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根據安全系統工程原理,探討和提出了一種被當地試點所證明、可行的工業企業安全生產綜合、簡便的規范化管理方法。把國家有關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有機地貫穿于基礎規范管理工作過程之中;建立了動態性管理模式;為積極引導企業的安全管理工作,由事故管理向預防性管理,從行政管理向依法管理,由傳統管理向技術性管理的方向轉變,并為促進現代企業形成自主經營,相互制約,依法管理安全生產的運行機制提供了新思路。
【關鍵詞】 企業 安全 管理 規范 研究
1 前 言
當今社會,正處在科技日新月異、信息瞬息萬變、經濟高速發展的時期。面對國內外市場的激烈競爭,各級領導對產品結構、產業結構調整已愈來愈重視,但對安全生產如何進行規范化管理,尚未引起足夠的重視。盡管自50年代以來,我國在工業安全生產管理方面,國家下達了一系列文件,各省市也有不少相關文件規定,但由于缺乏一套簡便的規范化管理方法,往往影響到文件的貫徹執行,使生產事故頻繁發生。例如,杭州市屬企業,在(1987-1994)年間就發生特大的生產事故5起,死亡8人,直接經濟損失達1480.95萬元。
為了更好地貫徹落實國家和省市有關安全生產管理文件精神,把企業安全生產全面引導到預防為主的軌道上來,杭州市經委十分重視,并在市勞動局、市公安局、市衛生局、市總工會和市鄉鎮企業管理局等部門配合下,提出了一套工業企業安全生產管理的綜合、簡便和規范化的方法-《杭州市工業企業安全生產基礎管理工作規范》(以下簡稱《工作規范》)。該方法是以國家和省市有關安全生產管理文件為依據,結合杭州市工業企業安全生產實際,采用科學的方法制定的。杭州市經委于1995年將《工作規范》正式下文轉發到杭州市各工業企業,要求實施。
為使這套方法實施有成效,杭州市經委在市屬工業中普遍宣講、分解《工作規范》的基礎上,選擇了48家工業企業進行試點,已于1997年8月完成了試點和總結,反映良好。
本文就《工作規范》的工作模式、規范內容、指標說明、實施步驟和取得效果等作一介紹。
2 工作模式
安全生產管理應是動態管理,因此,《工作規范》的工作模式是一個動態管理的過程,是根據安全系統工程的原理運行的。即:按《工作規范》進行等級評價,分別評出A、B、C、D,共四級。A級表示已達到“安全基礎管理工作目標”(輸出);B、C、D各級表示存在不同程度的生產安全問題,必須提出“安全對策”,然后“反饋”到“輸入”,即要在人力、物力、財力和科技進步等方面進行整改(“處理”)。這樣不斷循環,從而符合“安全基礎管理工作目標”的“輸出”。其工作模式見圖1。這種輸入—處理(含反饋)—輸出,構成了一個完備的生產安全系統。
圖1 杭州市工業企業安全生產基礎管理工作模式圖
3 規范內容
整個《工作規范》包括五部分,分成22個大項、95條細則,依據40份國家和省市有關安全生產管理的文件。
3.1 組織與領導
這部分包括:安全工作的領導、組織機構、貫徹安全生產規范情況三大項、19條細則,而依據的文件為8份。
3.2 安全管理
這部分包括:安全生產責任制、安全生產教育、安全檢查與整改、安全技術措施計劃、事故管理、安全管理基本業務、現場安全管理和班組安全管理八大項、35條細則,而依據的文件為12份。
3.3 安全技術
這部分包括:設備安全管理、電氣安全管理、起重機械安全管理、電氣焊安全管理、機動車輛安全管理和消防安全管理六大項、25條細則,而依據的文件為12份。
3.4 勞動衛生
這部分包括:塵毒治理、職業病防治和女工保護三大項、10條細則,依據文件為8份。
3.5 其 他
這部分包括:改善安全管理、社會保安措施兩大項、6條細則。
此外,還有《工作規范》的《參考細則》。
4 指標說明
為了便于操作,對《工作規范》所包括的內容化解成檢查表形式(見表1)。表內橫向欄分為調查項目、判斷標準、項目評價等級、有關文件依據和結論五部分。縱向欄按內容的五項的每條細則分列。
表1 對工業企業安全生產評價(監督)檢查表
查項目 |
判斷標準 |
項目評價 |
有關文件依據 |
結論 | |||
A |
B |
C |
D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對企業安全基礎管理工作的每個調查項目(即五大項的每條細則,下同)都按判斷標準提出分屬A、B、C、D四個等級的哪個等級。若認為某個項目達到哪個等級,則打“∨”。如果某個企業各調查項目指標在A處打“∨”的占90%以上,則該企業安全生產處于A級;占80%以上,處于B級;占70%以上,處于C級;占60%以上,處于D級。上述等級是表示各企業安全基礎管理工作相應的整體水平。對企業的生產設備設施及基礎條件來講,則:A級表示企業安全生產管理處于安全狀態;B級表示處于事故邊緣;C級表示有危險,要采取措施;D級表示將發生災難性事故,要立即排除。
5 實施步驟
5.1 面上的工作
對杭州市屬的371家企業都分階段實施了《工作規范》的宣傳、培訓、組織落實與責任分解等工作,其目的是為企業安全評價,與國際標準化管理接軌打下基礎。
1) 第一階段抓宣傳教育。 先由市經委舉辦企業廠長經理培訓班,宣講《工作規范》,然后由企業廠長經理向本企業班組長以上干部進行宣講。
2) 第二階段抓組織建設。全市建立市、行業和大中型企業等三級安全評價組織共115個,共有安評員1500余人,市經委對安評員再作專門的工作培訓。
3) 第三階段責任分解。由各企業的安評組將《工作規范》的內容按各自分管的業務范圍、工作崗位逐條分解到各職能處室、車間、班組和個人,進行安全責任制度的再落實。
5.2 抓試點工作
為了更好地實施《工作規范》,杭州市在做好面上工作的基礎上,確定了涉及化工、輕工、紡織和交通運輸等4個行業的48家企業作為試點,著重抓評價與整改。
1) 要求每個試點企業的安評組逐條對照《工作規范》進行自評。
2) 企業安評組將自評結果寫成報告上報行業安評組。行業安評組進一步論證評價后,授予相應等級并報市安評組。市安評組組織抽評,最后確定企業授予的等級,并一年一考評。
3) 對被各級安評組評為B級以下的企業,要求查清危險源,并建立危險源檔案,提出整改措施,分別報行業安評組和市安評組備案,隔年再進行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