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職業健康”?無論做什么工作,不管是屋外的建筑工、清潔工,還是在辦公室或生產線上的各種崗位上的工人們,都存在一些影響到我們身心健康的不良因素,如不正確的工作方式,工作環境存在的噪聲、灰塵等危害因素,有毒物質,危險的設備,不良的工作壓力等。而“職業健康”就是探討工作與健康的相互關系。
職業病是指勞動者在生產勞動工程中因接觸有毒害物質引起的疾病。有效控制職業危害因素是預防職業病,保護我們身心健康的最佳放法。職業中的危害因素或許真的“降臨不到我們身上”,但它確實就在我們身邊,威脅著我們的健康。我們如何防止職業病于未然呢?下面,我們將從勞動生產過程中的危害因素著手,給大家提供預防職業病的知識,使大家能夠健康快樂地工作。
一、物理因素的傷害
機械危害
機械作為人類社會的文明成果,在為人類做出貢獻的同時。又在時刻威脅著勞動者的健康。作為長期與機械打交道的我們,是否已經清楚了他們的危害因素呢?
機械裝置容易對我們造成傷害的主要有3個部位:操作點,即對原材料進行切割、彎曲、成型和鏜孔的地方;電傳輸系統,即電機的機械能或能源傳輸到工作機械的部件的組件部分;操作機器時所有運轉的部件,即旋轉、往復和橫向運動的部件。這些部件造成的危害主要有:壓傷、刺傷、撞傷、絞傷、切傷、夾傷或被飛射屋擊傷等。
避免機械帶來的危險,關鍵在于工廠管理。如,購買機械時向供貨商要求提供具體的安全防護措施;布置機械時,應充分考慮機械的安全操作、物料進出、動力傳送與危險隔離等問題;在安裝時,依照相關規定設置符合標準的安全護罩或設備;建立完善的機械安全管理手冊,并確保工人嚴格遵守,在機器的危險比粉加警告標志;設有專門的技術人員對機器進行保養、修理和調整,并對工人能否進行安全操作進行定期檢查。所有的這些措施,都有益于機械的危害因素。
作為打工者,在操作機械時,應根據不同行業的特點,佩帶合適的個人防護用具。
噪音危害
如果長期在高噪音的環境中工作,而沒有適當的保護措施,可能會導致失聰。我國法律規定職業接觸最大允許的噪音水平在85-90分貝之間。
高噪音有危害,但其危害可以降低到最低限度。工廠及時對設備保養、維修、包裹,并為工人提供合乎國家標準的聽覺保護器,定期進行再因訓練。所有這些措施都有利于減少高噪音帶給我們的傷害。
光線危害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也是最容易受到傷害的器官。工作環境中的光線容易使眼睛疲勞、疼痛;硬物撞擊、飛射的碎屑,很容易弄傷眼睛;飛濺的化學品,容易灼傷眼部。
工廠為工人提供一個安全的工作環境、安裝固定式的護罩或屏障、提供崗前培訓、在危險的地方張貼告示,是避免眼睛受到傷害所必不可少的措施。作為勞動者我們應注意用什么眼鏡來阻隔微粒、飛屑、碎片的沖擊,用什么防護用具來防止化學物品的飛濺等來傷害我們的眼睛。
高溫危害
如果選擇了廚房、洗衣工廠、鍋爐房等地方工作或進行戶外體力勞動時,很容易因高溫而發生中暑。中暑是一項比較嚴重的職業危害,輕者頭暈頭痛,重者可能發生死亡。
預防高溫中暑的方法就是佩帶必要的個人防護用具(如隔熱手套、紅外線反射面罩及加鋁的反射衣服等)和進行必要的飲食調理。關鍵的預防是要用隔熱材料隔離發熱源,在熱源的上方或適當位置,設置抽氣系統,加強通風,促使空氣流動。
其他物理性危害
工作中接觸電離輻射或一些致癌物質時,能引起血癌、皮膚癌、肺癌及骨癌;經常接觸到某些粉塵、金屬、溶劑、顏料等化學物質時,容易引發肺癌、皮膚癌、鼻癌、肝癌及膀胱癌等疾病。預防職業性癌癥最有效的措施是盡量使用非致癌物質,其次是盡量避免接觸致癌物質,如生產和輸送致癌物質的系統要密封,接觸致癌物質的時候要穿戴好防護品。
機械的震動屬于職業危害因素之一,長期使用震動工具(如風炮)會令手部疼痛、麻痛、甚至失去工作能力。氣壓危害,加壓隧道的工作人魚及潛水員當返回正常氣壓而無適當的減壓防護時,可能會產生減壓病;颊邥霈F關節疼痛,甚至頭暈及嘔吐等疹狀。
二、化學性因素的傷害
大部分工業上的化學品都對人體有損害,其中有些危害屬于慢性,短期內未必對身體造成明顯的影響,但長期接觸可能嚴重危害健康。化學品對人體產生危害的途徑有很多,通過鼻子,可以吸入各種化學氣體、煙霧及塵埃;通過口可以吸入或吞入各種化學物質,比如濺到或沉積到食物、飲料上的化學物質,粘在胡須或手上的化學物質;瘜W物質一旦進入人體,便進入血液并到達人體內的各個器官,從而對人體造成損傷。
