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介紹] 1985年5月,南京有一樂器廠停產,在樂器制作中所需的一些材料,如賽璐珞、酒精、松節油等,過去有專門庫房儲存,現在廠房要另作他用,剩余的50公斤賽璐珞、15公斤酒精以及少量松節油等無處存放。于是樂器廠的管理人員求助于同一行業的一單位大樓的地下室招待所。這家招待所有一間堆放雜物的倉庫。這間倉庫內沒有電燈,鋼制的門一關,外面的火源、熱源也隔絕了,由于在地下,所以氣溫也不高。他們認為,這些易燃物品堆放在里面是最安全的。
1985年9月7日傍晚,該地下室招待所的倉庫發生猛烈爆炸,引起一場大火。撲救火災用了四個多小時,爆炸產生的有毒氣體使22人中毒。
[事故原因分析] 恰恰是地下室這樣的環境,造成了這場大禍。地下室不通風,因此是常年處于潮濕之中。賽璐珞正式名稱是硝化纖維塑料,主要成分是硝化棉、樟腦和酒精。該物品最忌的就是受潮;由于倉庫與外界隔絕,空氣不流通,賽璐珞受潮后產生的熱量也不易散發。在潮濕、悶熱的環境中,賽璐珞會分解出一氧化氮(NO),在空氣中氧化后又會生成二氧化氮(NO2)。二氧化氮遇到空氣中的水分能產生酸根和亞硝酸。這時的賽璐珞表面上會出現所謂“霉班”,這種變質會加快分解反應,物品的自燃點也隨之下降,在分解過程中放出的熱量使溫度不斷上升,地下室近于封閉的狀態更加快了熱量的積聚。災禍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發生的。
[案例評議] 這家樂器廠的領導知道這些東西是危險物品;然而,他們卻不知道這些物品的危險特性。他們想為這些危險品尋找一個安全的儲存場所,卻不知道自己找到的偏偏是最不具安全性的處所。人們不禁要問:長期與這些物品打交道的人,竟然連這些物品的特性也不知道,這是正常的嗎?這家地下室招待所是對外營業,接待旅客投宿的。將危險品放置在這種環境下,還有什么安全可言!就在事故發生之日,這個招待所住進了72名旅客。
這個案例使人引以為鑒的是:凡從事與危險物品有關工作的人,一定要掌握危險物品的特性,防范措施和應急救援的方法。不然的話將為自己的無知付出慘重的代價。
上一篇:因貨物包裝不良引起的爆炸沉船
下一篇:四起粉塵爆炸事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