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安全管理信息系統是現代化安全管理中,安全信息綜合處理的樞紐,是安全信息管理、安全決策的關鍵。通過建立以安技部門為信息處理中心、各危險崗位和各專業部門為終端的安全管理信息系統網絡,從而由安全信息反饋來推進對隱患的不斷檢查、整改和監控,形成閉環管理,力求把安全管理從傳統的事后追蹤變為事前的預防控制,使安全管理工作逐步走向科學化、系統化和規范化,對提高目前安全管理水平具有實際意義。
【關鍵詞】 安全管理 管理信息系統 危險源辨識
A Modern Method for Safety Management——the Safety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Wang Jingyu Zhang Jinglin Guo Yanli
North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bstract A new information system network for safety management is established taking safety department as th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centre and individual risk post and special section as terminals to from a closed loop of the safety management. In this way, the safety inspection, and rectification and reform could be carried out uninterruptedly.
Key words: Safety managemen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Recognition of risk sources
1 前言
進入90年代,安全管理在企業中,越來越受到重視。在發達國家,各種現代化的安全管理方法應用得很普遍。由于他們的生產設備自動化程度很高,其安全管理多包含在整個企業管理系統之內。而在國內的一些企業,安全管理的方法多停留在宣傳、教育、定期安全檢查的水平上,并且多是在發生事故后才著手進行分析。這些管理手段落后、被動、反應慢,很難適應現代安全生產的要求。因此,迫切需要建立自己的、適合我國現有生產條件的安全管理方法。據此,筆者研制了安全管理信息系統,力求把安全管理從傳統的事后追蹤變為事前預防控制。
2 管理信息系統
管理信息系統(MIS)主要包括對信息的收集、錄入,信息的存貯,信息的傳輸,信息的加工和信息的輸出(含信息的反饋)五種功能。它把現代化信息工具——電子計算機、數據通信設備及技術引進管理部門,通過通信網絡把不同地域的信息處理中心聯結起來,共享網絡中的硬件、軟件、數據和通信設備等資源,加速信息的周轉,為管理者的決策及時提供準確、可靠的依據。在一個國家里,MIS能否得到廣泛應用,標志著這個國家近代科學技術的先進水平,美、日等國家MIS已在企業中得到普及。在我國一些大、中型企業、事業單位及政府管理部門也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統,并取得了較顯著的成效。至于把MIS單獨應用到安全管理上,還尚未見報道。近年來,有些企業正在推行事故控制技術,其中的事故隱患檢查方法是一種積極的、也比較適合我國企業生產條件的安全管理手段,它是根據危險源辨識和系統安全分析的結果,把主要的潛在事故隱患作為檢查和控制的對象,編制成各類標準安全檢查表。然而,在實際生產中,每天獲取的事故信息量非常大,這些信息都是需要及時處理和綜合分析、判斷的,靠人很難在短時間內完成這些工作,這就需要應用計算機來建立管理系統。因此,筆者認為,管理信息系統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具有現實意義,其應用前景廣闊。
3 安全管理信息系統分析及設計
按照管理信息系統的研制過程,筆者首先對多家生產企業進行了調研,總結出現有安全管理系統之癥結所在,(主要是安全管理中作為決策依據的信息流通不暢,如果不改變信息的收集方式、渠道及處理周期,這個問題就無法解決)從而得出關于項目目標的比較明確的認識。根據事故控制的基本模式,在系統設計時,要考慮幾個信息反饋回路,而以下兩個基本回路尤為重要。
其一:制表(安全檢查表)→檢查(工作崗位)→隱患評價→打印(整改通知)→有關部門→整改(工作崗位)
其二:隱患總庫→制表(安全檢查表)→檢查→發現新隱患→(新隱患)存檔→總庫
因此,系統應按如下方式運行:
首先,通過危險源辨識發現來自各分廠工段的事故隱患,經過匯總、分析后,輸入安技部門的中心計算機,并分別建立了兩個事故隱患檔案:一個是按不同的崗位來分的事故隱患檔案,安全檢查表的制訂就是以它作為依據;另一個是按其所屬的不同的專業部門來分的事故隱患檔案,它是用來區分事故隱患的類型,以便制訂出各種專業報表,發送至各專業部門。各個不同崗位的安全檢查表通過計算機打印出來后,發送至各生產崗位。工作人員依表進行安全檢查,發現事故隱患后,及時通過網絡系統反饋回安技部門的信息管理中心,進行匯總,建立當前事故隱患檔案。再根據按專業分隱患檔案對其進行分類匯總,制訂出各種不同專業報表,再通過網絡系統發至各專業部門,指導其進行事故隱患整改。
如果,在當前事故隱患檢查中發現未列出的新事故隱患,則把它存入事故隱患檔案(包括按崗位分和按專業分事故隱患檔案)不斷增加內容,因此,安全檢查表的內容也隨之豐富。當前事故隱患檔案的建立,是為了實現對各專業部門進行的隱患整改情況的跟蹤監督。通過與當前事故隱患檔案中情況的對照,可發現以前的事故隱患是否已得到整改,從而采取相應措施。
在系統中,建立以上三種事故隱患檔案之后,還可建立傷亡事故檔案,以及危險作業崗位工作人員的素質、崗位安全教育培訓檔案等。