工作中的化學品危險標簽附圖
職業中毒是職業病中的第二號殺手。導致職業中毒有三種有機溶劑最為常見,那就是正乙烷、三氯乙稀和苯。
防止化學品帶來的有害因素,主要在于盡可能使用無毒無害的替代品;采用封閉式的工序,避免有毒化學品污染工作車間;設置通風系統,保持工作環境空氣流通,采用適當的抽風設備以便抽去塵埃;提供有效的防塵、防毒面具,避免有毒化學品進入呼吸道;定期給工人進行檢查。
三、人體功效因素的傷害
在人、工具和工作環境的相互配合的問題上,出現了人體功效學的探討。實踐表明,如人、工具和環境能夠和諧配合,工作效率會大大提高。相反,如果在工作中出現工作桌和椅過高或太低、工具的設計不符合使用者的手形、在不適當的姿勢下重復動作、長時間一固定的姿勢工作、負荷物過重或過大時,都會對肌肉、筋骨造成損傷。
改造或重新設計工作臺或工作區域、安排適當的工作進度和合理的工作量,編排輪流不同的工作,盡可能地使工作內容多樣化,并使工人充分的休息及正確的操作方式,是預防人體功效負面影響的有力措施。
四、生物性因素的傷害
從事屠夫、農夫、制革工人、獸醫等因經常接觸動物,很容易感染炭疽病及禽流感等傳染性疾病。而在有鼠類出沒的地方,如水渠清理工人,很容易感染上鉤端螺旋體病。
護理人員、研究人員、化驗人員、病理工作人員因在工作上需要頻密接觸血液、血液制品或肝炎病毒源,很容易感染乙型肝炎。如果有針刺般疼痛或懷疑自己被感染時,應立即找醫生診治,肝炎的早期是很容易治療的?傊,掌握職業病的相關知識,是做好自我防護的必然途徑。
五、職業病的診斷
首先,要時刻警惕職業病。一旦發現身體不適,就要注意這個病是否與工作環境和工作性質有關,同時立刻到醫院就診,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早康復”。另外,如果所患的病被確診為職業病時,應立刻向工廠的主管部門報告,一方面促使其改善勞動環境,另一方面,可按照國家的規定享受待遇。
其次,如果我們懷疑自己患了職業病,我們必須到政府認可的部門,如當地的職業病防治醫院或衛生防疫部門進行詳細的檢查,以確診是否真為職業病。
第三、當職業病防治院或衛生防疫站作出診斷后,會派人到你所在的企業進行現場調查,并作初步的診斷。
第四、職業病防治醫院或衛生防疫站懷疑存在職業病的危害因素后,會向所在城市的職業病診斷委員會報告。
第五、職業病診斷委員會派人組成調查小組作進一步的調查,并召開職業病會議,集體會診并作出診斷。
第六、如果經過會診,確定為職業病后,職業病診斷委員會向你所在企業發出《職業病診斷證明書》,同時職業病患者可以按照國家法律的規定享受職業病待遇。
如果以前我們對職業健康以及職業病一無所知,對遭受職業危害和患上職業病后無所適從,那么現在我們應該做到對它有所了解了,一旦患了職業病,就要按照上面的步驟一步一步去做。當然,其中的過程可能是漫長的、艱辛的,但是,我們既然是心中有數的,就應該一邊治療,一邊耐心等待結果。要相信法律是保護我們權益最可靠的武器。
六、職業健康保護法律、法規
1、《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
3、《職業病職業衛生標準管理辦法》
4、《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管理辦法》
5、《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分類管理辦法》
6、《職業健康監護管理辦法》
7、《職業病診斷與鑒定管理辦法》
8、《職業病危害事故調查處理辦法》
9、《職業病分類目錄》
10、《職業病危害因素分類目錄》
11、《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評價規范》
12、《工傷保險條例》
13、《建筑安裝工程安全技術規程》
14、《工廠安全衛生規程》
15、《關于防止廠礦企業矽塵危害的決定》
16、《關于加強防塵防毒工作的決定》
17、《工業企業噪聲衛生標準》
上一篇:職業性眼病的基本認識常識
下一篇:石英砂生產工藝及職業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