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毛片姜怡,王局长把白洁做到高潮,japanese19第一次,精品熟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卡

聯系方式 | 業務合作 | 會員

工傷保險知識講座/《企業職工工傷保險試行辦法》的主要內容

2005-08-12   來源:安全文化網    熱度:   收藏   發表評論 0

  1996812日,原勞動部發布了《企業職工工傷保險試行辦法》(勞部發[1996]266),同年314日,國家技術監督局頒布《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程度鑒定)(GB/T16180—1996),這兩個文件定于自1996101日起實施。

《試行辦法》既保持了政策的連續性,又對工傷保險制度做了改革,全文共1063條,對于工傷保險任務、實施范圍、工傷認定、評殘標準、勞動鑒定、待遇項目、支付標準、基金制度、當事人責任、爭議處理、管理實施等問題做了基本規定。企業職工了解掌握它,可以據此保護自身的權益;企業了解掌握它,不僅可以明確工傷保險政策和責任,而且也有利于加強安全生產和勞動工資管理。因此,這一講將概要介紹《企業職工工傷保險試行辦法》的內容。  

一、工傷保險的基本原則和任務

《試行辦法》的第一章總則和后面的一些條文,對于工傷保險的法律依據、目的任務、適用范圍、基金制度和管理體制等重要原則問題做出了規定。

1.以《勞動法》為法律依據,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

《勞動法》的基本宗旨是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同時也考慮到企業權益的保障。《企業職工工傷保險試行辦法》就是根據并實施《勞動法》而制定的。具體地說,《勞動法》規定勞動者有8項權利,其中之一是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即第九章的規定。國家發展社會保險事業,建立社會保障制度,設立社會保險基金,使勞動者在年老、患病、工傷、失業、生育等情況下獲得幫助和補償(70)”勞動者在下列情形下,依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退休;()患病、負傷;()因工傷殘或者患職業病;()失業;()生育”(73)。這是最主要的法律依據,還有其他相關的法律規定。《試行辦法》是建立在《勞動法》的基礎上的,對此我們要有一個全面正確的認識:法律規定的工傷因工傷殘或者思職業病是同一概念,不能把工傷片面理解為事故傷亡;各項社會保險待遇具有幫助和補償性質,而工傷保險待遇主要屬于補償性質;《勞動法》的有關規定都是工傷保險實施的依據,工傷保險具有法律強制性。而一些企業認為《勞動法》對工傷保險只有一兩句話”,因此可以不執行,這種認識顯然是錯誤的。

2.工傷保險制度三大職能:補償、預防、康復

《試行辦法》明確規定工傷保險制度具有三項職能或任務。第1條規定工傷保險制度的目的是:為了保障勞動者在工作中遭受事故傷害和患職業病后獲得醫療救治、經濟補償和職業康復的權利,分散工傷風險,促進工傷預防。第5條、6條進一步規定:工傷保險要與事故預防、職業病防治相結合職工發生工傷或者患職業病后,應當得到及時救治各地應當依據本地區社會經濟條件,逐步發展職業康復事業,幫助因工致殘職工從事適合其身體狀況的勞動。這就是說,工傷保險制度具有工傷補償、工傷預防和工傷康復三項職能或任務。

工傷補償是根據因工負傷、致殘、死亡的不同情況提供法定標準的經濟補償,主要是以現金支付的有關工傷保險待遇。工傷保險實行無責任補償或稱無過錯補償的原則,只要認定為工作中的意外傷害,無論事故責任是出于本人過失(須排除故意自傷、自殺和違法犯罪行為),還是出于同事或雇主,都要對受傷害者給予經濟補償。工傷預防就是按照《勞動法》對職業安全衛生的要求,采取必要的措施防范工傷事故和職業病,目的在于減少工傷保險費用支出并積極主動地保護職工的安全與健康權利。工傷康復包括醫療康復和職業康復,目的在于盡量恢復負傷或患職業病職工的健康和勞動能力,并相應減少傷殘待遇的開支。顯然,工傷預防和工傷康復不僅有利于降低工傷保險成本,而且符合保障職工安全健康的根本要求。工傷保險的三項職能是為了實現《勞動法》保護勞動者基本權益的主要宗旨,是與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人民生活質量提高的需求相適應的。

3.所有企業及其職工實行工傷保險制度,并參加工傷保險費用社會統籌

工傷保險制度適用范圍是境內的企業及其職工”(2)。境內企業包括各種所有制類型的企業;職工是指與企業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包括形成了事實勞動關系的,即勞動者事實上已成為企業的成員,并為其提供有償勞動。有些企業為逃避工傷責任而故意不與臨時工、聘用人員簽訂勞動合同,這種作法是不能得逞的,也是違反《勞動法》的。城鎮個體經濟組織中的勞動者的工傷保險,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參照本辦法的有關規定制定辦法。”(61)以上規定說明,《勞動法》規定的企業和個體經濟組織的勞動者均實行工傷保險制度。機關、事業和社會團體的勞動者未包括在《試行辦法》之內,而繼續執行人事部門規定的制度,這是由于當時社會保險管理體制未統一,現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已成立,今年將研究解決統一工傷保險制度的問題。這里要指出,第61條規定:到參加工傷保險的企業實習的大中專院校、技工學校、職業高中學生發生傷亡事故的,可以參照本辦法的有關待遇標準,由當地工傷保險經辦機構發給一次性待遇。這樣做是為了支持教育事業。同時要明確,學生尚未就業,不是與企業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他們在實習中不幸傷亡不能像職工那樣領取長期待遇,只能一次性計發。而且,所在實習企業是參加工傷保險社會統籌的,這種條件下才能由社會保險機構支付待遇。

