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市的非公有制企業,多是從1994年才開始出現的。截至2002年底,共有1266戶,是1994年的5倍多。其中:年銷售額超百萬元的有518戶,超千萬元的有47戶,超億元的有4戶。這些企業幾乎遍及各個行業和領域。如何引導這些非公有制企業,建立健全并完善安全生產責任制,對確保安全生產至關重要。
一、非公有制企業事故多發的原因
非公有制企業事故多發,既有歷史原因也有現實原因,既包含客觀因素也存在主觀因素。
從客觀方面看 大部分非公有制企業,都是在十三屆四中全會后快速發展起來的,特別是十五大之后,在“公有制實現形式可以而且應該多樣化”精神帶動下,這些企業得以迅猛發展。從地域角度分析,沿海較發達地區所占比重和發達程度遠遠高于內地。單就佳木斯市來說,到2002年,僅限上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非公有制企業就達80戶。2002年,這些非公有制企業實現增加值、銷售收入和利稅,分別占地方工業的46.7%、54%和42.7%基本占據了半壁江山。沿海較發達地區的情況可想而知。由于發展迅速,國家對這類企業從創造寬松環境角度出發,提供優惠政策和保護其發展過多,加強管理特別是安全管理強調的過少。加之行使國家安全監督管理職能的部門成立時間較短,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事故的發生。
從歷史方面看 一些非公有制企業是從傳統的家族式、作坊式生產中發展起來。由于受管理者及從業人員素質的制約和影響,這類單位的安全管理大部分存在空白。而從國有或集體轉制過來的一些非公有制企業,這些基本條件就相對好些。
從主觀方面看 一些業主對安全的重視程度不夠,安全方面的投入嚴重不足或者根本沒有,只重效益不顧安全或只重生產不管安全的心態還根深蒂固。在不少人心中,“要錢不要命”的現象還大量存在。
從現實方面看 非公有制企業分布范圍越來越大,幾乎遍及各個行業,隨著國家機構改革,一些行業主管部門相繼撤并,或轉為行業協會,計劃經濟時期的行業安全管理逐漸淡化,直至沒有。這也是造成當前事故多發的一個原因。
二、存在的難點
1.由于各級安全監督管理機構成立時間較短,對非公有制企業的安全監督管理,一直處于“盲區”。加之個別行業的各級主管部門隨著國家機構改革進行撤并,行業主管部門的安全管理基本沒有。由于長期以來疏于監管,短時間內遏制事故多發勢頭,存在很大難度。
2.大量非公有制企業基礎管理薄弱,或處于無序管理狀態,安全方面管理少得可憐甚至沒有。在安全檢查中發現,有的業主只知道買幾個滅火器擺上,一說安全責任制就“一問三不知”。在他們的心中,安全工作就是防火防盜。
3.比較而言,一些非公有制企業管理者和從業人員素質相對較低,安全意識不強,加之重視程度不夠,安全投入嚴重不足,加劇了經營活動的不安全性。一些業主法律意識淡薄,對違法的嚴重性認識不足,還存在對隱患或者事故瞞報、謊報的情況。
4.由于非公有制企業量多面廣,有的流動性很大,隱蔽性強,不易發現,增加了整頓的難度。
5.如果檢查力度加大,一些經營者就會借經濟發展環境不寬松為由,阻撓安全監管。個別非公有制企業與黑惡勢力勾結,抗拒執法或對執法人員進行人身攻擊。或者個別業主與相關負有監督管理職責的執法人員相互串通,聯合抗法。
三、下一步工作想法
1.摸清底數,分類整頓。首先由各級政府安辦牽頭,聯合非公有制企業管理部門和公安(消防)、工商、交通、建筑等行業主管部門,以及各城區政府,采取“拉網式”或“地毯式”的檢查,對本轄區內的所有非公有制企業摸清底數,分門別類,掌握基本情況。特別要發揮街道辦事處和居委會的作用,認真排查,確保無遺漏。其次針對不同情況,結合全國開展的各類專項整治活動和當地實際,開展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專項整治。對旅游、餐飲、民辦學校、醫院等公眾聚集場所,礦山、危險化學品等特殊行業,一并納入全國正在開展的專項整治范圍,并作為一個重點;對建筑、個體運輸等非公有制企業,要求由建設和交通等主管部門牽頭,開展專項整治;對其他暫無行業主管部門以及區管的各類非公有制企業,由各區牽頭開展專項整治。對各部門、各單位的專項整治,安辦要做好協調、分類指導、督查等各項工作,統一步調,嚴格整治。并且,這些專項整頓都要由宣傳部門密切配合,造出聲勢。
