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最寶貴的就是生命,只有生命才能創造奇跡。沒有生命,一切無從談起。安全責任就是生命的保護神。責任讓家庭寧靜安全,責任讓工作更有戰斗力和競爭力。責任讓社會平安穩定發展。企業安全理論,有一個很重要的內容,即帶著感情抓安全,珍愛生命保安全。圍繞這一主題,多年來,企業始終把安全工作當作企業生產經營的頭等大事來抓,把員工群眾生命安全放在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來對待,把他們的生命價值和人的看得比自己或自己的親人更為珍貴,更為高貴。所以,在安全生產實踐中,要不斷深化對安全生產的認識,積極探索安全生產規律,審時度勢,深入思考,決策,大膽實踐,提出、踐行了一系列安全理念,明確安全工作目標、思路、方法,最終構建具有本企業特色的安全工作體系和理論體系,成為統率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根本綱領。
這一安全理論體系是企業實踐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是企業安全工作思路和方法的創新,是以人為本,保障員工生命安全的根本要求,是依靠廣大員工,深化安全管理的超常規措施,是逐級落實安全責任,實現全員、全過程、全方位抓安全的重要途徑,是治隱患、防事故的治本之策。這一安全理論體系最核心的涵義是把員工的生命價值和人的尊嚴看作最可貴的、最值得尊重的事物,因而強調并凸顯了“帶著感情抓安全,珍愛生命保安全”的深刻思想及安全生產工作的出發點和立足點。
“帶著感情抓安全”就是站在黨性和階級性的立場上,牢記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視廣大職工群眾為我們的階級弟兄、為我們的骨肉同胞、為我們的企業柱石,時時刻刻把他們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記在腦里,急他們之所急,想他們之所想。加大企業安全投入,不斷增加先進的、現代化的安全設施設備建設力度,做到不安全不生產;真正做到“安全發展為了人民,安全發展依靠人民,安全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僅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而且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人的全面發展的需要。
落實企業安全理論體系,要在安全管理上要突出三個方面控制:
一是進一步鞏牢“安全質量終生制”理念。以每個發電工藝質量的達標來促進安全管理水平全面提高;二是進一步突出本質安全的理念。將安全發展的理念的落實到每一個心中,體現了時時有標準,處處有標準,件件有標準,人人懂標準,一切按照標準干,一切按制度辦的精細化管理要求,為精細化管理的推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三是安全管理要體現動態管理。通過監督制約和考核機制把各項工作標準落實到現場。嚴把安全管理的精細化成果,提高了標準,提升了境界,為實現企業的精細化管理嚴把過程控制關,通過安全發展和安全管理創新,提升每一個企業的本質安全管理水平。安全質量標準化工作作為保安全、降成本、促生產、提素質、強基礎、增內涵的一項重要舉措,做到了更新觀念,創新標準,要以“質量標準化提升、精細化管理推進、視覺文化形成”為主要內容的企業“三化”推進活動,其根本就是企業質量標準的提升。安全是伴隨你生命始終的一位良師摯友,事故是在你思想打盹時向你偷襲的毒蛇;如果你對違章講人情,那么事故對你一定不留情;脫離安全求實效,等于水中月、鏡中花。這幾句安全警句說的是在企業生產時安全與生產的辯證關系,而在我們實際生產中,偏偏有些人無視生命的珍貴,任意妄為,不注意安全,不考慮后果。從這個意義上說,安全管理要突出過程控制。
企業安全管理理論體系要突出“深嚴細實全”
1、深 要善于透過現象看本質、深挖根源,從源頭上消除事故隱患。
2、嚴 就是要從嚴抓安全,在安全管理上必須要做到“沒有事要找事、小題大做,把警鐘常鳴落到實處,進一步提升安全管理水平,促進安全生產再上新臺階。
3、細 就是要從細微處入手抓安全,用“放大鏡”查問題找隱患。
4、實 就是在安全上必須以實為實,不搞花架子。一切要把握實際、實用、實效、針對性強。
5、全 就是要圍繞著“無缺而全”、“無危而安”抓安全促生產。要堅持閉合管理,全方位、全過程、全天候、無縫隙、全覆蓋抓安全,實現安全管理橫到邊、縱到底,既無重疊又無空白。
