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毛片姜怡,王局长把白洁做到高潮,japanese19第一次,精品熟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卡

聯系方式 | 業務合作 | 會員

環境因素的識別、評價方法淺析

2007-02-28   來源:安全文化網    熱度:   收藏   發表評論 0

  摘要:本文從環境因素識別、評價的實用性出發,總結了環境因素的識別原則,分析并提出了過程分析法、生命周期分析(LCA)、專家評議法等常用的環境因素識別的方法、步驟。在此基礎上,剖析了是非判斷法、多因子評分法的重要環境因素評價準則,為準備建立環境管理體系的組織提供兩種環境因素評價的參考方法。最有效的環境因素識別、評價方法應根據組織的環境因素復雜程度選擇一種或幾種方法的組合,這樣才能獲得客觀、合理的評價結果。

  關鍵字:環境因素;評價方法;環境管理體系

  實施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標準的核心任務是通過對組織本身活動、產品和服務中存在的環境因素進行充分的識別,并采用適當的方法進行評價、確定重大環境因素。環境管理體系的建立和實施的最主要目的是使自愿實施環境管理體系的組織通過對重要環境因素的控制來取得環境績效,所以,環境因素的識別和重要環境因素的評價是建立和實施環境管理體系的基礎和關鍵。對于實施環境管理體系的組織來說,只有盡可能充分地識別出環境因素才能為體系的建立打好基礎。重要環境因素的評價則保證了環境因素控制的重點突出、方向明確。

  然而,在某些建立環境管理體系的組織中,對于環境因素的識別往往存在不足之處。如:環境因素識別不充分;識別不切合實際,不能抓住重點;僅著眼于現行的生產活動,忽視了能源、資源消耗和產品或服務過程的環境因素等。對于重要環境因素的評價方法的應用,有的不能滿足組織環境因素實際情況,評價方法不適應評價人員的專業知識水平,因而出現生搬硬套,評價不準確,造成重要環境因素的確定不正確,使控制對象偏離實際,導致體系運行的環境績效不明顯,體系運行處于形式化。為此,如何全面和客觀地識別環境因素,選擇適用的評價方法并正確的進行重要環境因素評價是建立環境管理體系的關鍵一步。

  本文試圖總結常用的環境因素識別方法,分析幾種重要環境因素評價方法的適用范圍,為有關組織在環境管理體系建立和實施中進行環境因素識別評價提供參考方法。

一 、環境因素的識別原則

  為了確保環境因素識別的充分性并提供環境管理體系的控制重要對象,環境因素識別應遵循以下原則:
1.識別全面。即環境因素識別時應充分考慮組織活動、產品或服務中能夠控制及可望對其施加影響的環境因素(包括所使用產品和服務中可標識的重要環境因素)。具體地說,應對三種狀態、三種時態和七種類型的環境因素進行識別:

  三種狀態:正常(如生產連續運行);異常(如生產的開車、停機、 檢修等)和緊急狀態(如潛在火災、事故排放、意外泄露、洪水、地震等)。

  三種時態:過去(如以往遺留的環境問題;泄露事件造成的土地污染),現在(如現場活動、產品和服務的環境問題)和將來(如產品出廠后可能帶來的環境問題,將來潛在法律法規變化的要求,計劃中的活動可能帶來的環境因素)。
  七種類型:以上三種狀態、三種時態可能存在大氣排放、廢水排放、噪聲排放、廢物管理、土地污染、原材料及自然資源的使用和消耗、當地社區的環境問題。

2.識別具體。環境因素識別的目的是提供環境管理體系控制的明確對象,為此識別應與隨后的控制和管理需要相一致。識別的具體程度應細化至可對其進行檢查驗證和追溯,但也不必過分細化(如把試驗室使用pH試紙廢棄也作為一項環境因素)。

3.明確環境影響。環境因素的控制是減少或消除其環境影響,同一個環境因素可能存在不同的環境影響,因此,識別時應明確其環境影響,包括有利的和不利的環境影響。

4.描述準確。依據ISO14004標準示例,環境因素通?梢悦枋鰹"環境因素(物質)或污染物的名稱與某一行動或動作的組合",即名詞加動詞。污染物的名稱應明確到有關污染物質種類或組分。

二、環境因素識別的方法和步驟

  環境因素識別的方法主要有:過程分析法、產品生產周期分析(ICA)法、工藝流程物料衡算法、問卷調查法、現場觀察及資料評審法、專家評議法等。這些識別方法各有利弊、適用場合不同。因此,應用時,可依據各組織的資源(人員的能力)和實際需要選擇上述一種或幾種方法組合使用, 這樣,才能達到預定的識別效果。以下介紹三種常用的識別方法:

