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3月5日18時40分許,西安煤氣公司液化石油氣管理所煤氣儲罐發生泄漏爆炸,10余分鐘后發生第二次爆炸,19時12分和20時01分許又先后發生兩次猛烈爆炸,烈焰騰空而起,兩次形成的時長10余秒的火柱“蘑菇云”,高達150~200m。特別是最后一次爆炸最為猛烈,西安市靠近西郊的街市被照得亮如白晝,附近10萬居民慌亂不堪,匆忙逃離家門。爆炸事故造成11人死亡(消防人員7人,4名氣站工作人員),1人失蹤。34人受傷,其中燒傷者中大多數終身殘廢;經濟損失巨大。
一、事故經過
3月5日15時許,西安煤氣公司液化石油氣管理所臨時工羅立民的妻子,突然發現裝儲液化氣的11號大球形罐底部漏氣,液化氣從球閥口“嘶嘶”作響噴沖而出,白色的液體沖出后迅速氣化,羅妻嚇得扔下掃帚,跑去所里值班室報警。管理所迅速組織人手搶修。漏氣的11號大球罐容積為400m3,強大的壓力使罐內液化氣從受損球閥處沖出來,當時沒風,現場的危險氣體越來越濃。工作人員先后用了30多條棉被包堵球閥,并用消防水龍朝被子上噴水———液化氣呈液體沖出閥門,迅速氣化,溫度很低,噴上的水很快結冰;泄漏有所減弱。但強大的壓強不時沖開棉被包壓冰凍處,工作人員一時束手無策,只能用水槍沖擊稀釋泄漏出來的液化氣。由于液化氣比空氣比重大,噴發出來后沉在地面形成一尺來高的懸霧層,呈現越來越厚的滾動之勢,很遠的地方都可聞到刺鼻的氣味。16時51分管理所工作人員打“119”報警求助。6分鐘后,西安市消防七中隊一臺消防車趕到現場。七中隊副中隊長楊子樹帶了5人沖入現場,這時11號罐底球閥已破裂,楊子樹馬上讓在場所有人員交出通訊工具,切斷現場電源,清除一切火源,禁止在現場附近行駛車輛,水槍加入驅散氣體。幾分鐘后,楊子樹見液化氣泄漏嚴重,局勢已很難控制,便請求消防支隊增援5臺車。五六分鐘后,增援車輛陸續抵達現場。由于液化氣噴出后溫度極低,消防人員下到罐底池中,一二十秒鐘后褲腳上就結滿了冷凝冰,離地面一二尺飄浮滾動著水狀的液化氣,池子里結滿了冰。這時已有幾名消防戰士中毒倒下,被后來者抬出。由于先期趕到的七中隊隊員沒有防毒面具,大多已中毒喪失戰斗力,由新調來的消防特勤九中隊代替。18時40分許,在搶救過程中儲罐突然爆炸起火,大火騰起有五六層樓高,火海里只聽見一片慘叫,大部分人員在此次爆炸中傷亡。從火海中僥幸跑出30多人,很多人身上已沒有一點衣服了,氣浪撕去了他們的衣物;有的人尚余的一點衣服已經著火了,大多數人跑出來后就地打滾滅火。一些救援人員想沖進大門救人,火勢兇猛,無法靠近,只能就近拉出倒在門口的人。火海里面很快就聽不見有人喊叫,外面的人只有眼睜睜看著大火“呼呼”沖天燃燒⋯⋯大約過了10分鐘,第二次爆炸發生了,紅黃火焰裹著黑煙又竄了起來。19時12分,20時01分,分別發生第三、第四次爆炸,形成照徹西郊的火柱“蘑菇云”,各持續約十幾秒鐘。爆炸發生后,附近10萬居民開始恐慌大逃亡,不少人房門、防盜門都來不及鎖,場面非常混亂。從爆炸發生到次日上午,西郊一帶幾千輛車大堵塞,警方設置了方圓3km的疏散戒嚴區。趕來現場參與救火與搶救的車輛多達四五百輛,西安市調動了所有的消防力量,鄰近地區的咸陽、寶雞、渭南等地增援車也趕到現場。