要實現本質安全年的目標,我們要按照上級領導的要求,在安全管理上要進一步強化“七種意識”,即: 一切從員工群眾根本利益出發的宗旨意識; 面對復雜局面抓好今后安全工作的憂患意識; 在其位謀其政司其職的責任意識; 定位于華聚能源公司整體安全發展的大局意識; 圍繞主題常抓常新的創新意識;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科學意識; 全員抓安全、安全為全員的全員意識。在此基礎上,要抓好十個方面,即: 抓意識、抓系統、抓預案、抓治理、抓重點、抓文化、抓科技、抓裝備、抓責任、抓落實 。這是龍福公司實現安全生產的保證條件。相對于自然界的萬事萬物,人作為萬物之靈,永遠處于中心和優先的位置。在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的相互關系和相互作用中,人總是扮演主體角色。認識客體,更重要的是經過實踐能動地改造客體,這是主體之所以為主體的基本標志。人在進行實踐活動時,可以超越自己所屬的種的尺度和本能需要,而根據任何一種客觀事物的屬性和規律去進行,同時,人可以不受對象的物種屬性的限制,而按照主體的目的、按照自然界和社會的規律去創造,使之適合人的內在需要。
我們愛說“治亂世當用重典”,根治當前企業的安全生產現狀,也少不了嚴刑。安全生產法、礦山安全法、消防法、道路交通安全法,人大頒布了一部部。安全生產許可證條例、關于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決定等等,國務院出臺了一件件規范性文件,再加上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的規章,近幾年來,已有上百部法規在強調安全生產的責任。有種說法是,上百部法律管不住事故頻發。企業如何才能承擔起千鈞重任?仔細考察,我們會發現,企業的社會責任系統從來都不是企業一家的事情,包含政府、企業和員工三個主體。拿安全生產來說,政府是監管主體,企業是責任主體,員工就是執行主體(又叫工作主體)。企業在社會責任體系中,處于核心地位,是個中軸。企業不是抽象的,它不會天然地承擔責任,要靠內部各個崗位的共同承擔。出現安全問題,我們可以責備政府監管不到位,企業沒有盡到責任,但不能忽視了員工的作用。按照事故致因理論和國內外的統計數據,90%以上的事故是由于員工的不安全行為造成的。企業的安全責任,實際上就是崗位員工的責任。
安全連著你我他 , 防范事故靠大家。事實上,心理學的成果已經體現在安全管理上。企業界已經認識到,員工之間的伙伴關系有助于實現安全生產。安全伙伴關系是為了安全而建立起來的像伙伴一樣的互助關系。安全伙伴可以是行業與行業,可以是企業與企業,也可以是企業內部的單位與單位。
安全互聯互保,員工應該怎樣做?第一,要自保。自保是基礎。生活中需要好伙伴,工作中也需要好伙伴。伙伴不能“拉郎配”,你得有安全意識,有安全素質,別人才愿意跟你做伙伴。第二,要真誠,無論員工之間是否簽訂安全伙伴合同,無論企業是否有連帶考核獎罰措施,崗位員工都應該真正把同事當作伙伴。情同手足,才能禍福相守,患難與共。生活中的好兄弟,工作中的好朋友,才會變成安全上的好伙伴。第三,要互助。安全伙伴,不是一紙合同那么簡單,要形影不離,時刻互助。結伴上班、結伴乘車、結伴行走、結伴操作、結伴防護、結伴排查、結伴監督、結伴下班、結伴學習、結伴活動。既然結伴,員工之間就要相互關照,對伙伴的安全負責。安全伙伴,經過一段時間以后,需要在感情上升級。美國卡斯特鋼管公司的員工更進一步,將“伙伴”上升一個級別,把公司的同事稱為“家庭成員”。 “家庭成員”是“安全伙伴”的升級版,對待伙伴就像對待家人一樣,把彼此的安危時刻放在心上。
前些年社會上有一個詞很流行,叫職業道德。最近又有一個新詞匯出現,叫公司倫理。其實,說的都是一回事。我們已經講了若干年的“不傷害他人,不被他人傷害”,就是最起碼的職業道德。現在講的安全伙伴,就像親情倫理一樣,是公司倫理的必然要求。我們頭頂同一片藍天,腳踏同一塊大地,置身同一個企業,相處的時間比和老婆孩子在一起的時間都長。我們是兄弟,我們是姐妹,我們攜手共進,我們互不傷害,我們是團結友愛的安全伙伴。安全伙伴最大的義務是什么?安全伙伴,互聯互助,并不是要你包辦一切。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安全責任,你不能替他代勞,你的責任也不能隨便委托給他人。即使是安全監護制,也不能越俎代庖。安全伙伴之間,經驗分享是需要,相互監督是必要。但從普遍意義上來講,最能做到的是關照和提醒,最該做好的是提醒和關照。我們說,安全生產很簡單,就兩條,一是每個人用好勞動防護用品,二是按照制度規程做事。做到這兩條,員工的個人安全就有保障,企業安全就有希望。所以,你不要怪企業里安全會議老生常談,說來說去,無非是變些形式,實質還是那兩條。
一位領導上任發表任職演講時說, “我雖然沒有團結人的能力,但我有被團結的素質。”在工作場所,你可能沒有提醒別人的能力,但一定要有接受提醒的素質。安全就要有保持開放的心態,團隊安全從聽得進提醒開始。善用提醒,改變生硬的管理方法,把提醒用于現場安全的全過程。我們在安全管理上,監督是職責所在,檢查是常規手段。發現問題后如果聽之任之,不立即指出,就是玩忽職守,放縱事故。每一個有責任感的管理者,每一個有良知的員工,看到問題都不可能不說,問題是如何說。有人遇到問題,火冒三丈,發雷霆之怒;有人遇事不慌不忙,和風細雨,潤物細無聲。他們雖都是在指出問題,方法不同,效果也是大不同。 “自己安全自己管,依靠別人不保險。”我們還要切記,自己時刻注意提醒自己,能夠清醒地提醒自己,才有資格也才有能力提醒他人。提醒自己,是提醒安全的根基。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