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然,推進環保工作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困難,但這次環保風暴可能真的有所不同。有分析稱,今年可能成為中國環保史上的“拐點”或者“元年”。
在6月7日舉行的“十一五”環保成就展暨中國國際環保展覽會上,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說,當前環境形勢依然嚴峻,任務重、壓力大、難題多,要按照科學發展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要求,編制并實施好“十二五”環保專項規劃,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李克強還指出,進一步加強水、大氣和土壤污染治理,用最嚴厲的手段整治重金屬污染,確保人民群眾飲水和食品安全。
違法成本低、地方政府監管不力等阻礙環保整治行動持續推進的制度問題有望得到解決。
環保部的一位專家透露,“十二五”期間,現有的環保法律法規該修改的要修改、該完善的要完善,以增加企業違法成本,重拳打擊違法排污企業。在今年出臺的環保“十二五”規劃中將會涉及有關方面的內容。
《環境保護法》的修訂越來越近,已經列入全國人大常委會2011年立法計劃。在今年全國人大環資委會同環保部赴湘鄂兩省就修改《環境保護法》進行專題調研時,環境保護部副部長潘岳參加調研并指出,“十二五”期間,我國的環境資源面臨新的壓力,人民群眾對環境質量有著新的期待,抓緊修改現行《環境保護法》已經刻不容緩。《環境保護法》的修改,應力爭在一些重點方面有所突破,尤其是要進一步強化政府環保責任,完善監管制度,維護公眾權益。
業內人士表示,淘汰落后產能“十二五”期間依然是重點工作,上馬新項目和淘汰現有落后產能相掛鉤,在控制產能的同時減少污染物的排放。另外,部分之前準入寬松甚至是幾乎沒有準入條件的行業,將會出臺新的準入條件,并將環保作為必要的門檻。
大企業規模較大,能夠承擔治污成本,環保應該做得相對更好。可是,即使安裝了環保設備,企業也未必有動力使用。隨著公眾環保意識的提高,全社會對污染的容忍度也逐漸降低,不重視環保的企業不僅會受到更嚴格的監管和法律的制裁,還將遭到公眾的譴責。
從企業上市的角度看,環保是必須過的一關。北京邦盛律師事務所律師姚以林表示,如果企業過去三年受環保部門處罰并構成重大違法事件,將會一票否決,肯定不能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