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強調,要堅持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充分顯示了節約資源與保護環境在轉變發展方式中的重要地位,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節約資源與保護環境的高度重視與巨大決心,充分表明我國未來發展將更加重視節能減排,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
以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為重要著力點
資源與環境承載能力的約束日趨強化、國際市場需求收縮等形勢變化,使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刻不容緩。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強調,要堅持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充分顯示了節約資源與保護環境在轉變發展方式中的重要地位,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節約資源與保護環境的高度重視與巨大決心,充分表明我國未來發展將更加重視節能減排,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多年來,我國經濟增長主要依靠資源、勞動力等普通生產要素的投入推動,加之體制、技術、管理等方面的多重影響,形成了投入大、消耗高、環境破壞多、效益差的發展方式,資本形成對我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快速增加,單位生產總值綜合能耗遠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廢水、廢氣、固體廢物等主要工業污染物的排放量不斷增多,環境污染加劇。這種發展方式顯然難以為繼。只有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切實做到節約資源能源、保護生態環境,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即將過去的“十一五”時期,我國全面加強節能減排工作,不斷完善政策法規措施,加大節能環保領域投資力度,努力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產業,大力倡導綠色低碳經濟模式和消費方式,使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理念深入人心。這些舉措,成功扭轉了“十五”后期由于工業化、城鎮化加快發展出現的單位GDP能耗和主要污染物上升的趨勢,節能減排取得重要進展,循環經濟取得重大突破,資源節約成效明顯,環境質量有所改善,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開局良好。
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提高生態文明水平,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強資源節約和管理,加大環境保護力度,加強生態保護和防災減災體系建設,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根據這些決策部署,當前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需要著力做好以下工作:
加快推進節能減排。這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舉措。要加快制定和完善節能減排的規劃和標準,充分發揮政策引導作用。要以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為核心,綜合運用法律手段以及財稅、價格等經濟杠桿,明確節能減排的約束性指標,全面促進節能、節材、節水、節地以及能源資源的綜合利用。
積極應對氣候變化。這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內容。一方面要充分認識到氣候變化已成為全球共同應對的問題,加快建立對外磋商機制,增強國際交流與合作,促進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合作機制建設;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監測與考核指標體系,在現有污染排放物監測以CO2、SO2、固體顆粒物等指標為主的基礎上,擴大污染排放物監測面。強化目標責任機制,保障約束性指標順利完成。
大力發展循環經濟。這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主要途徑。要制定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體系,加強循環經濟發展規劃編制,加快完善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財稅等政策,大力推進重點領域的資源循環利用,加強循環經濟的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全社會對發展循環經濟重要性的認識。
加大生態保護力度。這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關鍵要求。要通過加大生態保護執法力度,保證生態資源的合理有效開發,提高利用效率,降低環境恢復成本。同時要加快防災減災、應急救援等方面的政策體系建設,最大限度地減少自然災害帶來的資源損失與環境破壞。
提升科技創新能力。這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支撐。要逐步淘汰浪費資源、破壞環境的傳統落后技術,加快開發綠色低碳技術,構建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科技支撐體系。要集中力量研究開發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的技術,重點開發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技術、節約和替代技術、能量梯級利用技術、廢物綜合利用技術等有重大推廣意義的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技術,努力突破節能減排的技術瓶頸。同時要大力推進技術產業化。
加快建立和完善有關法律法規。這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保障。要積極推進資源節約與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建設,加快制定和完善土地資源、水資源及各種主要礦產資源保護法。制定針對資源浪費和環境破壞的法律法規,為懲罰嚴重浪費資源者和破壞環境者提供法律依據。完善產權法律制度,規范和理順產權關系,引導各種主體的行為。
轉變觀念,培育綠色文化。這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基礎保證。一方面政府要樹立節約意識,在決策和規劃中珍惜現有資源,最大限度地實現資源優化組合;另一方面要通過宣傳教育,提高全民資源憂患意識和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責任意識,大力提倡綠色消費,引導合理消費,反對盲目消費、過度消費和奢侈消費。
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是我國實現經濟社會生態協調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必然選擇,也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不懈的艱巨任務。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將有力促進相關政策措施的落實,確保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實質性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