根據上述分析,筆者建立了企業安全管理信息系統,其信息反饋數據流程圖如圖1所示。
圖1 安全信息系統數據流程圖
4 系統說明
4.1 危險源辨識
危險源辨識是建立安全信息管理系統的基礎,也是建立此系統的第一步。進行危險源辨識工作時,不僅要分析以往發生的傷亡事故資料,還要參照來自系統外部的其它有關信息資料。危險源辨識,應掌握下列幾項內容:
1) 生產設備本質安全化水平,設計缺陷及作業環境缺陷;
2) 人機匹配問題;
3) 事故嚴重度和發生概率;
4) 事故可能發生的模式及波及范圍預測。
按此要求進行危險源辨識,再輔以系統安全分析方法,即可找出各種潛在的事故隱患,從而為安全檢查表的制訂和隱患的整改工作打下基礎。
4.2 信息管理系統
主要是指設在安技部門的中心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
4.2.1 模塊設計
該系統的模塊設計包括兩個方面:數據存貯設計和處理過程設計。
數據存貯設計主要是確定存貯的內容和文件的組織方式。它包括各種檔案文件的建立及分類。
處理過程設計主要是把模塊分為四類:輸入匯總、查詢、打印報表和復制。
系統主控模塊由下述多個功能模塊組成,在菜單提示下調用子程序執行其功能,見圖2。
圖2 隱患信息管理系統模塊結構圖
在此,信息收集模塊包括兩部分內容。第一部分是通過危險源辨識和系統安全分析,把各危險點的事故隱患收集、錄入;第二部分是通過安全檢查,發現各危險點的事故隱患,并將其反饋至主模塊。由于這兩部分工作主要靠人工參與完成,故在此統一用信息收集模塊表示。
4.2.2 程序編制
在本系統中,編程使用的語言主要是中西文FOXBASE2.1+,從數據庫語言本身的優點看,FOXBASE2.1+是開發本軟件非常合適的語言,而且在我國普及很廣,對漢字系統的要求也不很嚴格,具有很強的適應性和可移植性。系統升級也很容易,用FOXBASE語言編寫的程序可不做任何修改而直接在FOXPRO系統下運行。且可編譯成.EXE文件,直接在DOS下運行,加強了系統的保密性和裝載速度。
該系統所要求的存貯和檢索功能均屬于操作級的管理工作,數據格式固定,數量也能為一般微型機所處理。軟件依靠CC-DOS操作系統支持。
4.3 安全檢查
安全檢查是安全管理信息系統成敗之關鍵。安全檢查表依據從危險源辨識和系統安全分析(主要是事故樹分析)得到的事故隱患檔案確定。因而其內容全面、客觀、具有嚴格的科學性。要求設計崗位檢查內容各異,表格形式通用的安全檢查表,同時融安全檢查和設備點檢的要求于一表,以減輕工人負擔。檢查表的主要內容包括:檢查項目,檢查內容(包括其它新的內容)及標準,檢查結果(包括備注)以及檢查人和檢查日期。各危險崗位的工作人員和安全員應嚴格按照檢查表進行檢查,及時將事故隱患反饋給安技部門。如果發現的事故隱患已由工作人員或車間內部自己解決,也需記入檢查表內,并注明已得到整改。
4.4 隱患整改
隱患整改是安全管理信息系統的最后實施體現,前面所做的一切都是為實施隱患整改創造條件,而隱患整改才是系統起作用的極為重要的手段。
應該建立以安技、設備動力、生產、運輸、保衛五個專業部門為主體的隱患整改機制,凡屬于設備、電氣方面的信息,直接由設備動力部門解決,交通車輛事故隱患由運輸部門解決,這種按系統管理,分級負責的方法有利于充分發揮各專業部門的安全生產責任及其積極性。
安技部門的信息管理系統,分系統、按職責將事故隱患制成各種專業報表,通過安全管理信息系統網絡,及時反饋到有關部門的終端上。
事故隱患整改過程就是一個系統調節反饋過程,每起事故隱患,不可能一次反饋、調節,它是控制危險因素,及時消除事故隱患,實現安全生產的重要環節。
5 總結
綜上所述,建立的安全信息系統總的思想方法是:通過詳細調查及系統安全分析,找出各種事故隱患,確立各個危險點面,特別是在各危險點建立安全管理信息系統網絡終端,嚴格執行安全檢查表制度,準確、及時地將各種隱患信息反饋到安技部門,以數據的形式存入安全管理信息系統數據庫,進行信息處理(包括分析、辨別、分類、匯總),最后再以各種專業報表的形式輸出至各部門的終端上,及時進行隱患整改。
概括而準確的表述這種現代的安全管理方法,就是通過建立以安技部門為信息處理中心(中央處理機),各危險崗位和各專業部門為終端的安全管理信息系統網絡,從而由安全信息反饋來推進對隱患的不斷檢查、整改和監控,形成閉環管理。
此系統看似比較簡單,僅是安全信息的收集和表格(報表,安檢表)的輸出,但它卻解決了目前企業安全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關鍵問題——安全信息缺乏,信息傳遞渠道不暢通,反饋不及時,危險信息不能及時得到處理。因而,對企業安全管理向本質安全化管理方面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當然,企業安全管理是一項非常復雜的系統工程,單憑向本質安全化管理一方面發展是不夠的。還需要采取各種措施,提高作業人員的安全素質(安全技能和安全意識),增強職工執行安全規章的自覺性和自我保護能力。只有這兩方面都做到,才有可能真正使企業安全管理水平上升一個新臺階
作者介紹:王晶禹(講師,博士研究生)
張景林(教授,博士生導師)
作者單位:華北工學院
作者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華北工學院安全工程系;郵編:030051
參考文獻
1 丁貴寶.企業安全生產科學管理18法.南京:江蘇科技出版社,1994.
2 馮師道.管理信息系統.北京:科學出版社,1992.
3 張景林.安全系統工程.太原機械學院講義,1991.
4 劉 平.怎樣使用中西文FOXBASE2.1+.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1994.
5 譚浩強.C語言程序設計.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4.
6 呂先昌、王先華等.企業現代化安全管理技術的探討.中國安全科學學報,1993,3(4):5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