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藝情況
2002年5月下旬,某化工企業停車大檢修過程中,在易燃品罐區發生一起甲醇著火事故,對其它危險化學品的安全儲存構成極大威脅,所幸撲救及時,才未釀成大禍。
甲醇為無色、易燃、極易揮發的液體,閃點只有11℃,主要用于合成氨系統16工段的甲醇洗。企業建成之初,在易燃品罐區建有1個容積為300m3的甲醇貯罐,后來根據生產需要,在距離此罐15m處新建1個容積為200m3的甲醇貯罐。新罐建成后需要對工藝管線進行碰頭焊接,使得2個貯罐能通過管道連為一體。設備分布 如圖1所示。
圖1 甲醇貯罐區設備分布圖
二、事故經過
1.檢修安排
200m3新甲醇貯罐出口管線與300m3舊甲醇貯罐出口管線的碰頭作業,需用電焊進行焊接,并安排在這次停車大檢修中。
2.工作前的準備
200m3貯罐建成還末投用,為一空罐。300 m3貯罐內存有近150t甲醇,檢修前已將出口閥門關閉,并加裝了盲板。甲醇輸出泵的出口閥關閉,從貯罐出口到泵進口之間的管道內物料放凈,并用大量水長時間沖洗。在管道低點排污口取樣分析合格,并辦理了動火安全作業證。
3.事故發生過程
事故發生前,整套生產裝置全部停車,焊接作業進行1h左右,12時停下休息。14時30分繼續作業,但焊接不到10min,即在泵入口管線低點排污口及地面發生大火,并伴有“噼啪”燭鳴聲。所幸撲救及時,未造成大的損失。
三、事故原因分析
1.可燃液體的來源
后經現場勘察、分析,確定燃燒介質為甲醇,而且甲醇來自動焊點左側。從圖1中可以看到,甲醇輸出泵的出口有一段垂直管道,其上部為數百米長的平管,一直通往合成氨系統。停泵后,管道內必然留有一定量的甲醇液體,雖然兩道閥門均已關閉,但未加裝盲板,沒有進行有效隔絕,仍無法保證甲醇液體不滲入動火管線。動焊點左側的低點排污閥,在動爆前沖洗管道時已被拆除,滲入管道的甲醇積聚于此,并流淌至地面,其周圍彌漫甲醇蒸氣,遇明火即被引燃。幸虧撲救及時,若火焰快速沿管道引起爆燃,后果將不堪設想。
2.火源的判定
易燃品罐區當天除此處有動火作業外,無任何其它動火作業。系統停車,溶液不流動,不可能產生靜電;管道上無檢修作業,無碰撞和敲擊產生火花的可能;當天為艷陽天,排除雷擊的可能。經調查,檢修工在焊接作業時未進行有效遮擋,焊花四濺,可以斷定火源來自動焊點。
四、防范措施
1.動火作業前雖然進行了動火分析,分析結果也合格,但與系統隔絕這項工作卻做不徹底,a處加了盲板(見圖1),b處卻未加。今后要嚴格執行動火安全禁令,堅持“信盲板,不信閥門”,“信科學處理,不信主觀推斷”的原則,檢修中不采取有效安全措施,絕不能貿然行事。
2.《廠區動火作業安全規程》明確規定,動火作業中斷時間超過30min時,必須重新取樣分析。而該動火作業中斷時間長達2.5h,卻沒有重新取樣分析,僅憑主觀經驗貿然行事。今后對易燃品罐區的動火作業要給予高度重視,安排有經驗、懂技術、熟悉工藝、原則性強的專業人員現場監護,嚴格執行動火作業安全規定。
3.易燃品罐區動火前要事先由專業技術人員繪制出與系統和設備隔絕的盲板位置圖,并制定周密的置換處理動火方案,經相關人員確認,審批后執行。
4.加強技術學習,盡快掌握改造后的工藝生產特點,提高判斷、處理各類事故的能力,杜絕類似事故的發生。
5.做好安全工作的關鍵是提高相關人員的安全防范意識,提高應對突發事故的處理能力。要做到這“兩個提高”,就要在平時的工作中,加強業務培訓和學習,有針對性地從別人已經發生過的事故中舉一反三,真正吸取教訓。在具體工作中,若在每個環節都做到認真確認,認真對待,即使出現點意外,由于有了充分的準備和意識,也能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把危險或損失減少到最低程度,這也就是再次回顧和分析這次事故所要達到的目的。
下一篇:電動機火災原因分析及其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