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經培訓終身受益,使受訓學員拿到一把保一生平安的金鑰匙。這是人生哲學中的一個永不老舊的重要話題,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尤其是針對性強,與生產過程密切相關,能轉化為學員防護技能的安全培訓,它是解決我國當前事故多發,同類事故重復發生的一個現實要求。
什么是保一生平安的金鑰匙?
通過講授有關生產安全的經典哲理,揭示人生平安的大謀略;分析、討論生產過程中確保安全的細節,彰顯生存智慧。安全工作的成功,生產安全的實現,靠的不是什么靈丹妙藥,更沒有什么旁門左道;而來自于我們每個人手中已經掌握著的一把鑰匙,那就是生活、生產過程與具備安全條件的環境中的細枝末節。落實好每一個細節,把小事做細,把細節做好做透。一年365天,只有真愛生命每一天,才能平安出行每一步。
北京市金隅集團總經理說的好:“大事的成功,無不緣于小事的堆積,忽略小事、忽略細節,可能導致大事‘潰堤’”。
短短一句話,揭示出一個至理:安全無小事,小事也是人命關天的大事,很多重特大事故都是小事引起的。例如1987年5月6日,黑龍江大興安嶺原始森林一伐木工人違章吸煙,亂扔煙頭引燃毛草,導致世紀性特大火災,一燒一個月。這次大火不僅燒掉了許多森林資源,而且燒毀了城鎮、民房、貯木場、倉庫和火車站,造成職工、居民死亡193人,傷226人,使許多人喪失了家園。
1994年12月8日,新疆克拉瑪依市中小學生匯報演出,一只天幕燈引燃幕布導致特大火災,死亡325人。其中中小學生288人,大多都是獨生子女。
2000年6月30日,廣東省江門市國營高級煙花爆竹廠,一包裝工人在釘紙箱時釘錯位,導致靜電火花引爆煙花產品,造成死亡38人的特大爆炸事故,3200平方米的花園式廠房被夷為平地,附近的民居和企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
由此可見,細化安全技術操作規程中的每一個細節,每一個動作,每一個步驟。進而推出安全作業標準化是何等的重要。實現安全教育培訓效果最佳化,筆者認為一般應具備如下3個條件:
1.教師講什么,怎么講。
2.學員聽什么,怎么聽。
3.絕大多數學員安全資格能否合格,或者說多數學員能否成為明白人。
教師講什么,怎么講?
毛主席曾經說過,教與學,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俗話說:“名師出高徒,強將手下無弱兵。”所以,授課者必須緊緊扣住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頒發的3號令,即《生產經營單位安全培訓規定》的要求,以此為綱領,編寫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材,要求具備“六性:針對性、廣泛性、層次性、趣味性、實踐性與實效性。
針對性:依據培訓對象的職業、職務、文化程度,制定相應的培訓方案。如“四級教育”、“特種作業教育”等。必須在共性教育的基礎上注重其特殊性,進行有效培訓。
廣泛性:生產安全是一項系統工程,廣泛性、綜合性是其重要的特性之一。所以,制定培訓計劃、編寫培訓教材,必須從全面、全過程、全員出發。
層次性:必須因人施教,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漸進地展開培訓。
趣味性:注重安全培訓的方法、講究授課的藝術性,以培養學員的聽課興趣,使教學過程充滿歡聲笑語,使學員在輕松的氣氛中學習安全知識和技能。
實踐性:安全培訓內容一定要源于實踐,在忠于實踐的前提下高于實踐,進而指導實踐。
實效性:實現從學會知識型向學會生存型轉化;從安全常識教育向提高安全素質、提高安全能力轉化。使受訓學員成為真正明白生產安全的人。
我國唐代哲學家韓愈在《師說》中指出:“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所以,生產安全之師,必懂生產安全之道。此“道”還包括職業道德、生存道理、人生價值與生產規律。用現代話講,生產安全的教育培訓工作者,要具有勞動保護的實踐經驗并掌握安全科學理論,才能達到為人師表的標準。既要擁有科學、正確的安全觀、安全理念,又要精通生產安全的方法論。
解決了講的問題以后,另一個重要的環節就是安全培訓授課的方法與藝術。能否調動學員敞開心扉,解放思想、轉變思維,使學到的知識、技能內化于心,是檢驗教育培訓成敗的分水嶺。授課方式方法要側重啟發式、提問式、討論式,與主題講授相結合,其要點如下:
1.授課前10~20分鐘,鼓勵學員盡可能多地提出疑難問題。
2.問答式教學也能調動學員積極思維。
3.課堂氣氛保持互教互學,營造輕松愉快、活潑熱情的氛圍,最大限度地提高學員對專業問題的濃厚興趣,保持對安全知識特別是技能的需求欲望。
學員聽什么,怎么聽?
