區域分布表。本表由省、縣分別填列,反映全省和全縣按照《重點公益林區劃界定辦法》中的重點生態區域范圍界定天保工程區以外的重點公益林資源面積。
18、公益林04表附表2:天保工程區內重點公益林區域分布表。本表由省、縣分別填列,反映全省和全縣按照《重點公益林區劃界定辦法》中的重點生態區域范圍界定的天保工程區以內的重點公益林資源面積。
19、公益林05表:重點公益林權屬情況表。本表按照隸屬關系填列,其中:"權屬"一欄按所有制不同分別填列重點公益林的面積,其中"自然保護區"指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單位個數"一欄包括管護組織。
20、公益林05表附表1:天保工程實施區之外的重點公益林權屬情況表。本表按照隸屬關系填列,反映全省未實施天保工程的區域按照《重點公益林區劃界定辦法》劃定的重點公益林權屬構成情況。
21、公益林05表附表2:天保工程實施區內重點公益林權屬情況表。本表按照隸屬關系填列,反映全省已經實施天保工程的區域按照《國家重點公益林區劃界定辦法》劃定的重點公益林權屬構成情況。
22、公益林備注表:森林生態效益補助資金試點中列入重點公益林面積表。本表反映2001年中央森林生態效益補助資金試點省全省試點面積中按照《重點公益林區劃界定辦法》劃定的重點公益林面積。
23、公益林備注表附表及公益林備注表附表續:森林生態效益補助資金中列入重點公益林面積明細表。本表反映縣級以上森林生態效益補助資金試點單位(包括國有、集體、其他所有制和個人)試點面積中按照《重點公益林區劃界定辦法》劃定的重點公益林各林種及地類的資源結構情況。本表按隸屬關系填列。
(二)重要的表間關系。
1、01表2列=01表附表1第1列+01表附表2第1列+01表附表3第1列。
2、02表1列=03表第1列=02表附表1第1列+02表附表2第1列+02表附表3第1列。
3、03表1列=03表附表1-1第1列+03表附表1-2第1列+03表附表1-3第1列+03表附表2-1第1列+03表附表2-2第1列+03表附表2-3第1列。
4、05表1列=05表附表1第1列+05表附表2第1列。
三、附圖
包括本省行政區劃圖、生態區位圖(按照區劃界定標準分別將重要江河及支流、重要湖泊和水庫、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嚴重地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天保工程區等分別以彩色圖標注明)、森林資源分布圖(其中:重點防護林和特種用途林需特殊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