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查評比的目的是樹立典型,帶動后進,促進工作目標的實現。可是在一些單位,檢查卻招來人們的厭煩。據報載,某縣為在衛生評比中取得名次,將縣城所有臨街的公廁全部停用,還指定專人看管,不讓群眾進去“方便”,等考評結束后才開放使用。這種為圖虛名撈取榮譽、連群眾“方便”都不顧的做法,勢必會引起群眾的反感。
由此不難想到我們一些單位對安全生產的檢查評比。近年來各單位對安全生產的檢查評比力度不斷加大,然而事故依然頻頻發生,這其中固然有各種因素,但是檢查流于形式、檢查后整改措施得不到落實,無疑是一個重要原因。
事實上,在我們的日常檢查評比中,很多是“招呼式”、“預約式”的,上級習慣先下通知,明確時間、地點、檢查內容等,讓下級有個準備,以免在檢查中出現不必要的“麻煩”。下級也很喜歡這樣的檢查評比,原因是可以留出時間來“好好準備”,能“蓋”的“蓋”,能“捂”的“捂”,還可以通過評比來充分顯示自己的“政績”。不管對哪一級來說,這種檢查評比不僅很難獎優罰劣,而且會助長形式主義的歪風,使檢查失去真正的意義。
檢查評比工作應當堅持求真務實的態度,尤其是在人命關天的安全生產檢查中,更應杜絕任何“招呼式”、“預約式”的檢查,多些不打招呼的隨機檢查、“微服私訪”,這樣也許會使一些下級因暴露問題而遭受批評,但卻能讓上級發現問題,了解到實情,以便制定措施及時整改,進而遏制事故的發生。
上一篇:安全檢查“七要”
下一篇:旬邑縣安全生產目標考核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