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毛片姜怡,王局长把白洁做到高潮,japanese19第一次,精品熟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卡

聯系方式 | 業務合作 | 會員

我國職業傷害經濟損失研究

2005-11-22   來源:安全文化網    熱度:   收藏   發表評論 0

    l. 國內外職業傷害的經濟損失研究現狀簡介

     根據所掌握的資料,迄今世界上只有少數國家(美國、德國、英國、法國、日本等)對職業傷害造成的經濟損失作了相關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果。

     1.1國外損失統計的內容與估算方法

     國外對事故損失內容和范圍的劃分主要有三類:其一是以國際勞工組織為代表,它規定事故費用包括事故預防固定支出、事故保險費、事故預防活動的可變費用、因人身傷害所支付的費用、因產量下降和采取特殊措施而引起的損失;其二是美國的海因里希提出的,內容包括直接損失(醫療費和保險費)、間接損失(事故處置費用、工時損失和減停產損失等);其三是美國的西姆茨提出的,它與海因里希的規定基本相同,但對單獨的設備事故損失也要求統計。比較這3種有代表性的規定,其主要差別或存在爭議的地方有兩點:一是安全防護費用是否應計人事故損失;二是生產、設備事故費用是否應計入工傷事故損失。正由于存在這些爭議,所以,絕大多數統計內容都不包括這兩方面,而以海因里希的提法為藍本。

     國外的損失估算方法較多,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根據部分已知數據,利用已知的比值或系數,計算總損失或未知部分。這類方法主要有3種被人們采用,即間直比法、西姆茨算法、保險費與保險費的比值算法。另一類是根據損失與非損失指標的比例關系計算損失費用,例如,總損失為國民生產總值的(1—3)%等。

     1.2國外職業傷害的損失費用的研究狀況

     1.2.1職業傷害費用與國民生產總值之比較

    國際勞工組織認為,各種事故和職業病造成的經濟損失,相當于世界各國國民生產總值的5%。而各國所作統計結果則不盡相同,美國、德國、英國、法國、比利時、意大利的比值卻分別為0.98、1.49、0.87、3.25、1.82和2.03。

     1.2.2職業傷害事故經濟損失規律

    美國、芬蘭和英國的有關研究人員就事故費用在傷害程度、時間、企業規模、企業性質和原因等方面的分布規律作了不少工作,此文不作詳述。

    1.3國內的研究狀況

    我國對事故經濟損失的研究起步較晚,1982年,冶金部安全環保研究院的肖愛民教授結合國情,率先撰文對“安全生產與經濟效益的關系”問題進行研究,在國內開創了此領域的先河。隨后,部分大中型企業、高等院校以及科研單位的有關研究人員相繼從不同方面作了一些研究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果。國家于1986年頒布了強制性標準GB6721—86《企業職工工傷事故經濟損失統計標準》。

    2對我國職業傷害經濟損失的調查方法與規模研究

    調查研究是事故經濟損失研究中,最基礎也是關鍵的環節之一,包括對調查方式、內容、范圍、對象及步驟的研究。

    2.1調查的方式與內容

     本次調查是結合我國具體情況,采用抽樣調查與重點調查相結合的方式,既考慮了“面”,也突出了“點”。

    調查內容是根據國家標準GB6721—86中所規定的。共16項,其中直接經濟損失10項,間接經濟損失6項。

    2.2調查的范圍與對象

    本次調查涉及全國有一定工業比重和代表性的14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并對其中的3個省、直轄市作了重點調查,其余為抽樣調查。抽樣調查從1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的8個行業的112個企業中,獲得符合統計要求的工傷事故經濟損失案例1676個;重點調查共取得有效案例268個。

    由于我國地區間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因而不同地區事故費用有較大差別,如不分別選取,將會給樣本平均值帶來較大誤差,影響統計結果的真實性。按慣例,我國將不同地區的經濟水平劃分為3類:第一類為發達地區;第二類為中等地區;第三類為欠發達地區。本次案例數目是參照這種分類方法進行分布的。實際分布是,第一、三類地區各占約20%,第二類地區約占60%。在被調查的行業選取方面,主要考慮的是生產性企業較多的行業,具體是煤炭、化工、冶金、機電、紡織、輕工、建材、建筑等行業,且以各行業中的大中型企業為主,其原因是小型企業的事故管理資料難以達到調查要求,其樣本數相對較少。

