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故經過
2003年10月30日#6機組:
16:27:00 汽包水位5mm,負荷300MW,A、B汽泵運行,A、C、D、E磨運行。
16:28:00 6B汽泵跳閘(事后查為前置泵吸入端密封水溫度高保護動作)。
16:28:05 電泵聯啟,啟動電流832A;6A小機未解自動,其勺管自動加至由65%加至90%。
16:28:08 電泵電流回至正常254A。其后,運行人員將參數逐漸調至正常。同時運行人員發現電泵工作在勺管開度72-76%的不穩定區,期間曾5次試圖將其調整至穩定工作區,但發現只要稍微調整電泵勺管,便會引起給水流量的大幅波動。后來運行人員將電泵再循環打手動并開至50%,穩定了一段時間。
16:42:41 電泵突然跳閘(跳閘原因不祥,事故分析會后仍無定論)。
16:42:57 A小機解轉速自動,運行人員重投鍋爐自動。
16:43:12 A小機再次解轉速自動,運行人員重投鍋爐自動。
16:43:18 運行人員手動停止A制粉系統。
16:43:37 投CD#1油槍。
16:43:39 汽包水位-382mm。
16:43:41 汽包水位低三值。
16:43:41 爐水泵A、B、C跳閘。
16:43:44 爐水泵全停信號發出。
16:43:45 MFT動作,汽機跳閘。
二、事故分析
從操作過程來看:
1、電泵跳閘后,在加A小機勺管時,出現了兩次由鍋爐自動切至轉速自動的情況,事后分析,電泵跳之前,小機勺管開65%,電泵跳后,運行人員直接設定開100%,應該是設定值與實際值偏差大造成的。
2、電泵跳后,運行人員強啟了五次,第五次才將電泵起來。前四次電泵的啟動電流分別為:89、160、335、401A。而且我們可以查曲線發現電泵在跳之前,其電流已達到了735A,超過了其額定電流,是因為再循環開了50%導致其流量較大,還是電泵本身工作已不正常導致其超電流就不得而知了。
3、電泵跳后,拉掉了A制粉,盤上的操作人員此時都集中精力去搶電泵,同時加A小機的時候,兩次切至轉速自動后,便放棄了繼續加A小機的努力,而當時A小機只有400t/h左右的流量,應該還有很大的調節余地的。而在電泵跳后、汽包水位下降的同時,拉制粉系統、打爐水泵等一些應急的手段也未用上。
三、經驗總結:
1、因6臺機組安全穩定運行了較長時間,運行人員難免會產生一些大意的思想,突然發生事故,精神在短時間難以集中起來。所以在穩定運行時期的一些事故預想及演習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對事故情況下的一些人員分工應事先明確,免得真遇到事故時,大家都在忙,但實際上是做了些重復性的工作。
2、#5、6機組的電泵都有在72~76%的不穩定工作區,鍋爐值班員應盡可能避免將電泵長時間停留在這個區域內,若給水流量要求電泵必須停留在這個區域,則加、減負荷不失為一個辦法,用再循環來調整其負荷是否恰當有效,還待討論。
上一篇:#4機高旁異常動作事故
下一篇:#5、6爐多臺給煤機連續堵煤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