第二天上午觀察,事故現場2個400m3的球罐已經爆裂,球罐的頂部裂開了一道大裂口,燃氣從裂口直沖而出,大火沖天而起。東鄰有一排10個100m3的小臥罐,距爆裂的11號、12號大球罐僅六七米遠,靠近球罐的4個臥罐頂部猛烈燃燒;兩個炸裂的400m3球罐斜向臥罐東側,另6個臥罐和還有2個更大的1000m3的大球罐處于烈火威脅之下,隨時可能繼發爆炸。搶險救災指揮部決定立即組織力量進入事故現場,對未爆炸的儲氣罐實施噴水冷卻保護,控制火勢蔓延。當晚23時20分,西安、咸陽、寶雞、渭南4個消防支隊共計40輛消防車300余名干警投入滅火戰斗,每輛消防車均噴灑了幾十車次甚至上百車次水。大火又持續燒了37小時,至3月7日19時05分大火完全熄滅。其中10號、7號罐的火一個燃氣燒盡自滅,一個被風吹滅,8號、9號罐的火為人工滅掉。據參與救火的消防人員說,最先爆炸的是11號罐,然后是相鄰的12號球罐,爆炸后的2個球罐向東傾斜,沒有向西倒,實屬萬幸。當天爆炸起火時風向是由西向東,客觀上保護了西邊的2個1000m3大罐。爆炸中心周圍是密集的工廠及生活區,與液化氣管理所大門相對的是3057廠,爆炸發生時一團大火球從天而降,該廠棉花車間被整個焚毀,由于當時是周末休息,無人傷亡。相鄰的還有西安日用化工廠、西安焦化廠等,如果火焰蔓延到這里,這幾個工廠也會成為隱性炸彈,有可能造成更大的損失。
二、事故原因分析
事故發生后經過調查組的調查分析,確認液化氣泄漏原因技術分析與結論如下:
(1)從排污閥外形基本完好及外表面顏色,可判斷此閥未經受嚴重燒灼;而液相閥已扭曲變形,純屬經歷嚴重高溫燒灼、碰撞所致。液化石油氣液相泄漏時出現吸熱汽化現象,閥體要降溫,排污閥及相連的法蘭盤在火場中仍能保持一般鐵銹顏色系自身泄漏的必然結果。
(2)排污閥上法蘭密封墊片上、下表面與接管法蘭、上法蘭密封面均在同一方位存在無貼合部位(密封墊片上表面未貼合情況尤為嚴重),且未貼合面積大致相同,具備泄漏的必要條件。
(3)發生液化石油氣泄漏的無貼合部位,處于正南方向,正對著液相閥(位于排污閥南邊)下部連接管段炸開嚴重燒灼的位置(朝北偏東方向),液化石油氣噴射處著火就形成液相閥及其下部接管嚴重燒灼的火源環境,與目擊者所說“漏氣方位在南邊”的證詞相符。
(4)排污閥上法蘭密封墊片距地約650mm,表明泄漏位置與搶修人員的證詞“由膝蓋以上至大腿77cm處凍傷,有明顯的凍傷紅腫,膝蓋以下沒有凍傷”相近。綜上所述,排污閥上法蘭密封墊片由于長期運行導致的受力不均勻,使得與法蘭密封面不能完全貼合,局部喪失密封功能(失效),從而引導液化石油氣泄漏。
三、事故教訓與防范措施
這起事故有兩個重要教訓值得吸取。教訓之一是未能及時發現排污閥存在的問題,沒有及時更換法蘭墊片。沒有及時更換有幾種可能,一種是法蘭墊片質量不合格,未達到使用年限從而麻痹大意;另一種可能是管理混亂,達到使用年限而未更換。不論是哪一種可能,事故發生前應該有先兆,因為排污閥處于不斷的使用中,在使用中能夠感到閥體的變化,或者感到閥體的變化而未引起重視。教訓之二是液化氣泄漏之后的堵漏形式。發現液化氣泄漏之后,管理所采取冷凍方法進行堵漏,冷凍方法適用于低壓情況,不適用于高壓情況,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那么在高壓情況下采取何種方法堵漏,管理所事先未制定相應的救援預案,由此而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因此,在防范措施上,要加強安全管理,對于容易造成泄漏事故的磨損件要注意及時更換,不能舍不得;在所制定的救援預案中,一定要有高壓情況下堵漏方法的內容,并且要周密細致,切合實際。應采取的防范措施主要是:密封墊片物理性能退化,與球罐連接的閥體、管道處于懸掛狀態,以及閥體開關操作的周期性沖擊、震動都會造成法蘭密封面各部位及螺栓受力狀態變化,為此一是改進法蘭密封面、密封墊片結構,二是定期更換法蘭密封墊片并檢查緊固螺栓表面裂紋,三是注意球罐底部管道等附件的相對穩定性,四是避免周期性沖擊、震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