    對于調查時間范圍的確定,主要是考慮預測所需的必要時間和社會的穩定狀態。本次調查的時間段為(1982—1990)年。

    對某—選定的企業的調查,其對象是企業內因工發生的傷亡事故和職業病給國家和企業造成的經濟損失,且要求被抽查事故的傷害程度為損失一個工作日以上。

    職業病按國家標準所規定的9類調查,其中重點是對塵肺病造成經濟損失的調查。

    統計與分析技術

    統計技術

    職業傷害的經濟損失統計是根據前述調查所取得的有效案例,按不同傷害程度、行業、地區及不同時間的損失情況進行的。統計原理是:

    總損失=加權人均損失×傷害人次數

    以下對人均損失、加權系數及傷害人次等內容作簡要說明。

    3.1,1人均損失的計算

    為了準確計算人均損失,是按不同傷害程度、行業、地區、企業規模進行加權平均,以保證盡可能客觀地反映實際損失情況。

     3 3 9 3

    ***** 加權人均損失=2乙Z 2人人人gI‘X%

     f一、1 夕;;1 g;—1 看;:1

    式中,L表示權重系數;i、j、q、s是傷害程度、地區、行業、企業規模的編號;X為人均損失。

    3.1.2加權系數

     本研究中采用了方差分橋的方法,通過對事故損失樣本、數據間差別的研究,判斷各因素對統計影響的顯著性,從而確定加權系數的取舍。

     經研究表明、在統計中對傷害程度、地區和行業進行加權是必要的,加權系數值如下:

     傷害程度權重:死亡0。0147、重傷0。0332、輕傷0.9521;·

     地區權重:經濟發達地區0。0491、中等地區0。9079、欠發達地區0.0429

     行業權重:冶金為0.087、煤炭為0.147、機電為0.412、化工為0。066、紡織為0.010、輕工為0,035、建筑為0。919、建材為0。041、其它為0。184。

    3。1.3傷害人次數的估算

     通過調查發現,在勞動部門、行業管理部門以及企業本身的各類事故資料記載中,對死亡的統計是精確的,對重傷的記載存在一定誤差,而對輕傷的記載則與事實相去甚遠。為了滿足經濟損失的計算要求,有必要以死亡人次為基數,采用抽樣統計的方法推算重傷及輕傷人次數。

     通過對69個企業在(1982—1989)年間傷害人數的深入調查統計,得到死亡、重傷和輕傷人次數存在如下比例關系:

    *****

     顯然,在已知死亡人數的情況下,按上述關系式即可估算出重傷人數和輕傷人數。

     本研究需對重大事故的經濟損失單獨計算,經研究,重大事故死亡人數可按下式估算:

     全國每年重大事故死亡人數N=0。117×國有企業死亡人數

     國有企業重大事故死亡人數=N/7,8

    3。1.4價格換算

     由于不同時期貨幣價值的差異,故不能直接匯總統計。本次研究的價格換算,是以1990年為基準進行折現換算的。

    3.2分析技術

    3.2.1費用數列分析

     這是根據費用隨時間變化的數列,分析費用的變化速度和變化的大小。

    3.2.2費用指數分析

     分析總費用的變化情況及影響費用變化的主要因素對總費用的影響程度和結果。

    3.2.3主成份及因子分析

     影響計算損失費用的因素大體上有7類,即為費用組成、地區、行業、傷害程度、企業規模、主要國民經濟指標及時間因素。前6類為多變量因素,后一類為單變量因素。由于變量彼此之間存在一定相關性,使得各變量所代表的信息有可能重疊,當變量較多時,原始數據的采集有一定困難,所以,有必要把變量簡化。運用主成份和因子分析法對多變量因素進行簡化,找出每類因素中反映的信息量大,而又彼此不相關的主要因素,以滿足分析要求。

    3.2.4一元與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運用—元與多元線性回歸原理,研究各因素分別或共同對費用影響的統計規律。

    4主要研究成果

    本次研究提出了幾種計算職業傷害經濟損失的評估方法和若干估算公式。下面對損失的主要規律及結論作簡要闡述。

    4.1損失的主要規律

    4,1.1直間比

    直接損失與間接損失的劃分以國家標準《企業職工傷亡事故經濟損失統計標準》為依據。國有企業事故的直間比為1: 2.74,鄉鎮企業為1:1.3,重大事故為1:2.47,職業病為1:4。

