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毛片姜怡,王局长把白洁做到高潮,japanese19第一次,精品熟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卡

聯系方式 | 業務合作 | 會員

深化工傷保險改革的幾個重點問題

2008-02-01   來源:安全文化網    熱度:   收藏   發表評論 0

  工傷保險是世界上實行最早和實施最為廣泛的社會保險項目。其內容最為豐富,包括工傷醫療、待遇給付、事故預防、職業康復和遺屬撫恤。技術性最強,需要制定一系列相關技術標準。在社會保險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我國自20世紀50年代初即實行工傷保險制度。這一制度實行以來對保障職工合法權益,減輕職工的后顧之憂,促進生產發展都曾發揮過重要作用。但隨著改革開放和經濟的發展,這一制度的弊端也日益顯露,不能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其問題主要是:①覆蓋范圍窄,主要集中在國有和集體企業。大量的非國有企業未實行工傷保險制度;②缺乏社會互濟和分散風險功能;③工傷認定標準模糊,賠償標準過時,以致大量存在“鬧工傷”現象;④工傷保險與安全生產結合不緊密,缺乏降低工傷事故發生率的有效手段。

  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后,我國部分地區開始了工傷保險改革的試點。1996年8月,在總結各地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原勞動部發布了《企業職工工傷保險試行辦法》。同年3月,國家技術監督局也頒布了《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程度鑒定》(國際GB/T16180—1996)。標志著對多年沿用的舊的工傷保險制度,開始了一次全面的改革。改革著重強調了工傷保險要把工傷預防、工傷康復和工傷補償結合起來的思路,明確了我國工傷保險制度的主要任務。主要是:其一,實行社會統籌,變“企業保險”為社會保險,在全社會范圍內分散工傷事故風險,使企業處于平等競爭的地位。其二,擴大實施范圍,突破“全民執行、集體參照”的局限,把工傷保險覆蓋面擴大到各類企業及全體職工,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其三,規范待遇項目和標準,使工傷處理有所遵循,維護有關各方當事人的權益,減少工傷爭議,保持社會穩定。其四,實行工傷保險與安全生產相結合,建立工傷預防機制,其中最重要的手段是實行行業差別費率和企業浮動費率,即行業或企業高風險,多事故,則繳納費率較高,反之則繳納費率較低。一些地區通過對企業實行浮動費率,結合基金部分返還企業等措施,減輕了企業繳費負擔。加上不少地區使用工傷保險基金開展有關事故預防的宣傳、咨詢、培訓活動,促使企業加強安全生產管理,減少了事故。這些工傷保險改革的重要突破,為工傷保險事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實施新的辦法以來,我國工傷保險的職工人數增加。從1996年3120萬人,增加到1997年的3508萬人,比1996年增長12.4%。1998年1~9月,參加工傷保險的職工人數為3580萬人。一些地區已經把工傷保險制度擴展到城鎮各類企業、個體勞動者和鄉鎮企業;二是工傷保險給付率逐漸上升。1997年全國平均支付率為44.88%。比1996年高出10點多個百分點。到1997年底,工傷保險基金滾存結余27.67億元,約相當于可支付54個月的工傷保險費,比1996年減少27個月。1998年1~9月,平均支付率繼續上升,為45.5%。而全國平均費率大體穩定在0.7%的水平。主要是加大了工傷保險的賠付范圍和開支標準;三是積累金逐漸增加。1996年工傷保險基金歷年滾存結余19.75億元,1997年,工傷保險基金滾存結余27.67億元,1998年繼續增長。基金形成一定規模并具有較強的保障能力。

  應該說,1996年勞動部推出的《企業職工工傷保險試行辦法》,確定是在改革道路上邁出的一大步,也應被看作是向世界共同潮流靠攏的重要步驟。但是,還應看到,我國工傷保險制度改革還任重道遠,傳統的企業行為,或者說受計劃經濟影響的思想還很有市場,而且《試行辦法》本身還有需要完善之處。

