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安全性評價管理的目標描述
樹立“實事求是,挑出毛病,弄清是非,有錯必改”的理念。只有實事求是找出問題,搞清原由并進行整改,才能達到安全性評價超前發現和消除導致事故的危險隱患的目的,夯實安全生產基礎,提高安全水平。
安全性評價管理的目標是確認發生危險的可能性及其嚴重程度,實現人、機、環境和管理四者之間的優化匹配,實現對事故的超前控制,尋求最低的事故發生率,最少的事故損失以及最優的安全投資效益。
2 安全性評價管理的主要做法
2.1 安全性評價管理工作的流程
2.1.1 建立健全組織機構,合理分工
安全性評價工作涉及企業安全生產活動的方方面面,如何協調好部門之間、專業之間等多方面的關系尤為重要。只有建立健全組織機構,加強協調指導,才能保證企業安全性評價工作健康和深入的開展。
安全性評價組織機構包括3個部分:
(1)安全性評價領導小組;
(2)安全性評價辦公室;
(3)安全性評價專業小組。
安全性評價領導小組是企業開展安全性評價工作的組織領導機構,主要職責包括:領導、組織和協調本企業開展的安全性評價工作;妥善解決評價中遇到的各類問題;根據專家意見,組織制定整改措施并督促整改措施的落實。
安全性評價辦公室是企業開展安全性評價工作的日常機構,主要職責包括:負責安全性評價的日常工作;負責檢查督促、分析解決安全性評價中出現的問題;指導安全性評價工作按實施方案正常有序地開展。
安全性評價專業小組可分為:鍋爐設備、汽機設備、電氣一次設備、電氣二次及通信和計算機監控、熱工保護、化學設備及燃煤和燃油系統、勞動安全和作業環境、安全管理等8個小組。安全性評價專業小組的職責包括:查評安全性評價工作中的專業技術質量,解決專業問題,監督整改措施的可行性等技術問題;對評價項目依據的準確性、數據的正確性、專業技術的科學性負責。
2.1.2 發放并組織動員學習文件和查評依據,資料收集準備
向各級干部及全體職工發放并組織動員學習文件和查評依據,做好宣傳教育,使廣大干部職工了解安全性評價的目的、方法以及評價工作的開展進度安排,減少干部、工人可能存在的各種不安全因素和厭煩情緒,在檢查中做到主動、積極、深入、翔實地進行檢查并提出存在的各種不安全因素。
設備統計分類及資料收集是安全性評價必須完成的準備工作,其目的是將需要評價的生產設備的規格、臺數、生產廠家等數據進行統計;對要評價的生產設備的技術說明、計劃檢修報告、維護記錄、試驗數據等資料進行收集整理,為正式開展查評工作作好充分的準備。收集資料應包括設備的技術說明書、設備的產品合格證、設備大修報告、設備維修報告、設備的試驗數據、設備缺陷記錄等。
安全管理資料收集的內容包括:上級頒發的安全生產文件、規定、標準、責任制度以及規定、制度的貫徹落實情況。例如:安全活動記錄、安全分折會記錄、安全網例會記錄、“兩措”計劃和管理辦法及檢查考核記錄、責任制度、培訓制度、防火制度、特種作業持證上崗資料等。
2.1.3 評價項目層層分解
按照《火力發電廠安全性評價》的內容逐條進行分解,將評價項目落實到各個職能部門、車間和生產班組。安全性評價辦公室按專業分工將查評項目分解到相關職能部門和車間,明確各自的查評項目。職能部室和車間再按照專業分工將查評項目分解到各生產班組,明確班組應查評的項目。
為避免項目分解中出現項目分解不到位、不準確、甚至漏項等問題,自查過程必須按照班組——職能部室和車間——專業小組的步驟逐級查評。
2.1.4 對照標準進行逐級查評
自我查評也稱自我診斷,是安全性評價工作的關鍵環節,也是安全性評價工作的重要實施步驟。首先,由班組長召集工作人員,對本專業的項目進行對照檢查和評價,檢查中發現的問題,登記在專用登記表上,然后職能部門及車間在班組檢查基礎上,進行查評并填表,班組、職能部室及車間對發現的問題在找出原因后要及時進行整改,做到邊查邊改。然后,專業小組在評價組領導成員的帶領下進行查評,以標準、規范等有關法規為依據,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分析,找出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隱患和薄弱環節。
專業小組查評前要制定查評活動的具體計劃,提出車間、科室及班組應提供的有關材料,在職能部門和車間查評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查看設備系統,查閱技術資料。在評過程中隨時將查評結果或檢查中發現的問題進行記錄。
2.1.5 制定整改措施,編制和匯總工作報告
安全性評價的最終目的是對系統存在的危險性進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確認系統發生危險的可能性及其嚴重程度,提出有針對性的整改措施,以防止事故的發生。因此,制定整改措施是安全性評價工作的落腳點。
