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介紹] 案例一 1982年12月,我國南方某港口的糧食儲存筒倉,由于電焊作業飛濺的火花點燃了管道內懸浮的小麥粉塵,引起猛烈爆炸。接著21個筒倉內的小麥粉塵相繼爆炸,炸傷7人。整套國外引進的設備完全損毀,多幢樓房被震塌,一些建筑構件被拋出80余米遠,損失慘重。
案例二 1977年12月22日,美國路易斯安那州,聳立在密西西比河沿岸的一個谷物儲存筒倉發生粉塵爆炸,從提升塔中騰起的火球高達30米,爆炸產生的振動波傳至16公里以外。73座筒倉中有48座遭嚴重破壞。這起事故造成36人死亡,9人受傷。兩天之后,已經撲滅的火災又重新燃燒起來。據分析,是傳送裝置在搶險過程中因磨擦生熱.再度引起現場谷物粉塵著火爆炸。
案例三 1987年3月15日,哈爾濱亞麻紡織廠發生猛烈爆炸,爆炸首先發生在地下約12米深的除塵室,安裝在里面的十余噸重的機器被巨大的氣浪沖上地面;與其相關地面建筑如電動換氣室、變電所等全部摧毀。爆炸順著幾百米的地下通道擴展,凡是所能觸及的一切瞬間都遭到殘酷的破壞;連成一片的36000平方米廠房,被炸毀9500平方米,268臺機器設備遭毀損,54人喪生,1821人受傷。事后查明原因,是亞麻粉塵爆炸。
案例四 1986年5月22日,延邊亞麻廠制棉車間發生粉塵爆炸,736千方米廠房被毀,50臺機器受損,4人喪生,15人受傷。
國外,因粉塵爆炸引起的事故也相當多。1977年12月,發生在美國的一次粉塵爆炸造成65人死亡,80余人受傷。
[事故原因分析] 許多屬于普通貨物的產品在生產、運輸過程中會產生粉塵。農業產品中主要有面粉、玉米粉、土豆粉、黃豆粉、糖粉、木粉、以及煙草、茶葉的粉塵;動物產品也會有粉塵,如魚粉、奶粉、骨粉等;金屬(包括礦產品)也會有粉塵產生,如鎂粉、鋁粉、硫磺粉等等。粉塵懸浮在空氣中,與空氣中的氧充分混合,當達到一定濃度時,只要一遇到火星,就會發生燃燒,這種燃燒能以極快的速度擴大,通過熱傳導和火焰輻射的方式將熱量迅速傳給周圍懸浮的粉塵,使它們也受熱燃燒。由于粉塵所處的空間溫度越來越高,局部壓力增大,最終就形成強烈的爆炸。
兩家亞麻廠的燃燒、爆炸事故都起始于除塵設備。亞麻在加工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粉塵,因此需要采取除塵措施,即通過鼓風機和風筒將粉塵吸引到除塵室處理。在風力的作用下,除塵室內的亞麻粉塵呈懸浮狀態。麻塵是可燃粉塵,當它在空間的濃度達到16.7克/立方米時,即達到爆炸的下限,也就是形成了爆炸性混合物。鼓風機的葉片上不可避免地會纏繞上麻絨,當鼓風機打開時,因摩擦而產生的火花已足夠將粉塵點燃,事故就是這樣發生的。
會產生粉塵的貨物在運輸、裝卸作業過程中,一定條件下也可能造成粉塵濃度超過燃爆下限的現象,如船艙、儲存糧食的筒倉等,這些場所的空氣不流通,粉塵無法飄散,而是聚集在有限的空間內,并且濃度不斷升高。但是引起粉塵爆炸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粉塵與空氣中的氧充分混合達到一定濃度,沒有一定濃度,粉塵顆粒之間距離較大,火焰難以傳遞;二是要有火源。如果沒有點火源,即使濃度大大超過爆炸下限,只要還在爆炸極限范圍內,也不會引發燃爆。掌握了粉塵爆炸的這些特性,要預防也就不是不可能的。
首先要控制粉塵漂浮,控制粉塵漂浮的方法很多,最常見的就是提高空氣中的濕度,粉塵吸水后成了較大的顆粒下沉.就可以達到降低空氣中粉塵濃度的目的。但要特別注意的是,金屬粉塵遇水則反而會加速燃爆,因此切忌用水噴淋。
其次,對通風設備要經常進行清理,因為這些設備上很容易沾染著這些物品的顆粒,造成軸心偏轉。除塵室的配備是為了除塵,但恰恰是除塵室及其設備中危險性最大,因此除塵室的清理是相當重要的。
第三,一定要杜絕火源,除防止明火外,還要防止電器火花、工具撞擊火花,各種情況下出現的摩擦起火,甚至靜電起火。
[案例評議] 普通貨物在一定條件下會產生危險性,粉塵爆炸是又一有力證明。從某種意義上講,此類性質的危險更具有破壞力,因為人們對此沒有防范。大宗散裝貨物卸貨之前,一般都應當先用鼓風機強力通風,而且在作業過程中不間斷通風。自動化的裝卸散貨的設施應當都具備除塵裝置,所以,關鍵還在于操作的人員,不要認為這只需按按電鈕就可以了。你必須懂得相關的原理,了解其中的利害關系,掌握應急除災的關健,只有這樣才能杜絕粉塵爆炸及其他事故。
上一篇:賽璐珞受潮爆炸案例
下一篇:加油站附近修車 火花引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