    4.1.2傷害程度分布

     不同傷害程度的事故費用分布見表1。

     死亡、重傷、和輕傷三者費用之比為1:0.36:0.93。從人均經濟損失來看,這三者費用之比為70:10:1,差別非常明顯。

    4.1.3行業費用分布

     傷害程度

    死亡

    重傷

    輕傷

     費用(億元)

     69

     19

     40

     比例(%)

    53.78

     14.99

    31.23

     行業費用分布情況見表2。煤炭行業費用最高,依次是機電、冶金行業。

     表2:主要業行業費用分布

     行業

    冶金

    機電

    煤炭

    化工

    紡織

    輕工

    建筑

    建材

    其它

     費用(億元)

     10.9

     18.6

     52.2

     8.4

     1.38

     4.4

     2.5

     5.3

     23.3

     比例(為)

     8.58

    14.64

    41.10

     6.61

     1.98

     3.46,

     1.96,

     4.17,

     18.35

     4.1.4地區費用分布

     不同地區、不同傷害程度費用的分布情況,見表3。對國有企業,經濟中等地區費用最高,其次是經濟發達地區,經濟欠發達地區最低。

     從人均經濟損失看,在經濟發達地區,人均損失費用最高,為10544元,其次是中等地區為6603元,欠發達地區為6142元。

    傷害程度

     經濟發達地區

     經濟中等地區

     經濟欠發達地區

    

    費用(億元)

    比例(%)

    費用(億元)

    比例(%)

    費用(億元)

    比例(%)

     死亡

     4.66

     52.00

     61.52

     54.00

     2.58

     50

     重傷

     1.16

     13.00

     17.10

     15.00

     1.03

     20

     輕傷

     3.14

     35.00

     35.32

     31.00

     1.54

     30

     百分比

     7

     89

     4

    

    4.1.5費用組成分布

     通過考察國有企業事故的經濟損失之各項費用,發現工作損失價值最高,達81.9億元,其次是醫療費,為18.2億元,第三位是工傷事故造成的歇工工資,為10.1億元。

    4.1.6費用的時間變化規律

     國有企業工傷事故費用呈上升趨勢,在(1982—1994)年,費用上升105億元,增幅為444%,均年上升8.7億元,年均增長37%。年費用總指數從1982年的100上升到1994年的544。人均費用和傷害人次數均呈上升趨勢,影響總損失費用趨勢的決定因素是人均費用。

    4。1.7職業病的經濟損失估算

     根據衛生部的統計資料和本次調查研究的結果,可估算出(1991—1994)年的4年間,由塵肺病造成的經濟損失,分別是92億元、100億元、106億元和113億元,呈逐年上升趨勢。

    4.2主要結論

     我國每年因職業傷害造成的經濟損失約占國民生產總值的1.1%,1994年不少于466億元,職業病造成的經濟損失是巨大的,尤其是塵肺病年損失達百億元。重大事故造成的經濟損失占整個事故費用的1/7。

    在各行業國有企業中,煤炭行業損失最高,為55.2億元,占整個事故費用的41.12%。

    不同傷害程度的事故中,死亡事故費用最高,占總損失的53.8%,而重傷占15%。

    根據各項費用的分布統計,工作損失價值最高,為82.8億元,占全部費用的64.5%。

    事故經濟損失費用逐年上升,1994年國有企業事故費用是1982年的5.5倍。

    國有企業人均事故經濟損失費用是鄉鎮和集體企業人均事故費用的4.5倍。這說明不同性質的企業,其事故經濟損失費用差別是顯著的。

    本研究認為:事故費用的直間比為1:2.74。

    事故經濟損失費用與國民產值和年代的差異在統計規律上呈指數關系,相關性為0.95,這說明事故費用與國民經濟的發展密切相關。

     (作者地址:武漢市青山區任家路;治金部安環院;郵編:43008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林县| 金沙县| 南阳市| 泌阳县| 辽阳市| 永济市| 郎溪县| 霍林郭勒市| 曲松县| 桦川县| 榕江县| 涞源县| 黎平县| 靖西县| 涪陵区| 稻城县| 庆阳市| 井冈山市| 监利县| 山丹县| 民丰县| 孟津县| 宾阳县| 肥乡县| 成武县| 宝兴县| 石柱| 高安市| 叙永县| 盐津县| 邵阳县| 朝阳县| 镇巴县| 鄂托克前旗| 万源市| 定安县| 九江市| 普安县| 宁蒗| 历史| 康马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