《安全性評價工作報告》是安全性評價查評結果的文字記錄,編制和填寫必須嚴肅認真。安全性評價工作報告由安全性評價辦公室完成,對職能部門、車間上報的自檢報表進行匯總整理,按生產設備、勞動安全和作業環境、安全管理三大部分分項編制報表,逐項注明整改措施、整改落實人、整改時間。
對發現的重大隱患必須制定整改措施,落實項目責任人和整改時間。對公司確實解決不了的重大隱患,一般采取調研的方式,提出專題報告,進行可行性研究,然后報上級主管部門。對發現的隱患或薄弱環節,特別是重大隱患,經整理和確認后,由安全性評價領導小組召開工作會議,逐條(項)按“責任人、整改要求、完成時間”三要素原則進人閉環管理。整改工作要與公司的年度工作計劃、機組大小修計劃、技術改造計劃、反措、安措計劃等有機結合”。整個階段以3個月、6個月、最長不超過1年為周期比較適宜。
《安全性評價工作報告》中應包括整個評價工作安排、評價依據、定量評價、定性評價,并附有:安全性評價結果明細表、安全性評價總評表、安全性評價查評扣分記錄、安全性評價項目檢查發現問題及整改措施、安全性評價項目檢查發現重大問題及整改措施或專題報告。
2.2 確保流程正常運行的人力資源保證
為了確保安全性評價正常運行,安全性評價領導小組組長必須由公司安全第一責任人擔任,副組長由公司主管生產副職或總工程師擔任,小組成員由各職能部室主管領導擔任。
安全性評價辦公室主任由安全監察部門的負責人擔任,成員由安全監察部門或相關部門的專業人員組成。安全性評價專業小組是企業開展安全性評價工作必不可少的技術專業組織,由組長和若干成員構成。組長一般由生產技術部門或安全監察部門的負責人擔任,成員由生產技術部門和安全監察部門以及各車間的專工組成,同時抽調經驗豐富的技術人員參加。
2.3 保證流程正常運行的專業管理的績效考核與控制
為保證檢查中人人做到積極主動,深入翔實地進行檢查和提出客觀存在的各種不安全因素,對評價結果不能搞橫向比較,采用“三不掛鉤”原則,即評價結果不與獎金掛鉤、不與評比掛鉤、不與領導班子也績掛鉤。但為了保證查出問題整改措施落實到位,對整改情況要“三掛鉤”,即整改措施落實情況與獎金掛鉤、與評比掛鉤、與領導班子的業績掛鉤。
2.4 主管單位查評及第3方機構查評
安全性評價自查難免受到主觀思想及查評人員素質等方面因素的影響,從而造成有些隱患、問題不能被發現或被忽視,因此通過主管上級單位或第3方機構進行查評,幫助企業查找危險因素、分析問題、協助制定整改措施,使整個安全性評價工作更具實效。
為做好主管上級單位或第3方機構查評,首先通過對自查整改項目進行階段性總結,實事求是地寫出自評總結報告,把整改后尚未解決的項目和問題分類列出,以方便專家查評組的工作。同時選派熟悉專業、素質較好的人員,作為安全專家組評價時的對口工作人員。工作人員對專家提出的問題能隨時給予答復確認,能及時提供所需的資料,積極協助專家組順利進行評價。并且在配合工作過程中,適時就疑難問題與專家進行交流和咨詢,并對專家提出的意見和問題作好記錄。提前布置整政工作,鞏固和擴展安全性評價的成果。
3 評估與改進
3.1 安全性評價管理的評估方法
安全性評價管理的評估方法,一種是對安全性評價管理工作整改完成情況評估,主要通過整改完成率來體現;另一種是對安全性評價管理工作開展實效進行評估,通過整改,排除減少系統危險因素,安全生產形勢應當有所改善和提高,事故率應有所下降。
3.2 安全性評價管理存在的問題及采取的措施
為確保安全性評價整改工作的落實,目前對安全性評價整改過程的監督,主要是通過季節性安全大檢查以及各類安全大檢查中進行,這樣無形中增加了整改監督周期,因此針對此問題建議采取以下措施:
(1)一定要把整改項目列入部門的月度工作計劃中;
(2)建立計劃實施的跟蹤檢查、考核制度,將每個整改項目納入到閉環管理之中;
(3)職能部室應經常對整改工作情況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調整,必要時召開專業會議進行研究討論,使整改工作始終以整改計劃為主線,確保整改過程順利進行,并保證整改項目的質量。
安全性評價工作是一項“挑毛病的工作”,因此,專業小組人員必須符合要求,同時還要克服等待觀望、依賴上級、應付了事等不良的傾向。領導要堅持實事求是注重實效的原則,制定一系列的政策,使得安全性評價工作得以健康順利地開展。
3.3 改進方向
隨著電力工業飛速發展,現代化的大電網日益擴大,高參數的大機組不斷涌現,科學的管理手段廣泛采用,要充分利用現代化的工具,如:計算機系統,開發適用于企業安全信息管理、安全評價診斷,以及安全評價的計算機輔助系統,為科學化提供手段,為網絡化提供基礎。
上一篇:安全管理工作者應做到“五到位”
下一篇:安全生產的檢查與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