1. 過程分析法

  該方法通常把組織活動、產品或服務的全過程劃分成許多過程片段,再根據某一過程片段分別識別出相關環境因素。其做法如下:

(1)以產品生命周期為思路,按照產品輸入到輸出全過程以組織的運行和活動進行排序,通常包括原料采購、周轉、倉儲、生產加工、包裝、成品檢驗、運輸等主線,以及動力、行政、后勤等輔線。

(2)對每一職責部門或運行活動單元按先后順序劃分各過程片段;

(3)通過現場觀察、工藝分析及統計等方法,識別確定每一過程片段從輸入到輸出存在的環境因素(包括三種狀態、三種時態和七種類型);

(4)確定每個環境因素對應的環境影響;

(5)將各個過程片段的環境因素進行匯總統計,為了管理的需要,可按部門將環境影響相同或控制手段類似的環境因素排列在一起。

  過程分析法識別環境因素可從以下示圖(圖1)來描述其識別分析的過程。這一方法的優點是在定性的基礎上可以較為直觀,快捷地識別環境因素,且過程細化、環境因素識別很少遺漏,便于隨后對環境因素的控制策劃和控制實施。

2. 生命周期分析(LCA)

  產品生命周期分析法是對產品進行"從搖籃到墳墓"的分析,使組織全面了解自己的產品,包括從原材料生產到最終廢棄處置的全部生命過程中可能涉及的環境問題。

  產品的生命周期通常分為五個階段,即:原材料的生產與加工、產品的生產與加工、產品的運輸銷售、產品的使用與回用,產品的廢置與再生。針對五個階段的環境因素識別原理(如圖2所示),產品生命周期分析的一種簡單做法是運用產品生命周期矩陣。矩陣縱欄為產品的各個生命階段,其橫欄是可能存在的環境影響。表格內填寫每一階段的環境因素。具體矩陣形式如表1。

  為了對產品實現過程環境因素的充分識別,表1縱欄產品生命階段中各階段可根據組織產品實際情況再進一步細化。以達到識別詳細,環境因素描述明確、具體。

  通過生命周期矩陣分析,組織可以發現許多潛在的問題,如包裝材料、原材料的浪費以及生產貯存、運輸中的環境因素。這一方法識別環境因素的缺點是對生產現場(過程)的分析不夠詳細,對組織的輔助設施也不能充分識別,因此,可結合采用過程分析法進行識別。

3. 專家評議法

  由有關環保專家、咨詢師、組織的管理者和技術人員組成專家評議小組,評議小組應具有環保經驗、項目的環境影響綜合知識,ISO14000標準和環境因素識別知識,并對評議組織的工藝流程十分熟悉,才能對環境因素準確、充分的識別。在進行環境因素識別時,評議小組采用過程分析的方法,在現場分別對過程片段的不同的時態、狀態和不同的環境因素類型進行評議,集思廣益。如果評議小組專業人員選擇得當,識別就能做到快捷、準確的結果。

三、環境因素識別中應防止忽視的方面

  在環境因素識別時,人們往往注重組織正常活動中的環境因素,但對以下方面可能容易忽視、遺漏。這些方面包括:

(1)異常和緊急狀態下的環境因素。
  由于異常和緊急狀態的環境因素處于潛在狀態,有隱含的因素,因此不太直觀,這就要求評議人員開動腦筋,運用頭腦風暴法,發揮評議人員的想象力,來發現問題。通常,異常狀態下的環境因素發生在試生產過程、設備啟動、開機、關機、設備維修、污染處理設施故障時。緊急狀態發生在某種特殊情況下,如:事故排放,有毒物泄露、火災隱患、壓力容器破裂泄露或火災爆炸等。

(2)產品中的環境因素。
  產品耗用大量的貴重材料,能耗水平偏高,過程污染物排放偏高。使用污染嚴重的物質;包裝不符合環保要求,產品未達到相關環保指標;產品使用后的廢棄可能不易降解,回收分解困難,產生有毒有害物質等。

(3)服務中的環境因素
  包括組織提供的服務和使用相關方的服務,如:運輸、倉貯、建筑裝修、能源動力提供、銷售和維修;廢物處理各環節可能存在的環境因素。

四、環境因素的匯總、分類和登錄

  經過環境因素識別,應將初步確定的環境因素進行適當的整理、分類,、匯總和記錄,形成表格。這些表格應根據組織的環境因素復雜程度來編制,如按部門編制調查,組織的匯總表等。為了便于環境因素評價和對環境因素的應用,主要應形成以下工作表格:

  部門環境因素識別表:按部門環境因素發生地點、類型填寫的環境因素識別表。

  部門環境因素調查表:包括廢水、廢氣、噪聲、固廢、資源、能源消耗、化學品使用、相關方、產品等環境因素,按部門編制調查表便于以后對環境因素的更新。

  環境因素匯總登記表:可按部門順序匯總,這有利于部門對環境因素的掌握,也便于環境管理體系管理職能部門的全面管理。
環境因素評價登記表:(適用于環境因素評價過程記錄)。

環境因素的識別、評價方法淺析 (二)

五、環境因素的評價

  環境因素的評價是采用某一規定的程序方法和評價準則對全部環境因素進行評價,最終確定重要環境因素的過程。目前,常用的評價方法有:是非判斷法、專家評議法、多因子評分法、排放量/頻率對比法、等標污染負荷法、權重法等。這些方法中前三種屬于定性或半定量方法,評價過程并不要求取得每一項環境因素的定量數據;后四種則需要定量的污染物參數,如果沒有環境因素的定量數據則評價難以進行,方法的應用將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評價前,必須根據評價方法的應用條件,適用的對象進行選擇,或根據不同的環境因素類型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組合應用,才能得到滿意的評價結果。下面介紹幾種簡易的評價方法,以供參考:

1. 是非判斷法

  是非判斷法根據制定的評價準則,進行對比、衡量并確定重要因素。當符合以下評價準則之一的,即可判為重要環境因素。該方法簡便、操作容易,但評價人員應熟悉環保專業知識,才能做到判定準確。評價準則如下:

① 違反國家或地方環境法律法規及標準要求的環境因素(如超標排放污染物,水、電消耗指標偏高等);

② 國家法規或地方政府明令禁止使用或限制使用或限期替代使用的物質(如氟里昂替代、石棉和多氯聯苯、使用淘汰的工藝、設備等);

③ 屬于國家規定的有毒有害廢物(如國家危險廢物名錄共47類,醫療廢物的排放等);

④ 異;蚓o急狀態下可能造成嚴重環境影響(如化學品意外泄露、火災、環保設備故障或人為事故的排放);

⑤ 環保主管部門或組織的上級機構關注或要求控制的環境因素;

⑥ 造成國家或地方級保護動物傷害、植物破壞的(如傷害保護動物一只以上,或毀殘植物一棵以上)(適用于旅游景區的環境因素評價);
⑦ 開發活動造成水土流失而在半年內得到控制恢復的(修路、景區開發、開發區開發等);

⑧ 使用極毒農藥或造成中毒一人以上的(如國家禁止使用的農藥或農藥使用過程)。

  以上是評價準則的基本內容,應用者可根據組織活動產品或服務的實際情況、環境因素復雜程度制定具體的評價準則。評價準則應適合實際,具備可操作、可衡量,保證評價結果客觀、可靠。

2. 多因子評分法

  該方法對能源、資源、固廢、廢水、噪聲等五個方面異常、緊急狀況制定評分標準。制定評分標準應盡量使每一項環境影響的量化(如以下環境因素評分表),采用評價表各因子重要性參數(A,B,C,D,E值)來計算重要性總值(R),確定重要性指標(S),根據重要性指標可劃分1級,2級,3級三個等級,得到環境因素控制分級,從而確定重要環境因素。

(1)多因子評分表

① 能源、資源耗用評分表
因子 因子分類 評分 總分(R)/重要性判定
A:回收性 可循環利用 1 R=A*B*C當R=20分或大于時,則評定為重要環境因素。
不可循環利用 2
B:貧乏性 不貧乏 1
未來可能貧乏 2
已貧乏 3
C:使用量 小于10公斤/月 1
10-100公斤/月 2
101-500公斤/月 3
501-1000公斤/月 4
大于1000公斤/月 5
② 固體、液體廢物評分表

因子 因子分類 評分 總分(R)/重要性判定
A:產生量(對固廢、液體廢棄物) 小于50公斤/月 1 R=A*B*C*D*E當24≤R<32,S=1級;當32≤R<48,S=2級;當48≤R, S=3級
51-200公斤/月 2
201-500公斤/月 3
501-1000公斤/月 4
大于1000公斤/月 5
A:產生量(對廢水) 小于1噸/月 1
1- 10噸/月 2
11-100噸/月 3
101-500噸/月 4
大于500噸/月 5
B:回收性 可回收再利用 1
不可回收再利用 2
C:降解性 可生物降解 1
不可生物降解 2
D:危害性 對人或環境無傷害或影響 1
對人或環境有影響但不造成傷害 2
對人或環境有影響并傷害較大 3
對人或環境有立即或長期傷害 4
E:燃燒性(適用于固體液體廢物) 適燃或燃燒時不會產生危害物質 1
不適燃或燃燒時會產生危害物質 2

