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防止壓力容器爆破事故的發生,應嚴格執行《壓力容器安全技術監察規程》、《電力工業鍋爐壓力容器監察規程》(DL612-1996)、《壓力容器使用登記管理規則》以及其他有關規定,并重點要求如下:
1 防止超壓。
1.1 根據設備特點和系統的實際情況,制定每臺壓力容器的操作規程。操作規程中應明確異常工況的緊急處理方法,確保在任何工況下壓力容器不超壓、超溫運行。
1.2 各種壓力容器安全閥應定期進行校驗和排放試驗。
1.2.1 安全閥校驗后,其起座壓力、回座壓力、閥瓣開啟高庋應符合規定,并做好記錄。
1.3 運行中的壓力容器及其安全附件(如安全閥、排污閥、監視表計、聯鎖、自動裝置等)應處于正常工作狀態。設有自動調整和保護裝置的壓力容器,其保護裝置的退出應經總工程師批準,保護裝置退出后,應實行遠控操作并加強監視,且應限期恢復。
1.4 要加強對除氧器的運行監視,尤其操作規程應符合《電站壓力式除氧器安全技術規定》(能源安保[1991]709號)的要求。除氧器兩段抽汽之間的切換點,應根據《電站壓力式除氧器安全技術規定》進行核算后在運行規程中明確規定,并在運行中嚴格執行,嚴禁高壓汽源直接進入除氧器。
1.5 除氧器安全門應每年校驗一次。其動作壓力,可視給水泵汽化條件及安全門的回座壓力,定為工作壓力的1.1-1.25倍。
1.6 采用單元制給水系統的機組,高壓除氧器應配備不少于兩只全啟式安全門,其壓力調整裝置必須投入自動,并裝設報警裝置。
1.7 使用中的各種氣瓶嚴禁改變涂色,嚴防錯裝、錯用;氣瓶立放時應采取防止傾倒的措施;液氯鋼瓶必須水平放置;放置液氯、液氮鋼瓶、溶解乙炔氣瓶場所的溫度要符合要求。使用溶解乙炔氣瓶者必須配置防止回火裝置。
1.8 壓力容器內部有壓力時,嚴禁進行任何修理或緊固工作。
1.9 壓力容器上使用的壓力表,應列為計量強制檢驗表計,按規定周期進行強檢。
1.10 結合壓力容器定期檢驗或檢修,每兩個檢驗周期至少進行一次耐壓試驗。
1.11 檢查進入除氧器、擴容器的高壓汽源,采取措施消除除氧器、擴容器超壓的可能。推廣滑壓運行,逐步取消二段抽汽進入除氧器。
1.12 高壓加熱器的水側和汽側都應裝設安全門。
1.13 電廠應結合大修對除氧器的焊縫進行檢查,消除不合格焊縫。
1.14 除氧器的水壓若制造廠沒有規定數據,超壓試驗可按工作壓力的1.5倍進行。以后每六年做一次。
1.15 高、低壓管道結合處應設明顯警示標志,并有安全技術措施防止高壓介質串入低壓管道。
1.16 定期對機外管道、彎頭進行檢查,特別是小直徑取樣管。
1.17 定期對消防用二氧化碳儲氣瓶進行檢驗,采取安全隔離措施防止爆炸傷人。
1.18 除氧器和其他壓力容器安全閥的總排放能力,應能滿足其在最大進汽工況下不超壓。
2 氫罐。
2.1 制氫站應采用性能可靠的壓力調整裝置,并加裝液位差越限聯鎖保護裝置和氫側氫氣純度表,在線氫中含氧量監測儀表,防止制氫設備系統爆炸。
2.2 對制氫系統及氫罐的檢修要進行可靠地隔離。
2.3 氫罐應按《電力工業鍋爐壓力容器檢驗規程》的規定要求進行定期檢驗。重點是壁厚測量,封頭、筒體外形檢驗。防止腐蝕鼓包。
3 在役壓力容器應結合設備、系統檢修,實行定期檢驗制度。外部檢驗,每年至少一次。內部檢驗,可結合機組的大修進行,其間隔時間為:安全狀況等級為1-2級的,每兩個大修期進行一次。安全狀況評為3-4級的,應在最近一次檢修中治理升級,超水壓試驗每個大修周期進行一次。
3.1 火電廠熱力系統壓力容器定期檢驗時,應對與壓力容器相連的管系進行檢查,特別應對蒸汽進口附近的內表面熱疲勞和加熱器疏水管段沖刷、腐蝕情況進行檢查,防止爆破汽水噴出傷人。
3.2 禁止在壓力容器上隨意開孔和焊接其他構件。若必須在壓力容器筒壁上開孔或修理,應先核算其結構強度,并參照制造廠工藝制定技術工藝措施,經鍋爐監督工程師審定、總工程師批準后,嚴格按工藝措施實施。
3.3 出現下列情況之一,在內部檢驗合格后應進行耐壓試驗,耐壓試驗合格后才能啟用。
a)用焊接方法進行過大面積修理。
b)停用二年以上重新使用。
c)移裝的。
3.4 在訂購壓力容器前,應對設計單位和制造廠商的資格進行審核,其供貨產品必須附有“壓力容器產品質量證明書”和制造廠所在地鍋爐壓力容器監檢機構簽發的“監檢證書”。要加強對所購容器的質量驗收,特別應參加容器水壓試驗等重要項目的驗收見證。
3.5?對在役壓力容器檢驗中,安全狀況等級評定達不到監督使用標準(三級)的,要在最近一次檢修中治理升級。檢驗后定為五級的容器應按報廢處理。
3.6 新購除氧器殼體材料應采用20g或20R,不得采用6Mn和Q235。
4 壓力容器投入使用必須按照《壓力容器使用登記管理規則》辦理注冊登記手續,申領使用證。不按規定檢驗、申報注冊的壓力容器,嚴禁投入使用。1982年4月《壓力容器使用登記管理規則》頒布前制造的老容器,若設計資料不全、材質不明及經檢驗安全性能不良者,應安排計劃進行更換。
下一篇:防止鍋爐尾部再次燃燒事故技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