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和減少危險、危害因素的技術措施和管理措施是事故預防對策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實質上是保障整個生產過程安全的對策措施。
根據預防傷亡事故的原則,控制危險、危害因素的基本對策如下:
(一)實行機械化、自動化
機械化、自動化的生產不僅是發展生產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安全技術措施的根本途徑。機械化能減輕勞動強度;自動化能減少人身傷害的危險。
(二)設置安全裝置
安全裝置包括防護裝置、保險裝置、信號裝置及危險牌示和識別標志。
(三)增強機械強度
機械設備、裝置及其主要部件必須具有必要的機械強度和安全系數。
(四)保證電氣安全可靠
電氣安全對策通常包括防觸電、防電氣火災爆炸和防靜電等,保證電氣安全的基本條件包括:
(1)安全認證。
(2)備用電源。
(3)防觸電。
(4)電氣防火防爆。
(5)防靜電措施。
(五)按規定維護保養和檢修機器設備
機器設備是生產的主要工具,它在運轉過程中總不免有些零部件逐漸磨損或過早損壞,以至引起設備上的事故,其結果不但使生產停頓,還可能使操作工人受到傷害。因此,要使機器設備經常保持良好狀態,預防設備事故和人身傷亡事故的發生,必須進行經常的維護保養和計劃檢修。
(六)保持工作場所合理布局
工作場所就是工人使用機器設備、工具及其他輔助設備對原材料和半成品進行加工的區域。完善的組織與合理的布局,不僅能夠促進生產,而且是保證安全的必要條件。在配置主要機器設備時,要按照人機工程學要求使機器適應人或使人適應機器。人機匹配合理。才能安全、高效。
工作場所的整潔也很重要。工作場所散落的金屬廢屑、潤滑油、乳化液、毛坯、半成品的雜亂堆放,地面不平整等情況都能導致事故的發生。因此,必須保持工作場所的整潔。
(七)配備個人防護用品
采取各類措施后,還不能完全保證作業人員的安全健康時,必須根據危險、危害因素和作業類別配備具有相應防護功能的個人防護用品,作為補充對策。
對毒性較大的工作環境中使用過的個人防護用品,應制定嚴格的管理制度,采取統一洗滌、消毒、保管和銷毀的措施并配設必要的設施。
選用特種勞動防護用品(頭、呼吸器官、眼、面、聽覺器官、手、足防護用具和防護服裝、防墜落用品)時,必須選用取得國家指定機構頒發的特種勞動防護用品生產許可證的企業生產的產品,產品應具有安全檢驗合格證。
通過安全設計、操作、維護、檢查等措施,可以預防事故,降低風險,但不可能達到絕對安全。因此,需要制定萬一發生事故后,應采取的緊急措施和應急方法。事故應急系統是指通過事前計劃和應急措施,充分利用一切可能的力量,在事故發生后迅速控制事故發展,保護現場人員和場外人員的安全,將事故對人員、財產和環境造成的損失降低至最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