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毛片姜怡,王局长把白洁做到高潮,japanese19第一次,精品熟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卡

聯系方式 | 業務合作 | 會員

工傷保險概念

2006-07-03   來源:安全文化網    熱度:   收藏   發表評論 0

    一、什么是工傷保險

    工傷保險也稱職業傷害保險,是指勞動者在生產勞動和其它工作過程中遭受意外傷害或因長期接觸有毒有害因素引起的職業病傷害后,由國家或社會上給予負傷、致殘和死亡者生前供養親屬提供必要的物質保障制度。實行工傷保險制度,對于維護勞動者基本權益,保持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勞動者在生產勞動過程中由于生產工具的使用不當,或勞動條件和勞動環境等因素,尤其是機器的使用和化學工業的發展以及先進科學的廣泛應用,在工業化、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交通、建筑等工業的高速發展的同時,不可避免的給勞動者增加了職業傷害的危險。據國家有關統計資料表明,我國“八五”期間,各類事故死亡人數共計46萬多人。年均工傷和職業病造成經濟損失348億元。

    從國內外實踐經驗來看,對所有勞動者實行工傷社會保險制度,加強工傷事故預防和職業病的防治,妥善處理職業傷害事故的善后工作,對維護社會公平和社會穩定發揮著重要作用。

    二、工傷保險范圍

    “工傷”是職業傷害的簡稱,主要指職工在生產工作中因意外事故和職業病造成的傷殘或死亡。一般而言,意外事故必須與從事工作或職業的時間和地點相關,而職業病必須與從事工作或職業的環境、接觸有害有毒物質的標量和時間有關。

    從各國情況看工傷保險的范圍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步擴大。在工傷補償計劃發展初期,計劃范圍只包括企業意外事故,以后發展到包括職業病和上下班交通事故。

    1953年我國公布的《勞動者保險條例實施細則》規定的工作范圍:

    (1)由于執行日常工作及執行企業行政方面或資方臨時指定或同意的工作;(2)在緊急情況下未經企業行政方面或資方指定在而從事與企業有利的工作;(3)由于從事發明和技術改造工作。在貫徹實施中,勞動部門和工會組織曾作過一些解釋,把職工參加有組織的社會政治活動、支農勞動、民兵訓練、搶險救災、與壞人壞事作斗爭以及乘單位班車上下班而發生的傷亡事故等,也按工傷處理。

    1996年我國《企業職工工傷保險試行辦法》將工傷保險的覆蓋范圍及補償標準作了重新規定。相對于50年的工傷保險政策而言是一次較大范圍的調整,其中,工傷認定范圍有所擴大,工傷待遇有了較大提高。

    三、工傷保險遵循的原則

    (一)采取無過失責任原則

    所謂無過失責任是指勞動者在各種傷害事故中只要不是受害者本人故意行為所致,就應該按照規定標準對其進行傷害賠償。只要事故發生不論雇主或雇員是否存在過錯,無論責任在誰,原則上,受害者都可以受到賠償,即無過錯賠償。基于上述情況,一些國家在建立工傷保險制度時,摒棄了民法中的損害賠償舉證責任,確立了無過錯賠償原則。一旦發生意外,實行補償不追究過失,無條件的進行經濟補償。但不追究個人的責任,并不意味不追究事故責任,相反,對于發 生的事故必須認真調查,分析事故原因,查明事故責任,吸取教訓。

    (二)損害補償原則

    工傷保險是以減免勞動者因執行工作任務而導致傷亡或疾病時遭受經濟上的損失為目的。勞動者付出的不僅是勞動的代價,而且是身體與生命的代價。因此,工傷保險應堅持損害補償原則來給付待遇,即不僅是考慮勞動者維持原來本人及其家庭基本生活,進行勞動力生產和再生產的最直接、最重要的費用來源的損失外,同時還要考慮傷害程序、傷害性質及職業康復和激勵等因素進行適當經濟補償。工傷事故不同于一般民事責任事故,基于損害賠償的原則對于既有工傷,又有民事責任的工傷事故,受害者不應享有雙重待遇。即受害者只能在享有工傷待遇和民事索賠權宜選擇其中之一。

    (三)嚴格區別工傷和非工傷

    意外事故實行無過失責任原則并不意味取消因工和非因工的界一,否則工傷保險就毫無意義。勞動者受傷害,一般可以分因工和非因工兩類,前者是由執行公務,或在工作生產過程中,為社會或為集體奉獻而受到的職業傷害所致,與工作和職業有直接關系。后者則與職業無關,完全是個人行為所致,嚴格區分因工和非因工界限,明確因工傷事故發生的費用,應由工傷保險基金來承擔,而且,醫療康復待遇、傷殘待遇和死亡撫恤待遇均比因疾病和非因工傷亡社會保險待遇優厚。這樣做有利于對那些為國家或集體奉獻者進行褒揚撫恤,也有利于生產發展和社會財富的積累。

    (四)預防、補償和康復相結合的原則

    為保障工傷職工的合法權益,維護、增進和恢復勞動者的身體健康,必須把單純的經濟補償和醫療康復以及工傷預防有機結合起來。工傷保險最直接的任務是經濟補償,保障傷殘職工和遺屬的基本生活。同時要做好事故預防和醫療康復,保障職工安全與健康。但并不是唯一的任務。從長遠看,預防、補償、康復三者結合起來,形成一條龍的社會化服務體系,是我國工傷保險發展必然趨勢。這樣做有利于安全生產和事故防范,減少工傷事故和職業病的發生,能夠獲得最大的社會效益。

