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OSHMS)是20世紀80年代后期在國際上通行的現代安全管理模式,它與ISO9000、ISO14000等標準體系被稱為后工業時代的管理方法。隨著企業規模擴大和生產集約化程度的提高,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得到了國際社會的普遍關注,我國于2001年頒布了《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規范》(GB/T28001-2001)國家標準。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的內涵是以著名的戴明管理思想為基礎,稱為PDCA模型。它突出強調了最高管理者的承諾和責任及全員參與,以及全過程控制和持續改進的原則,具有系統化、程序化、文件化以及三級監控的特點。通過此種方式,可有效改善組織的職業健康安全管理績效。
安全質量標準化是將標準量化的原理引入到安全生產中來,是企業全部標準化工作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其內涵就是企業在安全生產過程中,要自覺地遵照國家的法律、法規和標準,制定本企業安全生產的規章、制度和標準,使企業的安全生產工作不斷加強并持續改進,使企業的本質安全水平不斷得到提升,使企業的人、機、物、環境、管理始終處于和諧的安全狀態。它突出了“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和“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強調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規范化、制度化、標準化、科學化、法制化,是對企業安全基礎管理工作的拓展、規范和提升。
一、內容的一致性和差異性
對比分析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與安全質量標準化的內容,我們不難發現兩者之間存在內容上的一致性和差異性。
(一)內容的一致性
1.強調了全過程的標準化、規范化管理
兩種模式都要求做到:對人的管理要有操作程序和操作標準;對設備(物、環境等)的管理要有測量和糾正;對日常的安全管理要有依據、有標準。而所有的這些都要做到文件化,“該寫的必須寫到,寫到的要做到,做到的要有記錄”。
2.立足于事前防范,體現了“預則立、不預則廢”的安全理念
安全質量標準化強調“三點控制”(危險點、塵毒點、事故多發點)“危險作業審批確認”“安全防護裝置齊全”,其實質是要求對生產現場進行危險預知;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的最基礎工作是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控制,這與安全質量標準化不謀而合。因此,兩種模式均體現了危險辨識、風險評價與事故超前預防、事故隱患排查相結合。
3.體現了“以人為本”的企業安全文化
安全質量標準化的核心是實現操作標準化,要求員工要“上標準崗、干標準活、按標準作業”;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是建立以“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控制”為核心的管理模式,充分考慮到員工的職業安全健康與保障,要求為員工創造一個安全、舒適的工作環境,不斷激發員工的安全需求,這些都體現了“以人為本”的企業安全文化。
4.著眼于提高企業安全管理水平,降低職業安全風險
傳統的安全管理模式靠“自上而下”“行政指令”“以檢查促整改”,而安全質量標準化和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均強調“自下而上”“全員參與”“全過程控制”“事前預防”“持續改進”,突出了風險的評價和控制。
(二)內容的差異性
1.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要通過第三方認證
企業推行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目的之一是向外界表明企業改善職業安全健康工作條件的積極態度和責任心,因此,必須通過第三方認證,以便向外界和第三方表明其在預防事故發生,保障員工生命安全健康的能力,展示其較高的安全管理水平。而安全質量標準化是指令性的安全管理手段,標準由行業制定,無需通過第三方認證。
2.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追求績效的持續改進
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的主要特點是,要求企業做到職業安全健康績效的持續改進。整個體系從3個方面體現PDCA循環原理,首先,體系的本身從策劃、行動、檢查和糾正以及管理評審應做到PDCA循環;其次,每一個要素也應做到PDCA循環;第三,單個的作業活動要做到PDCA循環。而安全質量標準化從大的方面來看,如驗收、復審以及動態管理做到了PDCA循環,而具體細化到每一項標準就未做到PDCA循環。
3.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對“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的獲取作出了明確規定
企業建立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要向外界做出2個承諾(“遵紀守法”和“持續改進”),其中之一就是要承諾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在標準的17個要素中,與法律法規有關的有5個,不僅方針目標要合法,而且體系的運行控制更要合法。另一方面,體系文件和企業內部管理標準的建立,對企業的職業安全衛生行為作出了明確規定,成為員工行為的規范,這在企業內部同樣也起到了“法”的作用。而安全質量標準化對國家和地方政府相關法律法規的定期更新、建立識別渠道等沒有明確化,不利于提高企業遵紀守法的自覺性。但是,它對企業內部應該建立的規章制度、操作程序與動作標準等做出了詳盡的規定。
4.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的審核側重于“要素”
