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哈藥股份[15.74 -6.64% 股吧]以暴跌6.64%收盤,自從污染事件曝光以來,三天時間已累計放量下跌16.2%。
6月8日,哈藥總廠環保部部長韓洪彬表示:“3月份發現問題之后,我們主動停產了一部分生產線。設備檢修是年初就有計劃的,因此這段時間的停產不會對公司業績造成影響。”
由于未對污染事件做全面評估,哈藥總廠沒有測算停產所造成的損失。但哈爾濱當地環保部門給哈藥的最終期限是6月15日,至昨天為止,哈藥總廠各項檢修改造工程僅完成總任務量的70%。
《環境保護法》第三十九條規定,“對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的企業事業單位,除依照國家規定加收超標準排污費外,可以根據所造成危害后果處以罰款,或者責令停業、關閉。”
哈藥真正的劫數,可能還沒到來。
損失難估
對于哈藥總廠污染造成的實際損失,還沒有機構做出鑒定
由于尚未達到檢修規定的大限,因此哈藥總廠暫時沒有處罰之虞。但哈爾濱市環保局環境監察支隊明確表示:“因為設備運輸等客觀因素,檢修有可能無法按時結束。”
這意味著哈藥可能會迎來環保罰單,哈藥總廠宣傳部部長蔡女士表示:“暫時還沒有涉及到這個問題,不過可以肯定,此前哈藥總廠從未受到過環保處罰。”
此前,哈藥的廢氣問題曾困擾哈市居民多年,蔡部長表示并未因此受到過處罰。哈藥方面也宣稱,只有2009年8月12日晚9時至12時的一次監測中,顯示硫化氫超標1.37倍。其暗指哈藥廢氣排放一直正常。
但6月7日哈市環保局進行的空氣質量的重新檢測,臭氣、硫化氫兩項關鍵指標仍然超標1倍以上,比2009年8月《人民日報》曝光時并無改善。
韓洪彬表示:“這完全是因為污水處理所采用的工藝造成的,現行工藝無法避免臭氣的產生。華北制藥[11.19 -3.45% 股吧]為杜絕氣味,花費重金重修了整套污水處理設施。在哈藥即將搬往的新廠區,我們也將采用新工藝,就能避免產生臭味。”
一位醫藥研究員表示:“哈藥污染這么久而沒人管,是因為哈藥在當地比較強勢,稅收貢獻大,當地對它的監管就不強。作為強勢的老牌國有企業,自然不會特別看重環保。”
2010年7月,紫金礦業[7.19 0.28% 股吧]嚴重污染事故造成損失3187萬余元,最終被判罰3000萬元。而目前對于哈藥總廠污染造成的實際損失,還沒有機構做出鑒定。
有消息顯示,哈藥希望延長檢修時間,以達到按期完成治理的目的。但哈市環保部門并未批準這一要求。
風險加劇
罰款、停產損失和建設資金,是哈藥股份即將面對的“三座大山”
除了可能面臨的罰單之外,哈藥的停產檢修還將直接影響公司2011年度的業績。
哈藥股份公告稱,總廠的101車間TDA全部停產,107車間頭孢氨芐、頭孢拉定停產;104車間頭孢噻肟鈉和121車間頭孢曲松月均減產12噸;102車間7-ACA月減產60%。目前企業生產原料通過外購方式彌補。
哈藥股份2010年年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25.35億元,而子公司哈藥總廠全年實現銷售收入44.61億元。哈藥總廠的收入占到了公司收入的近四成,部分主要產品的停產必然會帶來業績上的影響。
另外,污染事件發生后,哈藥總廠不得不加快本來已經計劃的搬遷計劃。韓洪彬介紹:“只是把一些污染特別大的生產線搬遷,而不是整體搬遷。因為搬遷的影響實在太大,企業搞不好就會‘搬死’。”
新的廠址所有基礎設施都會按照最新標準設計,企業將面臨巨大的成本壓力,因此龐大如哈藥這樣的企業也不敢貿然整體搬遷。但哈藥股份相關人士明確表示:“6月13日將召開董事會討論搬遷方案,決議有望在6月14日形成并公告。”
哈藥總廠今年年初計劃投資9500萬元用于新址建設,新址總投資額高達23億元。如果加快搬遷進度,哈藥必將面臨更高的固定資產投入。
罰款、停產損失和建設資金,都有可能是哈藥股份即將面對的“三座大山”。尤其是在國家控制藥品價格的大背景之下,哈藥股份所倚重的西藥業務主營業務利潤率逐年下滑。而哈藥近年來在銷售策略上奉行高舉高打,廣告投入頗多,銷售費用近三年保持年均10%的增速。這勢必將對公司利潤空間形成擠壓。
哈藥六廠相關負責人曾表示:“哈藥集團在歷經多年廣告投入之后,希望在今后著力于渠道建設,使口碑真正落地。”近三年來,哈藥股份現金流量表中,廣告費一項已從2008年的5.23億元下降至2010年的3.65億元,直觀感受也表明,哈藥正逐漸淡出央視標王的爭奪。
不過隨著污染事件的曝光,哈藥不得不再回到公眾的視野中。
另據了解,哈藥總廠已經將2011年的環保運營投入從去年的5000萬元上調至7000萬元,而隨著治理工作的進行,這一投入可能面臨再次上調。6月9日,哈藥股份股價已經創下21個月以來的新低,市場的憂慮情緒逐步開始蔓延。
哈藥集團高層已經連續兩天密集組織會議,商討污染事件的對策。
上一篇:17省級環保部門尚未開通舉報熱線
下一篇:環保部門倡議保護漢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