  目前工傷保險的主要問題突出表現在:(1)覆蓋面仍然過窄。覆蓋率不足35%。且仍主要集中在國有和集體企業。在未參加工傷保險費用社會統籌的企業中,大部分國有企業在繼續執行勞動保險制度規定的工傷待遇。非國有企業的職工則缺乏必要的保障,對工傷職工只支付極低補償金的現象仍大量存在。特別是三資、私營、鄉鎮企業的職工中缺乏勞動保護,訂立“生死合同”的現象屢見不鮮。(2)費用統籌層次過低。調劑力度小,制度抗風險能力弱。普遍以市縣為單位統籌,由此造成一方面由于產業分布不均衡,采礦、化工等行業集中的市縣費率過高,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更大范圍的資金調劑,各市都想留有足夠的資金以防備大事故后的補償。一些地區為了保存資金而將有些必要的保險待遇排除在統籌項目之外,造成工傷保險基金的支付率仍然低于50%。資金分散管理是造成基金結余過高的原因之一。(3)差別費率和浮動費率機制沒有完全形成。有些地區沒有按照不同行業特征和事故發生的管理確定差別費率,而是簡單地按國有、集體、其他類型企業或工業、商業等類型確定不同費率。浮動費率也沒有真正浮動起來,使得工傷保險與安全生產管理相結合的機制還未充分發揮作用。目前各地實行的工傷保險制度,主要的功能是為工傷職工提供經濟補償,分散企業的風險。在個別地區,出現了工傷事故減少的現象。但從總體上看,工傷保險促進企業加強安全生產管理,降低事故頻率的功能并未充分發揮。
為了更好地推進工傷保險制度的改革,當前應著重做好六個方面的工作:
1、加大實施力度,加快改革進度。為適應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必須加快推進工傷保險制度改革,力爭到20世紀末全國90%以上的市縣實行社會化的工傷保險制度。特別對外商投資企業、鄉鎮企業加大宣傳和強制參保的力度,不能再聽任工傷職工和工亡職工家屬求助無門的現象繼續下去。在提高覆蓋面同時,有條件的地方,還應當提高統籌層次,加強調劑功能的發揮。

  2、加強領導,做到組織落實。工傷保險改革涉及到多方面工作,在勞動系統內部,社會保險機構固然要承擔主要責任,但與安全生產管理和監察機構的工作也密不可分。因此,各地勞動部門要加強統一領導,統籌安排,各有關方面要通力合作,相互協調。同時,各種專門的組織機構,如勞動鑒定委員會、行業費率制定委員會等,要抓緊健全,人員要盡快到位。

  3、規范制度,完善政策措施。工傷保險改革從起步時就應按照大體統一、基本規范的制度來施行,各地區既要依據實際情況制定具體措施,又要遵循統一的原則,執行基本標準。在初步建立起新的工傷保險制度后,應抓緊在管理上的整頓工作,特別是對差別費率的分檔標準、浮動費率調整的幅度和頻率、工傷爭議案的處理程度、評殘標準的細化、工傷職工的社會化管理問題等,都要進一步積累經驗,完善措施。

  4、努力發揮工傷預防機制的作用。工傷保險既重賠償,更重預防,要下大力氣探索工傷保險與安全生產緊密結合的機制和途徑。切實落實差別費率和浮動費率以及各種獎懲措施,使企業對安全生產形成自我制約和自我激勵的機制。檢驗工傷保險改革的成果,要把工傷事故的減少作為最重的評價指標之一。

  5、統籌平衡,加強基金管理。工傷保險基金籌集應遵循“以支定收、收支基本平衡”的原則,目前平均的繳費比例一般不應超過1%,盡可能減輕企業負擔。同時要用好基金,落實各項支付標準,加大對安全生產的支持性投入,防止基金結余過多和浪費現象。

  6、立法規范尚需抓緊。立法規范滯后的問題,雖是我國社會保險發展中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但也應創造條件盡快立法,這對于工傷保險制度的規范和爭議的解決是至關重要的。《試行辦法》并不是立法而只是暫行規章,仍然缺乏法律的依據和效果。因此,一個自居體系的較為完整的工傷保險立法,確實是我們工傷保險制度未來發展的一關鍵環節。法定的工傷保險需要法律作后盾,這已不僅是理論的共識,而且是實踐工作中的緊迫需要。為了使我國工傷保險的制度能更加規范,執行能更加有力,以立法規范工傷保險行為已是當務之急。


主站蜘蛛池模板: 越西县| 抚顺市| 榆中县| 洛扎县| 揭阳市| 长岛县| 额尔古纳市| 绍兴县| 保亭| 星座| 广饶县| 木里| 盖州市| 平昌县| 德阳市| 阳原县| 青岛市| 志丹县| 河津市| 定远县| 蕲春县| 宜宾市| 布尔津县| 吕梁市| 乐亭县| 扎兰屯市| 郎溪县| 高淳县| 抚顺县| 古交市| 红桥区| 托克逊县| 剑川县| 晋宁县| 德保县| 茶陵县| 涡阳县| 延边| 全州县| 义乌市| 麦盖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