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事故簡介
1984年5月,某起重設備制造廠的鉚焊車間用一臺電動單梁起重機吊運一捆角鋼時,在起重機高速運行中突然起重機車輪脫軌掉道而停止運行,角鋼吊載受到沖擊及慣性搖擺而散落,將地面一焊接工人砸成重傷。
2.事故發生過程
事故現場發生在制作起重機鋼結構的鉚焊車間,一臺單梁起重機的一個被動車輪和對角的主動車輪已脫離起重機運行軌道,整個起重機歪斜停放在軌道的承軌梁上而停止了作業,起重機司機受到驚嚇,受傷的電焊工已送往醫院搶救治療。
從事起重運輸作業發生事故的起重設備為:A571型電動單梁起重機,其特點是主梁為行構架,起重機驅動為集中驅動形式,配用的電動葫蘆為TV型電動葫蘆。起重機的起重量G=5000kg、跨度 S= 17m、起升高度 H=10m、起升速度Vn= 8m/min、起重機運行速度 Vk= 75m/min、起重機的操作方式為操縱室操縱。
吊運作業內容是從卡車上卸下一批角鋼后吊運到下料工段待加工,角鋼大約6~7m長。
參加角鋼卸料與吊運的人員有起重機操作工甲,隨運料卡車來的裝卸工乙。當裝卸工乙在卡車上用一根兩端帶有編結環的吊裝繩,穿過大約一組十幾根的角鋼中央處,一端編結環穿過另一端的編給環孔后掛到吊鉤上,然后指揮甲起吊。甲操縱起重機向車間另~端下料工段運行,大約吊載距地面2m高左右,當起重機運行到車間一半時,突然一聲巨響起重機車輪離開了運行軌道,通常稱為起重機掉道。起重機以75m/min速度運行因掉道而突然停車,吊載角鋼由于慣性以半徑7m長鋼絲繩急速向前擺動,同時由于急停掉道的劇烈振動,吊載的一組角鋼因脫繩向下散落,正巧在吊載下一名電焊工丙正在聚精會神進行焊接作業,當場將丙的背部砸成重傷。
3.事故原因分析
根據事故現場調查了解與分析,這起事故發生的原因是比較復雜的,其主要原因如下:
(1)直接原因是在吊運細長工件或原材料時,采用一個吊點是不合理的,這樣細長物體在空中懸掛時容易旋轉或擺動處于一種不穩定狀態,再加上這種捆綁沒有鎖緊,遇到劇烈振動沖擊而散落發生傷人事故。沒有捆綁鎖緊好,采用一個吊點的責任是卡車裝卸工乙的責任。
(2)這起事故中起重機操作工甲也有一定的責任,甲在吊運細長角鋼時吊載離地太高,達2m左右,更重要的是不應在地面作業人員頭上通過。而車間的責任是沒有安排一安全管理人員監督作業現場的安全,車間噪聲嚴重,地面作業人員很難聽清起重機的警戒鈴聲。
(3)根本原因是起重機在高速運行中發生掉道故障所致,由于起重機車輪掉道造成起重機突然停車,隨之而來的是吊載發生振動沖擊搖擺而不穩才造成吊載散落傷人事故的。
(4)起重機掉道的原因是十分復雜的,不過對于集中驅動的起重機通常的弊病是極容易在運行中跑偏,起重機跑偏容易造成車輪啃道磨損,軌道逐漸變窄,車輪兩輪線逐漸變寬,起重機的運行性能將會越變越壞,由蛇形變得扭起秧歌。如果起重機4個車輪的著力點又不在一個平面,即車輪出現三條腿現象時,一旦車輪遇到軌道接縫處(接縫超差較大時),本來歪歪扭扭運行的起重機遇到較大軌道接縫受到沖擊時,車輪將會向上蹦起,起重機同時處于歪斜狀態就會出現車輪輪緣上了軌道路面,因為輪線直徑大,線速度大而加快運行,結果會使起重機歪斜更加厲害直到車輪脫軌掉道為止,隨之而來的起重機掉道事故就發生了。
4.事故結論與教訓
這是一起因起重機歪斜跑偏車輪爬軌掉道,造成吊載猛烈沖擊振動而發生的吊載散落傷人事故。
這起事故應該引起人們重視的教訓是:
(1)往往發生一起事故不會是因為一個環節就能造成的,這起事故從直觀看是吊載散落,但細分析起來,造成這個事故原因是多方面的,或者是長期故障積累下來而發生的事故。
(2)對于吊裝人員乙的教訓是要注意掌握吊裝要領,認真鎖緊吊載,才能防止吊載松散散落。
(3)對于起重機操作工甲的教訓是,起重機吊運重物之前應選擇好吊載的安全通道和吊載離地的安全距離,盡量不要讓吊載從地面作業人員頭上通過。
(4)集中驅動的A571型單架起重機掉道事故比較常見,只是傷及人員的事故不多而沒有引起人們的普遍重視。LD型電動單梁起重機也有掉道事故發生,看來由上述掉道間接引起吊載散落傷人事故實例,應引起人們的重視了。
5.事故的預防對策
(l)應加強吊裝人員的捆綁鉸緊技巧與技能,加強吊裝人員的責任心教育與培訓工作。
(2)應加強起重機操作人員在吊運重物時對吊載安全通道的選擇技巧。
(3)為防止起重機掉道引起故障與事故,必須要掌握起重機發生掉道的原因,保證起重機運行軌道的正確安裝架設規范和起重機橋架制造的幾何精度要求及保證起重機車輪著力點高度差和車輪水平歪斜量在規定的公差范圍內等技術要求。
上一篇:單梁起重機吊載脫繩事故
下一篇:起重機吊載滾落擠傷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