我國儒家創始人孔子在《論語》中指出:“知止而后定,知定而后靜,知靜而后慮,知慮而后得。”意思是說,做任何事情,都應知道什么時候該干什么,什么時候不該干什么。當然,涉及到生死存亡的安全問題,便更應如此,要做到令行禁止,制止一切“三違”行為。只有目標明確,任務清晰,內心才平靜,才能坐下來謀劃與思考。常言講:“寧靜致遠”。深思熟慮才能有心得體會,有所收獲。為了做到有的放矢,聽課一定要帶著問題聽,使問題在聽課過程中解決。
帶著什么問題聽課呢?以筆者之見,有如下幾點:
1.什么是安全能力?什么是安全素質?
2.如何辨識與掌控危險源?
3.本單位、本崗位常有哪些安全問題,如何做解決這些問題?
4.時代賦予個人、家庭、企業、政府的安全使命是什么?
5.如何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生產安全明白人?其標準是什么?
6.什么是安全哲學?為什么說安全哲學是安全教育培訓的靈魂?
如何成為生產安全的明白人?
我國道家創始人老子在《道德經》中指出:“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知明則安,不知明則狂兇。”意思是說,人生在世,只有知道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應和睦相處,和氣、和諧、和為貴、和生財、天地人和的道理,即“和”字在人生坐標中的方位,才能知道萬事萬物的常規、常理。常言道,“遇病思強、處亂思平、居安思危”。只有讀懂其中道理,才能保證平安;否則,是非不分,黑白不明,常常把錯當對去做,把對當成錯去辦。這種人,就是生產安全的糊涂人;這種人不是傷害的承受者,也是災難的寄生對象,所以這種人非常危險。
因此,生產安全明白人的標準如下:
1.能做到“三知”:“知者不惑,勇者不懼、省者不違”
知者不惑,即只有在生產安全教育培訓中學到真知,才能消除心靈深處的蒙昧,才不會黑白不分、是非不明,才不會糊涂。
勇者不懼,即做好安全工作要具備“三敢”精神,敢說、敢管、敢處理,具備高度的事業心和責任心。
省者,即省悟,明察秋毫,具備安全生產的預見性。常言講:見瓶水之冰,紿知室外之寒;見百花爭艷,能知春光之美。
不違之“違”,指“三違”行為。只有明白道理的人,才不會違章。
2.持之以恒的毅力
生命是連續的,所以生產安全工作決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也必須堅持不懈。必須有一顆有志者事竟成的恒心。要深入認識生產安全工作的艱巨性、長期性和復雜性。
3.具備通達悟徹的心態
通達,即精通生產安全工作規律,體會明了其中的道理。要做到:“知言、知法、知命。”
知言,人生首先得學會說話,而后才能通過言談話語以達知人。老子在《道德經》中指出:“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死而不亡者壽。”最為根本的問題是懂得人性,人的定義,這是體現人生價值,為什么一定要做好生產安全工作的根本。人本身是人,所以,如何對待人,關心、愛護人的前提,是明白人的真實意義。
知法,法指定式可遵,處世待人的方式、方法,法律、法規。生命延續、如何活人,內涵著方式、方法、措施。生產安全法律法規體系是實現生產安全的制度保障。
知命,知道生命、天命、命運的內在聯系,做到“認命、正命與造命”。認命,即認識生命的屬性和規律。明白生命、天命及命運之間的關系。正命,即及時糾正不符合生命生存的習性。莊子云:“自三世以來,無一不是以物異性者也。”故曰:“人生要不以富貴貪逸而過養,亦不因貧窮貪力而累形。”造命,即要做生命的主人,不能做生命的奴隸。黃帝在《陰符經》中指出:“天行健,君子當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在生產安全實踐中,一旦建立如此的人生觀與價值觀,便能最大限度地去關心人、愛護人,積極主動做好生產安全工作,達到“悲天憫人”的最高境界,在任何情況下,不怨天、不尤人。任勞任怨地以生產安全為己任而努力工作。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上一篇:對駕駛思維“雙重性”的思考
下一篇:導致事故的心理預測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