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包水位重大事故案例
2005-12-08
來源:安全文化網
熱度:
收藏
發表評論
1958年10月31日,某廠#2、#1爐(230t/h)因儀表電源中斷,汽、水流量、水位等儀表指示不正常,司爐誤判斷、誤操作,鍋爐滿水并進入汽機。
1976年10月18日,某廠#3爐水位自調失靈,水位升高至滿水,雖開事故放水門和過熱器疏水門為時已晚,造成4臺(母管制)汽輪機蒸汽帶水被迫停機。
1977年1月3日,某電站#6爐(蘇制430t/h)處于啟動工況,DDZ差壓水位計失靈,自調不能投入靠手動調整水位。7萬千瓦負荷時,差壓水位計與云母水位計指示基本一致,電接點水位計高50~100mm。9萬千瓦負荷時鍋爐嚴重缺水,電接點水位計負值最大,差壓水位計-270mm,造成水冷壁爆管。
1977年1月12日,某廠#2爐(HG410t/h)處于投油點火啟動工況帶供暖負荷,差壓水位計不準確,失去作用,靠司水手撥水位指導運行。因措施執行不力,誤監視、取操作,鍋爐嚴重缺水損壞。
1979年11月8日,某廠9臺爐8臺機運行。#3爐檢修后啟動階段60%負荷時,自調失靈,水位高報警,水位高+160mm,改手動調節,并準備開事故放水門和開排污門時,鍋爐嚴重滿水,使主蒸汽母管過水,導致8臺爐、7臺機停運。
1980年2月8日,某廠#2爐(HG670t/h)在負荷由15萬千瓦升至16萬千瓦時,燃燒不穩,水位波動大,運行監視失誤,誤判斷、誤操作,鍋爐先滿水后干鍋嚴重損壞。水冷壁爆管6根另有9根損壞。水冷壁鰭間焊口裂縫,后墻6米多,前墻20米多。
《1982~1985年度水利電力部系統發電鍋事故統計分析》[水電部生產司錢祥鵬]指出,4年期間發生缺水事故27次,滿水事故45次,每年總有1~3臺鍋爐因缺水造成水冷壁管大面積損壞。突出原因是,
水位表計失靈、指示不正確,引起誤判斷誤操作,水位保護拒動,1982年10月4日,某廠#4爐(SG400t/h)檢修后啟動過程中,負荷有4萬千瓦猛增到7萬千瓦時,由于給水調節操作不當,造成嚴重缺水,173根水冷壁管燒壞,搶修20天。
1982年7月25日,某廠#2爐(蘇制670t/h)在大修后啟動中12-18kg/cm2時,鍋爐負荷60t/h,差壓水位表及差壓水位記錄表不能投入運行,電接點水位計因測量筒水臟亦不正常作為參考,靠司水手撥水位調整水位。司水監視云母水位計技術不熟練,未能準確報告水位,加之給水流量表因小信號切除無指示,調整給水操作失誤,導致鍋爐長時間缺水,燒壞249根水冷壁管,構成重大損壞事故。1983年6月17日,某廠#7爐(HG670t/h)因省煤器泄漏臨檢停爐,因沒有大量程水位計指導補水上水操作,操作失誤,致使鍋爐滿水升壓,直到鍋爐過熱器安全門動作才被發現。由于電動主汽門不嚴,給水進入汽機,造成大軸嚴重彎曲重大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