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鍋爐作為一種受壓特種設備,能否正常安全運行,直接關系到國家財產和群眾生命的安全。運行中的鍋爐,定期嚴格檢查是必不可少的,因此,運行人員不但要演習專業知識,掌握設備情況,熟練操作技能,還要學會判斷故障的方法,以便透過運行中的一些異常現象,來正確判斷故障或事故,從而實現舉一反三,及時發現、正確處理故障,把損失減少到最低程度。
通常,判斷故障主要有3種基本方法:
一、直接分析法
直接分析是根據鍋爐運行中的直觀現象:可見、可聽、可摸、可嗅來直觀判斷故障點。這種方法比較容易明白掌握,因而日常工作中已被司爐人員得到應用。例如,看火時,發現某根水冷壁管噴汽,則可認定該水冷壁故障泄漏;手摸排污管二次閥門后管段感到熾熱燙手,則可斷定該排污閥未關來或有缺陷;某電機運行中突然停運,如送、引風機,給水泵電機等,聞到焦糊味,則可斷定該電動機繞組已燒毀;某風機在運轉中,聽到支承軸處有異響聲,且軸溫過高,則必為軸瓦或滾珠軸承燒壞、破裂;若風機葉輪處異響,則可判定有葉輪磨損、松脫故障;若是機殼與轉軸有摩擦聲,則多為機座墊鐵滑出,地腳槍支引起。再如,數塊爐排片燒溶狀破壞,則必為爐排下二次燃燒所致等等。這類通過聽、看、摸、聞可直接確定的故障、缺陷或事故的判斷分析方法,是大家所熟悉的最基本的判斷法。隨著同行間的技術交流,運行經驗的不斷積累,這種判斷方法掌握得愈來愈好。但僅僅掌握了這種方法,對那些專業人員或特殊工種的司爐人員來說,那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大多數實際的故障,在發生的初期往往呈現出的是一種或數種間接地、隱含的現象,即并非一眼所能看出及準確判斷的。所以,這就需要在了解、掌握、精通直接判斷事故法的同時,學會并熟悉間接分析法,直接分析法是間接分析法的基礎。直接分析法沒有掌握好,學會間接分析法也就成一句空話。
二、間接分析法
間接分析法是一種以專業知識為基礎,在掌握直接分析法,熟悉設備系統的前提下,借助于邏輯推理來判斷故障的方法。只要略下功夫,它也是易于理解和掌握的。這里不妨看幾個例子。
一般,鍋爐出現排煙溫度偏低現象,用直接判斷法無法確定故障,而按間接分析法就可反映出受熱面缺陷(熱工儀表故障當然除外)。至于是受熱面的哪一部位,如省煤器、過熱器、火管還是水管泄漏,則要作進一步的分析檢查。因此,當出現排煙溫度不正常偏低時,應對鍋爐各受熱面立即進行檢查。若爐膛內有“哧哧”或“吱吱”聲,則為水管泄漏;若過熱器處有響聲,則為過熱器爆管;對電站鍋爐還可能有再熱器區域“吱吱”聲,則為再熱器泄漏;若省煤器處有“哧哧”聲,則為省煤器泄漏;對工業鍋爐,若前后煙箱處有“哧哧”聲,則為脹管或焊管端泄漏,等等;依此類推。此外,無論工業鍋爐還是電站鍋爐通常還有其他故障現象,可供判斷。如工業鍋爐,脹管端泄漏時,風機停運,煙箱可能有汽冒出;對電站鍋爐,如爐管爆破,則必有爐膛負壓表指示不穩且偏正,給水流量表示值大于蒸汽流量值等等。
通俗地講就是:
排煙溫度低+爐膛“哧哧”聲=水冷壁管漏
排煙溫度低+省煤器“哧哧”聲=省煤器漏
排煙溫度低+過熱器“哧哧”聲=過熱器漏
排煙溫度低+過熱器“哧哧”聲=煙管煙箱泄漏
又如:新裝鍋爐引風機電流偏大,應對以下各項進行檢查:
(1)檢查引風機皮帶松緊度是否過緊;
(2)檢查引風機入口風門是否裝反;
(3)檢查風葉轉動情況,是否風葉銹蝕,是否處于全開位置(工業鍋爐)。
三、綜合分析法
綜合分析是將直接與間接法有機結合,對故障現象進行分析判斷的方法。通過舉例,可初步理解和掌握此方法。
例如,出現爐膛負壓偏小、鍋爐出力小(帶不起負荷)、引風機電流增大情況時,應進行以下檢查:
檢查受熱面是否泄漏;檢查除塵器是否堵塞;檢查引風機入口煙道是否破損;檢查排渣處水封是否破壞。
此類故障為漸變隱含性微特征型,尤其要注意綜合判斷。通過上面的例子,不難得知,判斷運行故障的綜合方法是,由表面的幾個已知現象,再去檢查尋找故障的主特征現象,綜合諸現象,即可確定故障位置,以便采取相應的措施,防止故障擴大,減輕故障損失。
也許有人要問,單靠聽到爐膛內的“哧哧”聲,不就可以確認故障處嗎?他說得不錯。問題是無論是電站鍋爐還是工業鍋爐,人們通常監視最頻繁的是控制室內的儀表,而不可能每時每刻派專人守在受熱面各處聽異聲,尤其是電站鍋爐,有的受熱而位于高達幾十米乃至幾十米的位置。所以運行人員列多地是借助水位計、壓力計和溫度計等發現故障或事故苗頭,然后有針對性地檢查,再確認故障處。
總之,通過上述鍋爐設備故障分析判斷基本方法的介紹,讀者可以舉一反三,由簡單到復雜,仔細體味推敲,不斷在實踐中總摸索,取得新經驗,以便推動鍋爐安全運行技術的進步與完善。
上一篇:如何預防控制設備事故
下一篇:氯堿設備常壓動火檢修的安全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