    四、國外工傷保險情況

    (一)工傷保險的管理形式

    工傷保險在世界范圍內實施最廣、立法最早。1883年-1889年在德國宰相俾斯麥主持下,制定了疾病、工傷和養老三項社會保險,從而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保險制度。隨后,歐洲許多國家紛紛效仿,德國1884年制定《工人災害賠償法》,同年英國頒發《雇主責任法》,法國于1898年實行工傷保險,由此至今遍及全球。

    鑒于工傷保險制度歷史悠久而廣泛,由于不同國家經濟、文化、傳統的影響,各國管理形式多種多樣,大致可歸納人為雇主責任保險和社會保險兩大類型。

    雇主責任保險是指根據法律規定,受傷害的工人或遺屬直接向雇主要求索賠,由雇主向他們直接支付保險待遇。雇主責任保險的弊端是(1)賠償額較低,一般采取一次性支付,往往低于實際需要。這種辦法不能解決全殘工人和死者遺屬的長期困難,更不能解決職業康復待遇問題。(2)雇主責任制的賠付要根據責任大小,往往要訴諸法律。因此,工作量大,辦事時間長,雇員得不到及時保障。某些職業病有幾年或十幾年的潛伏期,工人轉換工作,很難追究是那一個雇主的責任,最后還是得不到保障。

    社會保險是由國家立法強制實行,統一籌措基金,共擔風險,并以支付長期待遇為主。社會保險制度組織管理可分為兩種模式:一種是由政府部門(勞動社會保障部門)監督下建立半獨立或獨立機構。這種機構特點是快速靈活地對政府政策的要求作出反映,效率較高。這些機構總控和指揮權屬于理事會,它常由政府、雇主和雇員三方聯合組成。另一種管理形式在社會保險領域范圍內,與疾病、生育、醫療保險項目一并納入統一管理。社會工傷保險制度具有社會保險的強制性、非盈利性、互濟性等基本特征,比雇主責任制保險有較大的優勢,因而得到迅速發展。

    (二)保險待遇范圍

    1952年國際勞工局《社會保險最低標準公約》第102號規定享受工傷待遇的條件是:(1)因工傷身體呈疾病狀態者;(2)因工喪失勞動能力并因此中斷工資收入者;(3)由于永久或暫時喪失勞動能力而完全喪失或部分喪失工資收入者;(4)由于供養者死亡而失去生活費來源者。

    1.工傷醫療待遇。

    國際勞工公約規定工傷醫療費用,包括矯形設備供應和維修費用。不應由工人分擔,醫療期也不應限制。實行社會保險的國家工傷醫療都是免費的;實行雇主責任制的國家和一些發展中國家難以達到這個標準,有的國家雖然有醫療保險,但是采取限制的辦法較多。

    2.暫喪失勞動能力津貼。

    所謂暫時喪失勞動能力是因為傷者正處在醫療期,尚未鑒定勞動能力喪失的程序。一旦做了鑒定或治療超過一定期限仍需要繼續治療,就視為永久完全喪失或永久部分喪失勞動能力了。支付暫時喪失勞動能力津貼,1952年102號國際勞工公約規定要有一個等待期,最低保障為工資的50%。1964年《工傷補償公約》(第121號)規定不需要等待期,最低保障提高到60%工資。暫時喪失勞動能力津貼是一種短期待遇,多數國家支付60%(工資的2/3或75%)也有些國家支付100%。支付期限一般為26周至52周。

    3.永久完全喪失勞動能力津貼。

    這項待遇 是經鑒定為永久完全喪失勞動能力之后支付的,為傷殘撫恤金或傷殘年金。屬工傷長期待遇,實行社會保險制度的國家才予發給。多數國家支付的標準為工資的66%或75%,需要護理的一般都規定加發護理費。實行雇主責任制的國家,一般是給予一次性撫恤待遇,一般最高為4年工資。

    4.永久部分喪失勞動能力津貼。

    這是對輕度傷殘支付的待遇。一般以永久全殘支付的待遇為100%,部分殘的按比例減少。支付方式視傷殘程序而定,對于傷殘程序達到一定界限以上的一部分人定期支付,最輕度傷殘的一次性支付。

    5.死亡待遇。

    此項待遇一般除喪葬費外還有遺屬撫恤金或遺屬津貼。實行社會保險制度的國家遺屬撫恤包括一次性撫恤金和定期撫恤金兩部分。實行雇主責任制的國家均支付一次性待遇,一般不少于死者生前3年工資的收入。遺屬定期撫恤金按照死者生前供養人口、年金等情況給付,標準為死者生前工資收入一定比例。《工傷補償公約》規定一個標準家庭(夫妻加兩個子女)最低標準為60%。


主站蜘蛛池模板: 隆林| 安阳县| 镇康县| 巨鹿县| 连云港市| 上杭县| 海宁市| 腾冲县| 郎溪县| 大名县| 保山市| 什邡市| 包头市| 远安县| 蓝田县| 敦化市| 泸定县| 探索| 海宁市| 济宁市| 双流县| 临洮县| 蛟河市| 分宜县| 于田县| 额尔古纳市| 山西省| 杭州市| 沿河| 岐山县| 田阳县| 德阳市| 炎陵县| 韶关市| 高要市| 桂东县| 沅江市| 湘潭市| 河曲县| 肃宁县| 资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