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時間:2009年2月21日8時30分
事故類別:起重傷害
傷亡情況:一人死亡
事故經過:
2009年2月21日,熱連軋廠2250生產線精整作業區丙班上夜班。按照分工,天車工傅××晉、王××分別駕駛2#庫南部23#天車、北部24#天車準備裝路車作業,指吊工鄭××負責指揮23#天車,張××負責指揮24#天車。
1時10分許,2#庫2#鐵路線東道進一列5節的敞車。王××駕駛24#天車從北面裝北部兩節敞車。傅×駕駛23#天車從南面裝南部兩節敞車。2時1 0分許,2 3#、24#天車工分別裝完南、北各兩節敞車后,準備裝中間一節敞車。
2時20分許,23#天車從136排吊起一鋼卷,24#天車從137排吊起一鋼卷(寬1945mm,卷重30.16t),向南運行到打捆臺打包,準備裝車。
2時35分許,24#天車吊著鋼卷,在張××指揮下放到中間一節敞車內北部已設置好的垛位,在鋼卷下降到距離垛位200mm后,張××用卷尺測量鋼卷東西兩側距車幫的距離。測完南部兩側距離后,又去測量北部兩側距離。測量過程中,天車工傅×駕駛吊運鋼卷的23#天車由南向北行駛碰撞到24#天車,導致24#天車懸吊的鋼卷向北移動,將吊運工張××擠在車箱北端車幫與鋼卷之間,造成胸部、腹部受傷。
事故發生后,當班人員立即撥打太鋼急救電話,將張××送太鋼總醫院搶救。因傷勢嚴重,搶救無效,張××于當日4時死亡。
事故原因:
1、直接原因
23#天車工傅××晉違反熱連軋廠《2250生產線精整作業區天車安全操作規程》中2.12“在同一軌道上,數臺天車同時行駛時,必須保持兩車安全距離”的規定,在23#天車由南向北行駛并接近24#天車時未及時停車,致使23#天車撞擊24#天車后將24#天車吊運的鋼卷移位,吊運工被擠壓到車皮內側,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2、間接原因
1)、針對“敞車裝車作業時測量鋼卷兩邊距離可能造成吊運工擠傷”的危險因素,沒有及時采取有效措施,也沒有針對性地完善崗位作業標準,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
2)、 廠對作業區、作業區對班組安全管理工作監督檢查不嚴格、不細致,逐級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不到位,標準不完善、執行不嚴格等問題未得到及時整改,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
預防措施:
1、開展案例教育,深刻吸取教訓。各單位要結合事故,從各層面、各環節深入挖掘安全工作的漏洞和不足。各級領導干部、管理人員要認真查找在落實安全責任和安全工作作風“嚴、細、實”方面存在的差距;崗位職工要深刻反思在執行作業標準方面存在的問題,分析現有標準的完善程度和可操作性,反思在進行每一項作業前是否做到了危險辨識和安全確認。結合各自的安全責任和具體工作,從上到下找差距,提措施,抓落實,迅速扭轉安全生產的被動局面。
2、強化落實逐級安全生產責任制。要推行安全生產目標責任制,實施指標分解,明確各層次安全工作目標、任務和措施,通過一級對一級嚴格檢查、嚴肅考核,增強安全責任意識、執行意識,提高執行力,把安全王作落實到每一個環節,體現到職工的行為當中。要圍繞公司安全工作的總體思路,研究切實有效的工作方法,創造性地推動落實,提高安全工作的整體水平。
3、突出抓好現有標準的執行。要堅決按照“百分之百執行作業標準”的要求進行嚴格、細致的檢查,嚴肅查處違章違制,嚴肅考核違章人員。對于不能嚴格執行作業標準、嚴重違規人員,要加大懲處力度,直至解除勞動合同。要通過跟蹤檢查,對哪些標準不能得到嚴格執行做到心中有數,分析原因,實施針對性整改。
4、動態完善作業標準。要通過全過程跟蹤檢查,客觀把握現有標準的科學合理性和可操作性,針對標準完善程度不夠等問題,組織職工反復討論、分析,結合實際修訂、完善、細化。要加強危險辨識結果的應用,把針對危險因素及事故模式所制定的防范措施及時納入作業標準,形成動態完善標準的工作機制。
5、開展針對性安全培訓教育。要組織違章違制職工開展現身說法等活動,組織職工討論、剖析其行為的危險性,教育廣大職工從中汲取教訓,強化規則意識。要把生產現場作為培訓教育的大課堂,針對職工的不安全行為,隨時隨地講解、剖析、糾正,不斷提高職工的安全意識和行為安全度。
上一篇:違規在行車軌道上行走引發傷亡事故
下一篇:盲目指揮天車起吊,造成吊具脫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