2條、第3條規定:工傷保險實行社會統籌,企業必須參加工傷保險,按時足額繳納工傷保險費,按照本辦法和當地人民政府規定的標準保障職工的工傷保險待遇。第36條規定:職工個人不繳納工傷保險費。這些規定,明確了實行社會保險和社會化管理以及企業承擔工傷保險責任、職工不繳納工傷保險費的基本原則,這也是國際通用的慣例。這里要指出,我們實行工傷保險統籌由各地根據實際情況逐步推進,統籌項目由少到多,目前只能力爭做對大額支付或者長期支付的待遇共8個項目實行統籌(見第33),其余項目仍由企業直接支付。這就是說,企業的責任是,既要參加工傷統籌,又要支付尚未統籌項目的待遇;尚未參加工傷統籌的企業,必須按《試行辦法》規定的待遇項目和標準足額支付職工的工傷保險待遇。

4.工傷保險制度按照政事分開和屬地原則實行統一管理實施

按照國務院對機構改革三定方案的規定,工傷保險工作過去由原勞動部、現在由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統一管理。第7條規定了各級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和社會保險基金經辦機構經辦工傷保險業務的職能。第44條規定了工傷保險實行屬地管理,以中心城市或者地級市為主實行工傷統籌。屬地管理就是按行政區域管理,不實行行業垂直管理。以中心城市為主實行工傷保險統籌,目的在于有利于因地制宜及時地處理工傷問題,并有利于集中基金應付風險,同時也為省級作一些統籌調劑留有余地。應當指出,企業和職工了解這種管理體制十分重要,參加工傷保險統籌問題要找當地社會保險機構,咨詢工傷保險政策或者發生工傷時報告申請的事項要找當地勞動保障部門主管工傷保險的行政處室。處理問題的程序從縣到市再到省,就地就近解決。企業和職工越級反映也是可以的,但最終還得回到當地處理,其效率自然是事倍功半。這就要求地方各級勞動保障有關部門要真正負起責任,反對推諉敷衍的失職行為。  

二、工傷保險的基本政策和標準

1.工傷范圍和認定

這是職工享受工傷保險待遇的前提或合格條件,也是勞動保障部門處理工傷問題的首要工作。這方面的主要政策和程序在第二章做了規定。由于這一內容下一講要專門講解,這里只強調一點,即工傷認定政策是工傷保險制度的基本政策之一,必須由勞動保障部門主管工傷保險的職能機構實施管理和操作,認定工傷是為了保障職工享受工傷保險權利,而不是據此處罰職工和企業。

2.勞動鑒定和工傷評殘

由于工傷補償是根據喪失勞動能力或謀生能力的程度來提供的,有傷害就給補償,無傷害不補償,傷害重多補償,傷害輕少補償,傷殘待遇的確定和工傷職工的安置以評定的傷殘等級為主要依據”(14),因此,工傷保險要制定評殘標準并設立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來操作實施。這方面的內容在第3章做了規定,以后也要專門講解,這里也要說明兩點:一是勞動鑒定委員會是政府委托的由勞動、衛生、工會等部門組成的,聘請合格的醫生進行鑒定。鑒定工作不是行政行為,而是執行鑒定政策性標準的技術工作。因此,職工對鑒定結論有疑義或不服的,只能要求申請復查或重新組織鑒定,而且最高由省級鑒定機構決定(見第57),因為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不設鑒定機構。這就是說,對于處理鑒定結論不服的問題,不走勞動爭議仲裁或上訴法院的程序。二是只有被鑒定的職工才有申請復查和重新鑒定的權利,企業單位沒有這種權利,因為企業不是被鑒定當事人。近年來,有些傷殘職工對鑒定結論不服來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上訪或者上訴法院,有的企業認為對本單位某職工傷殘等級定高了也提出申訴,這兩種作法都不符合規定。

3、工傷待遇項目和基本標準主要是:

(1)工傷醫療待遇——包括掛號費和就醫路費在內的有關費用全額報銷;住院治療期間發給住院伙食補助費,為因公出差伙食補助標準的2/3(17)。此項待遇可進入統籌。

(2)工傷津貼待遇——在工傷醫療期內發給相當于本人受傷前月工資收入,醫療期滿后或評殘后停發,改發傷殘待遇或上班時領取工資(19)。醫療期根據傷病情況定為124個月,最嚴重者不超過36個月(18)。此項待遇暫不統籌,由企業支付。

(3)工傷護理費——評殘時確認符合護理條件的,定為全部、大部和部分護理三級,一級每月發給當地職工平均工資的50%,二級為40%,三級為30%(20)。此項待遇可進入統籌。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玛沁县| 张家口市| 从江县| 丁青县| 高尔夫| 嘉黎县| 黑龙江省| 永州市| 逊克县| 仲巴县| 铜川市| 竹北市| 张家港市| 来宾市| 华宁县| 墨玉县| 三河市| 岢岚县| 东城区| 屏东市| 宁城县| 宜丰县| 金昌市| 开原市| 榆社县| 乌鲁木齐市| 格尔木市| 康乐县| 九龙坡区| 咸宁市| 佳木斯市| 保定市| 青海省| 遂昌县| 宣化县| 芦山县| 定南县| 体育| 宜城市| 延寿县| 巫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