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部要求匯總數據以備“十一五”綠色考核
國務院曾明確要求,環保重點城市應做好地表水集中式飲用水源地109項指標的全分析工作。但目前,具備109項指標全分析能力的,只有江蘇、浙江、上海、重慶4個省級和廣州、連云港[6.14 -1.29%]、南京、杭州、寧波5個重點城市的監測中心(站)。
正在編制的“十二五”國家環境監測事業發展規劃將本著“適度超前”的原則,構建先進的環境監測預警體系,切實提高環境監測能力。
9日,環境保護部(下稱“環保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全國總工會聯合在京舉行“第一屆全國環境監測專業技術人員大比武”啟動儀式電視電話會議。
環保部副部長吳曉青在會議上表示,環境監測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性公益事業,是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起著支撐決策、服務民生的重要作用。
目前,我國已經建立了440多種國家環境監測技術標準與規范、230多種國家環境標準樣品,以及數百種部門和行業的技術方法標準,每年發布多種環境監測報告,環保系統已建成2399個環境監測站,擁有近5萬人的環境監測隊伍。
但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制約,環境監測水平長期滯后于環境管理發展的需求,存在著一系列問題,包括環境監測網絡體系不完善、技術裝備能力不足、環境監測信息統一發布平臺尚未建立等。
我國基層縣區地大面廣,污染源眾多,污染治理水平普遍偏低,基層環境監測任務繁重。但環保部的一項調查顯示,全國縣級環境監測站達標率僅17%左右,其中監測設備落后是主要方面。
環保部一名官員曾無奈地表示,環境監測人員最好的“監測設備”是父母給的——“廢氣靠鼻子聞、廢水靠眼睛看、噪聲靠耳朵聽、廢渣靠兩手摸”。
據環保部介紹,國務院曾明確要求,環保重點城市應做好地表水集中式飲用水源地109項指標的全分析工作。但目前,具備109項指標全分析能力的,只有江蘇、浙江、上海、重慶4個省級和廣州、連云港、南京、杭州、寧波5個重點城市的監測中心(站)。
據環保部介紹,“十二五”國家環境監測能力建設將本著“適度超前”的原則,充分利用中央與地方資源。到2020年,全面改善我國環境監測網絡、技術裝備、人才隊伍等方面薄弱的狀況。
在資金投入方面,據環保部規劃財務司5月公布的《2009年中央財政主要污染物減排專項資金環境監測項目建設方案》,在環境監測站標準化建設方面,將投入51130萬元重點提高基層環境監測系統的整體能力建設水平;在環保重點城市飲用水質監測方面,將投入43487萬元,加強重點城市和省級監測站飲用水源地水質全分析特定項目監測能力建設。
此外,2010年是“十一五”規劃實施的最后一年,各項考核工作任務繁重,國家需要大量的環境監測數據作為依據。環保部此前已要求各級環保部門,盡早整理和分析環境監測數據,編制各類環境監測報告,為考核“十一五”環境保護工作提前做好準備。
根據環保部確定的《2010年全國環境監測工作要點》,環境監測要做到說得清環境質量現狀及其變化趨勢、說得清污染源排放狀況、說得清潛在的環境風險,真實反映環境保護工作的成效,為政府決策和環境管理提供技術支撐,為公眾了解環境狀況提供環境監測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