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機械為完成吊運作業,必須具有特定的結構,采用相應的作業方式,還需要有一個結構來構架吊運空間。起重機械將物料提升(客運電梯或升降機提升的是人),并進行水平或垂直運動。無論起重機械自身的狀態如何,客觀上都存在著重物跌落或結構垮塌的危險。將在危險狀態下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和發生意外可能導致后果的嚴重程度進行綜合,就是起重作業的安全風險。我們通過分析起重事故發生的時間特點、波及的范圍、可能涉及的人員、一旦發生事故可能出現后果的嚴重程度,對起重作業的安全風險進行定性判斷。
事故發生的時間特點
1.在起重機的整個“使用壽命”期間,包括搬運物料(運送人員)、安裝、拆卸、維修以及安全檢查在內的各環節,都可能發生起重事故。不僅在故障狀態下可能發生事故,即使在正常工作狀態下也有可能發生事故,就是在起重機不工作期間,也可能由于大風造成事故。在各類事故中,吊運作業中及安裝、拆卸過程中發生的事故最多。由于需要更換工作場地,塔式起重機金屬結構的拆裝事故數量也較多。
2.“突發性”是起重事故的另一個突出特點。常見的起重作業危險事件,特別是重物墜落和金屬結構傾翻垮塌,多數沒有先兆,一旦發生,也無法通過控制裝置或急停措施使危險事件得到及時控制,在某些情況下根本沒有避讓空間或逃離通道。
事故波及的范圍大
1.起重作業人員置身于龐大的、可移動的金屬結構和懸空吊運的重物下,始終處于可能發生重物墜落或起重機械結構垮塌的危險區域內。
2.起重機司機的正常操作、高處設備的維護檢修、起重機的拆裝等作業都需要人員攀爬到高處進行,時刻面臨著高處墜落的危險。
3.隨著城市的建設開發,大規模的工程項目越來越多。有時,幾臺甚至十幾臺起重機集中在一個工地作業,現場還有其他施工設備和設施。由于城市用地緊張,很多建設項目緊鄰著馬路、學;驒C關,有些甚至就在居民區內。一臺起重機發生事故,有時會波及其他起重機、施工設備或建筑物,繼而發生連帶事故,使遠離發生事故的起重機的其他場所也受到影響。
事故涉及人員特征
1.大量事故統計數據表明,參與起重作業的所有人員,包括司機、司索工、設備維修人員等,都可能成為起重事故的受害者。其中,司索工的傷害比例最高,其次是維修、拆裝人員。
2.隨著各種起重機在城市建設中的廣泛應用,起重事故的傷害人員也出現了從施工作業人員向非從業人員擴大的趨勢。在起重機附近的普通行人、居民等,也時刻籠罩在起重事故的陰影之中。
事故后果嚴重
1.重物墜落和金屬結構垮塌傾翻事故數量位居各類起重事故的前兩位,發生頻率高,后果嚴重,只要涉及人員,就是重傷或死亡。即使僥幸無人員傷害,事故起重機的自身結構和地面其他設備、設施的破壞也難以避免,經濟損失慘重。如果起重事故發生在公共場所,其社會影響更大。
2.傷害的群體化特點應引起重視。起重機械的正常作業需要司機、司索工配合完成,特別復雜的作業或大型設備的吊運、起重機的安裝和拆卸等往往需要多人參與。在有些施工場所(如建筑工地或水利建設工地),不但起重機械集中,而且地面施工人員高度集中,一旦發生事故往往涉及很多人,甚至造成群死群傷。通過對起重事故的定性分析可以看到,龐大的起重機結構和整機的可移動性,使事故波及的范圍大、面臨危險的人員多。多機構的組合動作和多維空間運行造成起重作業的危險點多而分散,安全防護的難度較大,危險事件發生概率高。起重機的高架金屬結構和吊物的高勢能,使失控后的破壞能量大,常導致惡性甚至是災難性的后果。危險事件發生概率高和事故后果的嚴重性決定了起重作業屬于危險性較高的特殊作業,起重機械是高風險特種設備。
選自《中國安全生產報》
上一篇:“瞞報”的法律責任適用
下一篇:一念之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