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1)
某化工廠1999年4月發生一起氯氣泄漏事故,導致一人嚴重中毒,所幸搶救及時,未造成死亡事故。
事故經過(2)
4月26日20時20分,該廠碳丙車間當班操作工張某,從庫房滾來一瓶400kg氯氣,準備向反應槽內充加,接上輸氣管后,隨即打開氣瓶閥門。這時,一股嗆人的黃色氯氣煙霧從氣瓶角閥的壓蓋處竄出,并迅速向整個車間漫延,嚇跑了別的崗位操作人員。張某一時慌了神,飛奔到相距700m的車間主任家里,敲開了門,結結巴巴報告了氯氣泄漏的險情。車間主任顧不得聽許多,忙抓起工作衣,一邊穿一邊隨張某向生產車間飛奔,急速打開事故柜,戴上氧氣呼吸器,沖進滿是氯氣煙霧的車間進而查看氯氣泄漏部位。因未帶工具,氯氣瓶無法關住,只得退出。二次返身帶著扳手又沖進車間來到氣瓶前關閥門,閥門關住了,但車間主任隨后也中毒倒下了。張某見主任倒下,和車間另外2名操作工,各憋足一口氣,沖進逐漸散去的煙霧中,拼力把車間主任抬出車間,放到安全地帶,并迅速報告廠部,廠部派車把車間主任送進醫院。經過醫護人員三天三夜連續搶救,才把車間主任從閻王門前強拉了回來,但其命雖然搶了回來,呼吸系統卻受到了嚴重的傷害,休養了三個多月才痊愈,醫療費花了1.7萬元。
事故原因(3)
當車間主任傷愈回到廠里,安技部門對他進行了停工學習和復工安全教育。按照“四不放過”的原則,廠里就此次事故召開了事故分析會,根據車間主任和張某2人的介紹,事故原因更明顯了。
1.操作工張某在打開氯氣瓶閥時,發現壓蓋漏氣,措手不及,慌忙出亂。他沒有迅速關掉閥門制止氯氣外泄,而是錯誤地趕去喊主任來處理,導致大量的氯氣泄漏,散滿車間,增加了事故處理的難度。
2.操作工張某平時不愛學習,操作技術不夠熟練,沒有處理事故的應變技能,臨場膽怯。
3.張某思想麻痹,警惕性不高,安全意識淡薄,素質差。雖然攜帶氯氣過濾式防毒面具,但沒有派上用場。
4.車間主任臨場不冷靜,處理事故時驚惶失措,預防措施不到位,第二次返身又沒有戴好防護器材,致使面罩漏氣而吸入氯氣,導致自身中毒。
5.該車間安全管理不到位,平時抓安全馬虎不嚴;安全培訓不到位,操作人員安全知識生疏;安全技術嚴重缺乏,配置的防護器材形同虛設;防護器材人人都學過,但都忘在了腦后,關鍵時刻不會使用。
教訓與措施(4)
1.責任追究時,該車間主任一再辯解他這起事故該定什么性質,第一次進入毒氣現場為什么沒有中毒,中毒應是事出意外。安技部門回答很明確,他是冒險蠻干行為,平時膽大僥幸慣了,助長了他這種視安全為兒戲的馬虎作風。
2.安技部門責令供應部門對該車間所有在用氯氣鋼瓶,交由襄樊市壓力容器檢測站檢測。鋼瓶該淘汰的淘汰,瓶閥該換的全部更換,逐臺建立檢驗、灌裝、使用臺帳。
3.安技部門幫助該車間制訂了安全技術培訓計劃,對該車間在崗人員每月進行一次安全技術培訓,舉行化學事故救援演練,提高全員處理危險化學品事故和預防事故的技能。
4.在該車間儲存氯氣庫房門側和丙車間門側各挖修一個2m見方的石灰池子,長年儲滿石灰水,以備氯氣瓶萬一泄漏時,滾入池內,消除氯氣對人體的浸害和對環境的污染。
5.安技部門協助該車間建立健全了氯氣、環氧丙烷、片堿、甲醇、甲醛、碳酸二甲酯等幾種危險化學品的生產、儲存、運輸、銷售、使用安全管理制度;并不定期地嚴格檢查和考核,加強了對該車間危險化學品的雙層管理力度。
上一篇:煤氣中毒事故分析
下一篇:規章制度不執行 入罐作業釀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