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煤礦四條措施保安全
2005-07-05
來源:安全文化網
熱度:
收藏
發表評論
在各種生產行業中,煤炭開采是事故率最高的工種之一。每年都有許多礦工殉職于礦井下或因事故而致殘。由于井下事故防不勝防,以至想找一個全年無死亡事故的煤礦十分困難。然而德國的煤礦卻能做到這一點。在那里,礦工可常年工作在安全環境中。他們主要采取如下保證措施:
一、制定完備的法律規程。由于德國是聯邦制國家,地方政府有較大立法自主權,因此各州政府在國家基本法規基礎上,又依具體情況制定出適合本地特點的煤礦安全生產法律及規程,內容極其詳細,便于貫徹執行。這就確保了礦工能始終嚴格按規程操作,為安全生產奠定了基礎。
二、建立嚴格的執法監督機構。為保證煤礦安全生產法規切實執行,德國建立了四個層次的執法監督機構。即州政府設立企業經濟能源與交通部,州下設專職礦山與能源管理處,各區設安全監察部,另設煤礦行業協會。這些機構從不同角度對煤礦安全生產實施監督和監察,共同協調處理煤礦安全生產中的問題。這樣一來,煤礦生產中可能存在的各種事故隱患,都能被及時發現和消除。
三、采用先進的安全控制技術。德國的礦山設備制造技術是世界一流的,礦井裝備自動化程度較高。他們不是單純靠人而是主要靠精良設備預防事故。從礦井建設時開始,就已把生產中的安全問題考慮進去。將所有可能出現事故的地方都提前安裝可靠的預防設備,讓設備自動有效地解決問題,而工人則可放心地進行生產。
四、組建精干高效機動靈活的礦山救護隊伍。隊員要經過專業培訓,考試合格方可上崗。救護隊平時經常進行模擬演習訓練。其通訊、交通和工作設備均很先進,一旦發生事故,能快速及時趕到現場搶救,確保將損失減到最低。
上述四方面措施,使煤礦生產中的事故得到了有效預防和控制。據了解,德國煤礦已多年沒有發生過死亡事故,礦井和地面一樣安全。目前德國煤礦安全工作已轉向職業健康保障,而救護隊職責也變為以防火為重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