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初的一個早晨,記者來到北京朝陽區大山子。1987年9月,這里誕生了中國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北京松下彩色顯像管有限公司。
“松下”公司門口插著四桿大旗:中國國旗、松下企業旗、松下彩管企業旗、綠十字旗。旗幟在朝陽下迎風飄揚。成群結隊的青年男女穿著統一工服從廠門里走出來,他(她)們是剛下夜班的工人。公司實行三班倒,每班8小時,人休機器不休。
進入公司大門,負責安全生產的費學威科長(人稱“費頭”),已在樓門口等候。費頭今年58歲,從1992年開始在公司從事安全管理工作,他是中國勞動保護科學技術學會第四屆會員。
談到安全文化,費工說,松下彩管主要采取滲透打法。你看見門口的四面旗了吧,我們每周一都舉行升旗儀式。公司職工及領導在公司廣場集合,先升中國國旗,然后松下、松下彩管、綠十字三面旗幟一起升?粗鞄镁従徤,大家會想到很多。沒有文山會海,一周一次的升旗,就是對全體職工進行了一次安全教育。
在松下彩管,記者看到,職工中很多人右臂上戴著一個黃底色的綠十字袖標,格外醒目。費頭介紹說,企業專職安全員少,公司實行兼職安全員制度,從班長到系長、科長、部長都是兼職安全員,每個月發給兼職安全員崗位津貼,鼓勵大家發揮積極性。每個班長、系長、科長、部長都要佩帶綠十字安全袖標。如果哪個班組出了事故,該班班長及主管系長、科長、部長的黃底色綠十字袖標,要被換成紅底色綠十字袖標,于是公司職工都知道這個班出事了,還要接受經濟處罰。如果這個班下個月內沒有出現事故,袖標由紅再變黃。因此,為了不被“掛彩”,很多職工看到班長的袖標就自覺地注意遵守操作規程,從而減少了事故的發生。
松下彩管現有的5200多名生產一線工人中,有90%是來自山東、河南的農民合同工,文化水平不是很高。針對這種現狀,松下彩管根據美國安全工程師海因里希的1:29:300的工傷發生規律(1個重傷發生之前,已經發生過29起輕傷事故,發生過300起輕微事故或未遂),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對每一起工傷事故都按照“四不放過”(事故原因沒查清不放過、事故責任人沒處理不放過、職工沒受到教育不放過、防止事故再發生的措施沒有落實不放過)進行處理。他們認為把事故控制在300個輕微以內,就不會產生1個重傷,防微才能杜漸。通過全員努力,公司“本質安全化”達到了一定水平,人均工傷率從1991年的5.6‰降低到2002年0.18‰。費頭說,這些年安全工作沒白忙活。松下彩管公司的安全理念是,員工不出工傷事故就是給員工的最大福利。
有人說,文化是富人的事,與窮人不搭界,跟窮人談文化那真是滑稽可笑。企業亦如此,連工資都發不下來,還談什么文化,更談不上什么安全文化。實際上文化特別是安全文化,在所有企業都存在。
“海爾文化激活休克魚”的案例走進了哈佛商業課堂。“休克魚”講的是一種兼并模式。海爾兼并紅星電器,海爾沒有投入一分錢,人還是紅星的人、設備是紅星的設備,海爾只派去了3個人,而且他們第一次進入紅星后,并不是去財務部,而是去企業文化中心,講海爾的經營理念、管理模式,最終紅星電器實現了扭虧為盈。可見文化對一個企業的影響有多大。
記者曾在山西采訪時,在一個出了事故的小煤窯看到供奉著一大一小兩個佛龕,裝潢精美,與礦工們住的宿舍形成鮮明對比。但結果他們供奉的神還是沒有保住28名礦工兄弟的生命。
在松下彩管,旗幟、袖標時時提醒職工要注意安全,別出事。不出事,就是給了員工“最大福利”。出事故的小煤窯也在追求文化,可方向錯了,付出了慘痛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