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境報報道,近日,某國際環保組織在北京發布了《超越北京,超越2008——北京奧運會環境評估報告》。報告指出,從1998年~2007年,北京在環保方面的實際總投資達到了1200億元人民幣,使用了世界上最先進的節能和可再生能源技術等,在某些方面遠超過了包括悉尼、雅典在內的發達國家主辦城市。
由此,筆者想到了一份由WackenagelM(這位學者于1997年始受一個環保NGO的委托和資助開始統計調查“國家生態足跡”)在2002年對全球生態足跡做的一次調查計算結果。這一計算結果顯示,人類的生態足跡已經超過了地球承載力的20%,許多國家處于嚴重的生態赤字狀態。
生態足跡是一種可以將全球關于人口、收入、資源應用和資源有效性匯總為一個簡單、通用的指標并進行國家間比較的便利手段。這一評價方法已廣泛應用于各種規模的人口生態統計。國內學者根據生態足跡的計算公式得出結論,就全球的平均生產能力來看,1999年我國的生態足跡為1.326人均全球公頃,而生物承載力為0.681人均全球公頃,生態赤字為0.645人均全球公頃,我國的生態足跡已經超出其生態承載力的94%。
嚴峻的現實,給我們的環保工作提出了緊迫的要求。由此,北京為奧運所做的環保努力和投資無疑是國內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乃至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做好環保工作的榜樣。單個的事實最多能喚起部分人的警醒,喚起人們對同類環境問題的重視,生態足跡的統計數字無疑對我們國家的環保工作提出了全面而緊迫的工作要求,也在警示國人,樹立起良好的生態保護意識刻不容緩。
北京為奧運所做的努力有目共睹,無論是在空氣質量方面,還是在能源利用、制冷劑使用方面,甚至是在交通、水資源、林業、有毒物質和廢棄物方面都做足了工作,為奧運的舉辦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條件。
雖然現在這一系列環保工作都是為了綠色奧運的實現,但這樣嚴格的環保指標,這樣大量的資金投入,對于致力于建設一個美好家園的國家來說,無疑是一個最具意義的環保標桿。任何一個領域的生態破壞都可能對整體環境造成極為不利的影響,只有根據目標和形勢對環保提出更高的要求,才能實現綠色家園得以保護、生命得以良好延續的美好愿望。
下一篇:環保執法首次進入汽車維修保養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