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發電廠,貴州 貴陽 550002)
1 火警事故經過
2003-02-07T01:35,某電廠汽機運行0 m值班員在交接班巡檢中發現1號給水泵前置泵出水管地溝溝道處冒濃煙并伴有火苗竄出,立即用滅火器滅火。恢復正常后揭開溝蓋板檢查,發現該地溝內積有油水,前置泵出水管的下半截浸在油水中,布置于管道上面的1號給泵事故按鈕電纜線絕緣燒損,前置泵出口流量計的一電纜線也部分燒損。
2 事故原因分析
從起火后的事故表象看,1號給泵未發生直流短路出口,可以排除由于電纜短路引起地溝著火。經調查,在此前半月的停爐消缺期間,汽機檢修隊某班進行1號給泵潤滑油冷油器找漏工作,在放冷油器余油時,未采取有效措施,造成一定數量的余油漏入1號給泵前置泵地溝內。1號給泵前置泵出水管自該地溝穿越而過,進入1號給泵入口, 由于開、停機時泵及冷油器排空門、放水門排水至該地溝,使溝內長期存有一定積水,加之檢修放油未及時回收,漏入溝道使溝內積油水,造成溝道內的前置泵出水管管道保溫吸油。管道內介質溫度為160℃左右,管道保溫在高溫和溝道內游離油分子及其他化學物質的作用下,發生自燃著火,引燃溝道內置于管道上方的電纜線,造成1號給泵就地事故按鈕電纜和前置泵出口流量計電纜燒損。
3 對策與防范措施
長期以來,火電廠由于對生產現場的廢油處理與回收缺乏足夠重視,往往使廢油進入下水溝道和電纜溝道內,極易導致環境污染和火災事故,后果極其嚴重,必須加以避免和防范。在此筆者對加強火電廠的廢油管理談幾點建議。
(1) 對廠內的廢油源進行清理、普查,并建立定期檢查、清理制度。重點檢查地溝、電纜溝、重油庫集油井、廢油井、事故油池等,并完善管道保溫,對浸油的管道保溫一經發現,立即更換。
(2) 運行人員應加強設備的運行維護,經常檢查各油箱油位和閥門是否正常,補、排油操作時要防止漏油和溢油,杜絕油系統設備的跑、冒、滴、漏現象。發現地面積油必須用棉紗擦干,嚴禁用水沖入地溝。
(3) 檢修人員在檢修設備需放余油時,應采取措施對余油進行回收,避免廢油進入附近下水溝道及電纜溝道,防止發生火災事故和環境污染。
(4) 油處理班在處理各類油品時,要嚴格按規程操作,嚴禁跑油、漏油并做好廢油收集工作。
(5) 燃油庫集油井、汽輪機事故油池內集油到一定液位時要及時將廢油回收,發現集油井油水分離不好時,要及時查明原因,進行處理。
(6) 加強各種油品的使用管理和保存管理,用后的廢油及時回收,統一處理。
(7) 加強對職工的宣傳教育,提高工作人員的安全用油意識、防火意識以及環保意識。
(8) 單位和個人凡發現事故漏油情況必須迅速匯報,采取措施,以防事故擴大。
上一篇:線圈受潮引起開機跳閘
下一篇:一起誤操作事故的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