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亞洲航空公司從印度尼西亞飛往新加坡的QZ8501客機,于當地時間28號早上5點20分(北京時間6點20分)起飛,并計劃在其目的地時間上午8點30分抵達新加坡,但該航班于當地時間6點17分上午與雅加達的空中交通控制塔失去聯系,機上乘客和機組人員共162人下落不明。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28日,失聯的亞航QZ8501航班制造商空中客車公司發表聲明,稱失聯的客機已累計超一萬次飛行,飛行時間約2.3萬小時。
近年來,飛機失聯事件已不是首次發生,光2014年就發生了多起飛機失聯事件。在尚未完全調查清楚之前,并不好對這些失聯事件下定論,但BBC的報道倒是給我們提了個醒,飛機超期服役應該是一個比較重要的誘因。
眾所周知,機器設備都是有最長使用期限的,這個期限也可稱作安全使用期限,如果維護得好,則安全期限就長,若維護不好,安全使用期限就短。然而,不止在我國,乃至全世界都廣泛存在設備超期服役現象。究其原因,一是安全意識淡薄,盈利觀念至上。因為更換新設備需要一次性投入大量資金,導致對已到服役期限的舊設備能用就用,直到完全廢棄。二是監管不到位。監管部門更多的是對多發明顯的安全隱患進行監管,對于設備超期服役這種潛在的安全隱患則較少關注。
其實機器設備超期服役本身就是嚴重的安全隱患,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一旦機器設備超過固定使用期限,就代表著埋下了隱形炸彈,必須在使用期限滿之前予以更換。
聯想到我們中石化是危險化學品經營企業,產品基本是易燃易爆物品,更要重視超期服役這個潛在的安全隱患,絕對不能存在僥幸心理,一旦隱患轉為事故,后果不堪設想。只有牢把安全關,充分重視各種安全隱患,將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才能保證我們的企業向著世界一流能源化工企業的目標邁進。(邱建峰)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上一篇:安全永遠高于利益
下一篇:用重法擊醒“麻痹的安全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