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內部審核和外部審核都是在三五天內完成,審核側重于“要素”自身的完備性,但未必對所有的要素都要進行審核,因此,審核具有“抽樣”性質,不可能完成系統的、全面的審核。而安全質量標準化的驗收和復審是企業內部的一項長期工作,驗收和復審要從班組開始,逐個班組,逐個車間,一步一步地去完成,創建時間長,驗收時間亦長。
二、整合的可行性
由于歷史的原因,國內不少企業的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和安全質量標準化都是在近階段的不同時期建立或開展認證的。企業要建立兩套文件系統,而且兩個模式獨立建立、獨立運作,會給企業的工作增加許多不必要的麻煩和資源的浪費,勢必會造成管理效率和績效的下降,企業的管理人員往往無所適從。通過對比分析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與安全質量標準化的要素和內容,我們發現兩個模式在關注的焦點、所解決的問題和所達成的目標上是一致的,所依據的管理原理、管理原則、管理方法也是相同的,僅僅在法律法規的獲取、審核、認證驗收上有所差異,由于兩個模式極強的兼容性,使其整合在一起成為可能。
1.內容上易于整合
安全質量標準化與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的要素和內容大部分相互對應,都是強調以預防為中心,控制現場危險源及人的不安全行為,減少和預防事故。
2.過程上互為補充
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強調系統化,而安全質量標準化強調員工的操作標準化,其基本出發點都在于員工的操作和現場危險源的控制,因此說兩者是一個互為補充的有機體。例如,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審核的缺點是,認證機構在認證或監督審核時,很難抽查到較多的員工。而安全質量標準化的驗收和復審是由企業或行業主管部門不定期組織開展的,一般驗收一個車間就需要1天的時間,即便是驗收一個班組也需要半天時間,無論在時間上還是在人員上都有充分的保證,這就使得驗收和復審面明顯加大,彌補了體系審核的缺陷。
3.達成的結果一致
安全質量標準化和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都體現了事前預防的系統安全理念,兩項工作整合運作,有利于促進企業形成一套全新的安全生產理論,有利于提高全員的安全生產技能,有利于風險的控制,更可以避免重復勞動,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三、整合的原則
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與安全質量標準化整合要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整合要素。兩模式的要素基本上涉及到企業的整個管理系統,兩模式要素的整合宜以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要素為主線,即在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要素的基礎上,增加安全質量標準化的要素和要求。二是整合文件。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組織規模、文件化的成熟程度來選擇文件整合的方式,如果兩模式是同時開展的,應一步到位,實行“二合一”文件模式,如果兩模式是分別于不同時間建立的,應在先行建立的文件基礎上,補充完善文件內容。無論采取哪一種方式,文件的內容應涵蓋所有的要素,文件的數量應分別滿足體系認證和驗收復審的需要。整合時應堅持以下3項原則。
1.實效性
整合是尋求一種“自我約束機制”。因此,在整合過程中務必要杜絕“寫歸寫、做歸做”的不良傾向,做到“標準不降、程序不減、內容不缺”。
2.融通性
整合要堅持“求大同存小異”,先行建立的要保持,后建立的不能另起爐灶,而是要互為補充,相互利用。
3.可操作性
整合必須做到“兩符合一提高”,既要符合法律法規,符合企業實際,又要有利于提高企業安全管理水平。通過整合、完善企業的內部標準,讓標準更有效地指導操作和管理。
四、整合的方法和步驟
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和安全質量標準化整合的方法,可分為依靠企業自身力量的“自我整合法”和尋求中介支持的“咨詢整合法”,具體選用哪一種方法,應根據企業的文件化程度、運作時間長短、員工熟知程度以及企業組織規模等情況決定。當企業有一批既熟知本企業生產流程,又熟練掌握兩種模式運作技巧的專業人員時,則應優先采用“自我整合法”,這樣的整合才具有更強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整合有7項步驟。
1.成立整合機構
整合機構一般包括由管理者親自掛帥的整合工作領導小組和由各職能部門負責人及專業人員組成的整合工作小組。
2.制定整合計劃
明確整合工作任務、思路、要求。整合工作時間應控制在3~6個月。
3.開展培訓
重點學習、理解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和安全質量標準化的要素和內容,使參加整合工作的所有人員掌握兩種模式的共同之處和差異所在,熟知整合的方式和技巧。
4.進行現狀調查和摸底
深入了解現有的管理模式在可操作性、有效性上還存在哪些問題,重點了解哪些活動(過程)、文件和記錄表格可以合并或精簡,哪些問題需要通過整合一并解決。
5.開展整合設計
整合設計的內容包括整合的模式、組織機構的調整、公共要素和專業要素的確定、文件整合的名稱及數量、記錄表格的名稱及數量、確定各項整合任務的責任人和職責。
6.修改完善文件
在修改完善文件之前,應編制一份文件修改大綱,明確文件(表格)的編排格式、編號規則、起草人員等。文件的完善應由安全主管部門負責,修訂順序應“自上而下”進行。
7.新文件的發布運行
在文件發布后應做好文件運行和配套措施,如文件和表格應發放到位,并分層次、有重點地進行貫標學習、培訓。
綜上所述,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和安全質量標準化整合是當前企業面臨的一個實際問題,兩種模式的整合既要緊密結合企業實際,選擇適宜的整合方式,更要充分分析、理解和掌握兩種模式的共同之處和差異所在,“求大同存小異”。只有堅持科學、務實的態度,遵循上述原則,并不斷持續改進,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和安全質量標準化整合工作才能真正收到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