2.依法予以整頓規范。已經實施的《安全生產法》關于“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保障”一章,對所有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責任都作了明確規定,這也是非公有制企業專項整頓的依據。要側重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嚴格控制安全生產條件,以及安全生產所必需的資金投入。組織有關部門進行安全生產條件論證和安全評價,凡不符合安全生產條件,不遵守“三同時”規定,安全設施設備質量達不到要求,要責令其停業整改直至具備安全生產條件;對在規定期限內沒有達到要求的,堅決予以關停。二是主要負責人要嚴格履行各項安全生產職責,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制定各項安全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保證安全投入,及時消除隱患。三是要把提高各類人員安全意識和安全素質作為治本之策。除了要求其參加有關主管部門組織的各類教育培訓外,還要結合各單位實際情況,自己組織各種崗位安全教育。
3.在體制上予以保障。一是對各級政府已設置的“非國有委”或“非國有辦”,在機構改革過程中,要根據當地非公有制經濟比重,能保留的盡量予以保留,至少也要在某個綜合部門中設立一個這樣的機構。條件允許的,應該考慮單獨設立管理機構。二是各級政府的安全監督管理部門,也要單獨成立對非公有制企業進行安全監督管理的機構,并且作為一個重點和方向,依法嚴管。三是對非公有制企業的專項整治,要作為各級政府、有關主管部門今年工作的一個重點,從根本上遏制事故多發勢頭。
4.從源頭上加以控制。一是結合國家正在開展的市場經濟秩序整頓,對屬國家關閉范疇的各類小企業,要依法予以關停,徹底消滅一批。二是在專項整治中,對嚴重危及生產安全的工藝、設備實行淘汰制度。發現使用國務院有關部門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嚴重危及生產安全的工藝和設備。要堅決予以取締。
5.推行注冊安全主任或注冊安全工程師制度。對規模較大的非公有制企業,或者屬高危行業范圍內的企業,可參照深圳、青島等地實行的注冊安全主任制度的作法,由地方政府統一組織招考培訓,然后指派到這些非公有制企業,從事安全管理工作。條件具備的,要一律推行注冊安全工程師制度,必須配備一名以上具有國家承認職業資格的安全工程師,從根本上解決一些非公有制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無人管理和不會管理的問題。
6.推行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建設。積極引導所有企業推行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先行試點,再行推開,促進非公有制企業由被動抓安全向主動抓安全轉變,真正與國際接軌。
四、注意幾個問題
1.隨著企業改制步伐的加快,以及國家產業政策引導,一部分不涉及國家經濟命脈的國有企業將逐步退出國有范疇,非公有制企業的數量還會大量增加。在對現存非公有制企業加強安全監管的同時,不能忽視這部分新轉制的非公有制企業,不能顧此失彼。現階段,對包括非公有制企業在內的所有企業加強安全管理,督促其抓緊建立自我約束、不斷完善的安全生產長效機制,已經刻不容緩。
2.對非公有制企業的安全監管,更要講究方式方法,樹立良好的執法形象。首先要熱情服務,而后才能嚴格執法。絕不能有歧視心理,透過“有色眼鏡”去看;也不能“一刀切”,“全盤否定”這些企業的安全管理工作。客觀科學地指出存在的問題,提出整改意見,必須讓其心悅誠服。
3.由于地域差別以及生產力發展水平差異,中西部地區與經濟較發達的沿海地區相比,非公有制企業發展起步較晚,數量少且分布范圍窄,所以從全國的角度來看,應該區別對待。在治理整頓方式方法上,要根據地區差別,采取相應措施。
(作者單位 佳木斯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
上一篇:非公企業安全管理是個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