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火災、礦難、翻車、沉船等惡性事故發生后,總聽到有關領導講同樣的話:“我們要抓住這個反面典型不放,舉一反三,從上到下對安全工作來個大反思、大檢查、大建制、大整改、大落實……”給人的印象是,這回是動真格的了,聲勢大、決心大、力度大,很快就會營造出一個安全大環境。哪知,這只是人們的一廂情愿。衡陽“11·3”火災曾震驚全國,當時,也是一連串的“大”措施,“大”到去年末,又發生了常德橋南市場的大火……
一連串的“大”,怎么就遏制不住大事故呢?“大”,沒有什么不對,如果僅僅是“大”在嘴上,“大”在會議上,“大”在傳媒上,沒有“大”在行動上,那千萬個“大”也只等于零。“事故”這個鬼東西,就是不怕這“大”那“大”,虛“大”越多,它越逞能,冷不丁在“大”聲中又來個大爆炸。頻頻礦難就是證明。但它最怕實干,哪怕面對小實干,它也會繳械投降。你看那些安全先進單位,沒搞什么“大”,只是平時堅持不斷地小檢查,發現一點隱患,馬上及時整改,決不讓一點隱患存在,“事故”就只好逃之夭夭了。
嗜“大”成癖,是思想浮淺、作風浮躁、工作浮夸的綜合反映,意在通過種種“大”來掩蓋過去的忽視安全,上可對付領導,下可搪塞群眾。這“三浮”,不僅不會傷害隱患的一根毫毛,而且還成為一切隱患的“保護傘”,是安全工作的最大隱患。
“三浮”不除,安全難保。而除“三浮”,比清除安全隱患更難。因為它披著華麗的“大”的外衣,有的又被欣賞“大”的領導提拔重用,所以才美滋滋地“大”到今天。要除“三浮”,教育自然擺在第一位。但是否有效,則難肯定。因為嗜“大”成癖者,講起大道理來,格言、警句成串,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成套,真比唱的都好聽。如果他們能學習牛玉儒的細心,從人行道地磚打滑,便想到行人安全,那抓好安全工作還有啥話說呢!
為了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還是少來點“大”,多來點“實”。
上一篇:五大因素造成我國煤礦事故頻發
下一篇:“12·23”井噴之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