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個處于環境敏感區、與規劃功能不符的建設項目被否決,經過近海水域環境污染治理,水頭村再現海蟶交易……福建省泉州市始終堅持經濟與生態雙贏理念,以生態市建設為目標,不斷加強污染防治與生態建設,經濟社會呈現出了有好又快的良好發展態勢。
把環境保護放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中統籌考慮,努力促進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高度融合,泉州市從中不斷探索和諧發展的生態文明之路。
近來,泉州市組織開展了晉江流域規劃、泉州市港口規劃、泉惠石化園區規劃、福建省天湖山能源實業有限公司發展規劃、海峽西岸經濟區高速公路網布局規劃等規劃環評工作,切實有效運行環境綜合決策機制,以規劃環評推動決策科學、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將環評審批作為建設項目上馬的前置條件,泉州市嚴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業發展,否決了9個處于環境敏感區、與規劃功能不符的建設項目。把節能減排作為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重點來抓,堅決淘汰落后產能,扎實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既大幅度減少了污染,又有力地促進了經濟質量的提升,切實形成了在保護環境中促進科學發展,在和諧發展中加強環境保護的良好局面。
多年來的環保工作實踐證明,環保工作必須同改善民生緊密結合起來,堅持全面推進重點突破,讓有限的資源發揮出最大的效益。根據水資源緊缺且水污染較重的市情,泉州市牢牢將環保工作重點鎖定在水污染防治上,并在持續抓好晉江、洛陽江“生命線”保護的基礎上,將水污染防治進一步延伸到近海水域,實施江海聯片治理,形成以海帶江、以江促海、江海聯動的環境治理新格局。
在近海水域環境污染治理中,泉州市突出抓好泉州灣南岸和南安水頭、石井2個污染較重、影響民生的重點區域,集中力量實施深度治理,取得了明顯成效。在近海水域污染治理工程開展之前,石獅蚶江水頭村灘涂養殖因污染問題顆粒無收,經過一番整治,水頭村海域環境質量改善明顯,灘涂養殖陸續重現光景,僅去年就實現蟶苗養殖產值100萬元,大蟶養殖產值50萬元,并重新成功養殖了跳跳魚。
鐵腕治污,一直是泉州市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維護群眾環境權益的實際行動。泉州市堅持最嚴厲的環境保護制度,堅決控制污染物排放總量。保護安平橋、治理大盈溪,除了實行限批政策外,晉江、南安兩地區域攜手、全力共治,共取締18家、關停114家沿溪污染企業,南安市對流域石材企業實行淘汰一批、限期治理一批政策,并通過拉閘斷電、限水限電等措施,促進政策落實。
泉州市通過勤查重罰,促進企業樹立并落實環保主體責任,自主自覺加強污染治理。對擅自擴容擴建的建設項目、工業企業責令停止生產、拆除設備并給予處罰,對兩次以上設施不正常運行、超標排放污染物的企業實施上限處罰,對以埋設暗管等隱蔽方式偷排偷放污染物的行為從重從嚴處罰并予以曝光,對“十五小”、“新五小”等嚴重污染的小企業堅決實行多部門聯動予以致命打擊,重防死灰復燃。2007年以來,全市共搗毀小電鍍等“十五小”企業67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