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環保袋的不環保問題,記者調查發現,近段時間市場里塑料袋使用有“回潮”現象,商家無償送袋、批發市場偷賣超薄袋等違規行為有重新抬頭之勢。4月7日,記者在廣州建設新村市場看到,許多顧客買菜時都有自備環保袋,但不夠用時,檔口仍會免費送塑料袋。
不數不知道,一數嚇一跳!我家里的環保袋足足有63個!”家住廣州荔灣的白領許小姐在參加羊城晚報一項關于環保袋的調查時發現。
實行“限塑令”已經快一年,羊城晚報記者近日在網易上進行的一項網絡調查顯示,環保袋開始出現“泛濫成災”的隱憂,環保袋質量不好、難以處理成為困擾市民的新問題。
家有51個,出門還是要買
參與此項調查的2309名市民中,有接近1/3表示家里至少有10-30個環保袋,有一成受訪者甚至表示“太多了數不清”。而大半人表示,常用的僅有1-2個。
“我竟然從家里翻出51個環保袋!”家住廣州區莊的王先生表示,“平時出門買東西時總是忘帶,常常要買新的。”
這些環保袋都是哪里來的呢?調查顯示,四成以上是超市買東西時加買的,“各個來源都很多”的占了45%,只有3.3%是看到喜歡而購買的。
這堆積如山的環保袋,讓不少市民都非常頭痛:怎么處理呢?接近六成的受訪者表示:“沒用,堆一邊”。網友細龜說,家里衣柜下的抽屜,不知不覺間已經堆滿了,有幾十個,現在還在堆著。
據了解,東莞已經推出“租賃”環保袋業務,有網民建議,廣州可否也試行?“至少可以減少購買環保袋,也是一種環保的行為。”
不好看質量差,難反復用
記者在市場上調查發現,實際上每個環保袋的價格并不低,至少要1元以上,可使用者卻普遍反映“既不好看,質量又差”,這幾乎成為環保袋反復使用的主要障礙。
“我在商場買的環保袋,沒用兩次就被磨破了。”家庭主婦林阿姨抱怨說,“還不防水,如硬要拿來當垃圾袋,也只能裝廢紙。”
中學生小吳則表示,很多環保袋都打著很大的商標,又沒什么設計,“商業味太濃,太土了。”
九成所用材料,很不環保
在調查中,記者還發現:大多數環保袋竟然是不環保的!
“現在市面上不少環保袋是用丙綸制作的,而丙綸其實也是一種并不容易降解的東西。”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我們日常的環保袋中,那種薄薄的、摸上去有點仿布的,就是丙綸材料。事實上,所謂的環保袋,九成都不環保。”華南理工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博士生導師楊卓如教授證實了這一說法:“我們傳統的塑料袋,是用聚乙烯制作的。用丙綸做的無紡布袋,厚實一點,但也是不好降解的。”
楊卓如表示,用丙綸取代聚乙烯,僅僅是讓袋子更硬一點,在回收的時候,可以挑出來,單獨回收。但現在還有一些環保袋為了防止漏水,加覆一層聚乙烯薄膜或者PVC涂層,那就更沒有環保可言了。“實際上,最環保的還是紡織布袋。”
然而,丙綸無紡布的環保袋與紡織布袋價格相差甚遠。以廣州某環保袋生產廠報價為例,兩個A4紙大小的環保袋,5000個起批,丙綸的每個1.2元,帆布袋要2-4元,“這還要看帆布是需要多少安士重量的,反正價格是丙綸的幾倍。”銷售員坦言:“絕大多訂單都選擇丙綸。”
下一篇:淄博市區環保部門聯合追查硫胺廢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