③ 氣體排放

因子 因子分類 評分 總分(R)/重要性指標(S)
A;持續時間(累計排放時間) 小于1小時/天 1 R=A*B*C當16≤R<24,S=1;當24≤R<32,S=2;當32≤R, S=3;
1- 5小時/天 2
5-10小時/天 3
大于10小時/天 4
B:嚴重性(危害性) 對人或環境無傷害或影響 1
對人或環境有影響但不致傷害 2
對人或環境有影響且有傷害 3
對人或環境有立即或長期傷害 4
C:影響范圍 作業場所受影響 1
廠區內受影響 2
對廠區外有害影響 3

④ 噪聲
因子 因子分類 評分 總分(R)/重要性指標(S)
A:周界噪聲值 晝間≤65dB(A)夜間≤55dB(A) 1 R=2時定為重要環境因素R=A*B當R=8, S=1;當9≤R<12, S=2;當12≤R, S=3;
晝間>65db(A)夜間>55db(A) 2
A:現場噪聲值 小于85dB(A) 1
85-90dB(A) 2
大于90dB(A) 3
B:員工暴露時間 小于1小時/天 1
1- 4小時/天 2
4-8小時/天 3
大于8小時/天 4

⑤ 異常、緊急狀況固體、液體廢物排放
因子 因子分類 評分 總分(分)/重要性指標(S)
A:發生概率 發生幾率小,幾乎不發生 1 R=A*B*C*D*E*F當24≤R<32,S=1;當32≤R<48,S=2;當48≤R, S=3;
每年發生一次 2
每季度發生一次 3
每月發生一次 4
每周至少發生一次 5
B:排放量 小于100公斤/月o次 1
100-300公斤/月o次 2
300-500公斤/月o次 3
500-1000公斤/月o次 4
大于1000公斤/月o次 5
C:回收性 可回收再利用 1
不可回收再利用 2
D:降解性 可生物降解 1
不可生物降解 2
E:危害性 資源性廢棄物 1
一般廢棄物,影響區域環境 2
列入國家危險廢物名 3
F:適燃性 適燃或燃燒時不產生危害物 1
不適燃或燃燒時會產生危害物 2
⑦ 營運評分表
因子 因子分類 評分 營運評定指標(P)
A:相關方的關心度 可能立即停產 1 P=A*B*C
偶有抱怨但無關緊要 2
非關注的事項 3
B:成本投資 改善需投資1萬元以下 1
改善需投資3萬元以上 2
C:技術難度 公司內能解決 1
公司內無法解決 2
現未有技術解決 3

(2)優先控制次序評定

  根據營運評定指標(P)和環境因素重要性指標(S),評定整體控制指標,決定優先控制等級。整體控制指標計算式為(T)=P/S。當計算結果T值越小,越應優先控制。
當T<2列為第一級優先控制;
當2≤T≤8時列為第二級優先控制;
當T>8時列為第三級優先控制。

  列為第一級優先控制的重要環境因素應立即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制定環境目標指標和管理方案,或編制控制程序對其進行控制。應當注意:如果某一環境因素不符合環保法規要求或當外部相關方關注的,也應列為第一級優先控制重要環境因素。
  以上評分法環境因素的評分標準,是環境因素評價的最常用方法之一。在實際應用中不同的組織對環境因素重要性的評價準則略有差異,因此,評價時可根據實際情況補充或修訂,對評分標準做出調整,使評價結果客觀、合理。
  經評價確定優先控制的環境因素應屬于重要環境因素,應形成重要環境因素登記表,作為環境管理體系建立輸入資料。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至县| 潼南县| 曲阜市| 淄博市| 兰州市| 和顺县| 固始县| 驻马店市| 营口市| 济源市| 城固县| 台南市| 临桂县| 富顺县| 普格县| 绥阳县| 仁怀市| 德安县| 颍上县| 张家港市| 莱阳市| 长乐市| 射阳县| 图木舒克市| 扶风县| 昌宁县| 蒙阴县| 泗洪县| 横山县| 防城港市| 年辖:市辖区| 合江县| 凉城县| 泽普县| 合川市| 西青区| 工布江达县| 开封市| 扶余县| 清涧县| 松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