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12月5日,紅林機械廠發生一起沖壓工人在壓力機上拆卸模具時,頭部被壓力機上飛落的零件砸傷的事故。沖壓作業通常都是手部受傷,頭部受傷的情況實屬罕見。
事故經過:
12月5日上午9時左右,紅林機械廠沖壓工寧某某,與另一操作工在沖壓機上試驗一套新生產的模具,寧某某在壓力機靠近大齒輪的一邊,另一個操作工在靠近飛輪的一邊。10時,模具試驗完畢,沖塊停在上死點,為了將沖塊停在下死點后方便拆卸上模,寧某某關掉電動機電源,用腳踩了一下腳踏開關,然后另一操作工用手扳動飛輪反轉使沖塊下降,此時,鍵柄隨著大齒輪的飛轉將凸輪連同軸一起撞出,砸在正在低頭卸模的寧某某頭上,造成其頭部受傷。
事故發生后,調查組在事故現場檢查發現,掉下來的凸輪和軸是該壓力機上操縱器的一部分,凸輪和軸由插銷連接,將軸固定在壓力機上,軸上殘留的插銷,沿軸的表面兩端全部斷裂。據其他壓工反映,該壓力機曾幾次發生軸和凸輪飛出的現象,但因沒有打著人而沒有造成傷亡事故,維修人員換了插銷后繼續使用。
事故分析:
事故發生后,經過軸上殘留的插銷進行分析,該插銷由于長期隨軸往復擺動,在掉下來之前沒軸的表面兩端,出現疲勞斷裂。寧某某為了讓沖塊停在下死點,關掉電動機電源后啟動腳踏開關使離合器結合,此時,軸帶動凸輪擺動一個角度后很快恢復原位,另一操作工扳動飛輪反轉帶動鍵柄反轉,導致鍵柄反撞到已經復位的凸輪上,使得凸輪連軸一起落下來,砸在低頭的寧某某頭上。前幾次所發生的凸輪或凸輪連軸飛出的未遂事故,也是由于插銷疲勞斷裂后再受到鍵柄的反撞造成的。
通過事故分析認定,寧某某和另一操作工反轉飛輪違反了沖壓安全技術規程,導致鍵柄撞擊凸輪使凸輪連軸飛出,是造成這起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插銷長期受到剪切的作用導致該插銷疲勞斷裂,又沒及時檢查發現,是這次事故發生的直接原因。作為該壓力機的生產制造廠家,對該插銷的強度設計不夠,以及使用單位雖然多次發生類似未遂事故又沒采取相應防范措施,是這次事故發生的間接原因。
事故教訓與防范措施:
在這起事故中,操作者和企業安全管理部門都應當承擔責任,二者相較,企業安全管理部門應承擔主要責任。企業安全管理部門是企業領導的參謀和助手,全面負責安全生產工作,貫徹執行上級的安全生產、勞動保護的方針、政策、法規和標準,檢查企業有關職能部門執行安全生產制度和規定的情況,督促和協助這些部門采取整改措施,防止發生傷亡事故和職業病,保障職工的安全、健康和生產建設的順利進行。其主要職責之一,是經常進行現場檢查,協助解決問題,遇到人員、設備、環境等方面出現的未遂事故或者事故隱患,需要及時報告、及時處理。這起事故在發生前,已經出現多次未遂事故,事故隱患嚴重,可是企業安全管理部門卻不知道,又未采取措施,從而導致事故的發生。說明企業對未遂事故的管理把關不嚴,職工的安全意識不強,安全管理工作存在嚴重問題。
在防范措施上,一是應加強對職工的安全教育,提高職工的安全意識,在發生未遂事故后應及時報告企業安全管理部門,以便及時查找原因,采取相應措施。二是制定制度,對于及時報告未遂事故的人員應給予獎勵。三是操作人員和維修人員要加強對易損件的維護、保養和檢查,發現零件出現裂紋、疲勞跡象時要及時更換,防止事故的發生。
上一篇:壓力機電氣故障導致人身傷害事故
下一篇:射芯機存在缺陷造成重傷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