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安全哲學的意義
從“山洞人”到“現代人”,從原始的刀耕火種到現代工業文明,人類已經歷了漫長的歲月。今天,生產與生活方式及內容的一系列嬗變,正把人類現代生存環境和條件的變化速率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顯然,現代工業文明給人類帶來了利益、效率、舒適、便利,但同時也給人類的生存帶來負面的影響,其中最突出的問題之一,就是生產和生活過程中來自于人為的意外事故與災難的極度頻繁和遭受損害的高度敏感。從前蘇聯的切爾諾貝利核泄漏事故到日本的地鐵毒氣事件;從韓國的豪華三豐百貨大樓坍塌到中國克拉碼依友誼宮火災;直至世界范圍內每年350萬人死于意外事故的“無形戰爭”,慘痛的生命與健康損害及財產巨大損失的深刻教訓,迫使人們警醒:──呼喚人類安全文化的建設,以求對人的生命與健康、家庭幸福與安寧、社會建設與經濟發展的"綠十字"保護!"安全哲學"──人類安全活動的認識論和方法論,是人類職業安全的“大文化”,是安全文化之魂,是安全文化的核心。要提高人類安全活動的效果和效率,就要研究人類安全活動的認識論和方法論,就要研究和發展安全哲學。
二、從歷史學角度研究安全哲學
人類的發展歷史一直伴隨著人為或自然意外事故和災難的挑戰,從遠古祖先們祈天保佑、被動承受到學會“亡羊補牢”憑經驗應付,一步步到近代人類揚起"預防"之旗,直至現代社會全新的安全理念、觀點、知識、策略、對策等,人們以安全系統工程、本質安全化的事故預防科學和技術,把“事故憂患”的頹廢認識變為安全科學的縝密;把現實社會"事故高峰"和"生存危機"的自擾情緒變為抗爭和實現平安康樂的動力,最終創造人類安全生產和安全生存的安康世界。在這人類歷史進程中,包含著人類安全哲學──安全認識論和安全方法論的發展與進步。
17世紀前,人類安全的認識論是宿命論的,方法論是被動承受型的,這是人類古代安全文化的特征;17世紀未期至本世紀初,人類的安全認識論提高到經驗論水平,方法論有了"事后彌補"的特征。這種由被動變為主動,由無意識變為有意識,不能說不是一種進步;本世紀初至50年代,隨著工業社會的發展和技術的不斷進步,人類的安全認識論進入了系統論階段,從而在方法論上能夠推行安全生產與安全生活的綜合型對策,進入了近代的安全文化階段;本世紀50年代以來,人類的高技術的不斷應用,如宇航技術、核技術的利用、信息化社會的出現,人類的安全認識論進入了本質論階段,超前預防型成為現代安全文化的主要特征,這種高技術領域的安全思想和方法論推進了傳統產業和技術領域的安全手段和對策的進步。從歷史學的角度,表1給出了上述安全哲學發展的簡要脈絡。
三、安全哲學的幾點歸納
1. 宿命論與被動型的安全哲學
這樣的認識論與方法論表現為:對于事故與災害聽天由命,無能為力。認為命運是老天的安排,神靈是人類的主宰。事故對生命的殘酷與濺蹋人類無所作為,自然與人為的災難與事故只能是被動地承受,人類的生活質量無從談起,生命與健康的價值被沫滅,一種落后和愚昧的社會。
2. 經驗論與事后型的安全哲學
隨著生產方式的變更,人類從農牧業進入了早期的工業化社會──蒸汽機時代。由于事故與災害類型的復雜多樣和事故嚴重性的擴大,人類進入了局部安全認識階段,哲學上反映出:建立在事故與災難的經歷上來認識人類安全,有了與事故抗爭的意識,學會了"亡羊補牢"的手段,是一種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對策方式。如發生事故后原因不明、當事人未受到教育、措施不落實三不放過的原則;事故統計學的致因理論研究;事后整改對策的完善;管理中的事故賠償與事故保險制度等。
3. 系統論與綜合型的安全哲學
建立了事故系統的綜合認識,認識到了人、機、環境、管理事故綜合要素,主張工程技術硬手段與教育、管理軟手段綜合措施。其具體思想和方法有:全面安全管理的思想;安全與生產技術統一的原則;講求安全人機設計;推行系統安全工程;企業、國家、工會、個人綜合負責的體制;生產與安全的管理中要講同時計劃、布置、檢查、總結、評比的"五同時"原則;企業各級生產領導在安全生產方面向上級、向職工、向自己的"三負責"制;安全生產過程中要查思想認識、查規章制度、查管理落實、查設備和環境隱患,進行定期與非定期檢查相結合、普查與專查相結合、自查、互查、抽查相結合,生產企業崗位每天查、班組車間每周查、廠級每季查、公司年年查,定項目、定標準、定指標、科學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等安全檢查系統工程。
4. 本質論與預防型的安全哲學
進入了信息化社會,隨著高技術的不斷應用,人類在安全認識論上有了自組織思想和本質安全化的認識,方法論上講求安全的超前、主動。具體表現為:從人與機器和環境的本質安全入手,人的本質安全指不但要要解決人知識、技能、意識素質,還要從人的觀念、倫理、情感、態度、認知、品德等人文素質入手,從而提出安全文化建設的思路;物和環境的本質安全化就是要采用先進的安全科學技術,推廣自組織、自適應、自動控制與閉鎖的安全技術;研究人、物、能量、信息的安全系統論、安全控制論和安全信息論等現代工業安全原理;技術項目中要遵循安全措施與技術設施同時設計、施工、投產的"三同時"原則;企業在考慮經濟發展、進行機制轉換和技術改造時,安全生產方面要同時規劃、發展、同時實施,即所謂"三同步"的原則;進行不傷害他人、不傷害自己、不被別人傷害的"三不傷害活動",整理、整頓、清掃、清潔、態度“5S”活動,生產現場的工具、設備、材料、工件等物流與現場工人流動的定置管理,對生產現場的"危險點、危害點、事故多發點"的"三點控制工程",等超前預防型安全活動;推行安全目標管理、無隱患管理、安全經濟分析、危險預知活動、事故判定技術等安全系統工程方法。
面對這樣的現實和背景,面對這樣的命題和時代要求,促使我們清醒地認識到,必須用現代的安全哲學來武裝思想、指導職業安全行為,從而對推進人類安全科學技術和安全管理科學的進步,為實現高質量的現代安全生產與安全生活而努力。
四、從思維方式研究安全哲學
我們的先哲──孔子早就說過:建立在"經歷"方式上的學習和進步是痛苦的方式;而只有通過"沉思"的方式來學習,才是最高明的;當然,人們還可以通過"模仿"來學習和進步,這是最容易的。由此意味中,我們感悟到:人類在對待事故與災害的問題上,千萬不要試求通過事故的經歷才得予明智,因為這太痛苦,"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健康何等重要"。我們應該掌握正確安全認識論與方法論,從理性與原理出發,通過"沉思"來防范和控制職業事故和災害,至少我們要選擇"模仿"之路,學會向先進的國家和行業學習,這才是正確的思想方法。
對于社會,安全是人類生活質量的反映;對于企業,安全也是一種生產力。我們人類正面臨新的21世紀的到來,我們國家正前進在高速的經濟發展與文化進步的歷史快車之道。面對這樣的現實和背景,面對這樣的命題和時代要求,促使我們清醒地認識到,必須用現代的安全哲學來武裝思想、指導職業安全行為,從而對推進人類安全文化的進步,為實現高質量的現代安全生產與安全生活而努力。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