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摘要
中部某運輸公司載運液堿槽車,于2007年03月28日上午經臺北縣貢寮鄉濱海公路,疑似過彎不慎翻覆對向邊坡,槽體扭曲變形且卸料管閥件斷裂,泄漏量約30噸,液堿沿邊坡向下漫流至海蝕平臺、養殖池及近海。環境毒災應變隊應消防、環保單位前往支持,利用pH試紙偵測現場液堿最高濃度為pH值14;公路養護單位用木屑進行道路殘液吸附,應變人員以吸液棉吸附泄漏液并協調業者調派槽車與抽水馬達將受污染水體抽離。經各單位合作后即召開善后復原會議,水體復測pH值降至9以下,方進行事故狀況解除。
二、 事故簡述
中部某運輸公司載運48%液堿30噸槽體經由濱海公路南下至宜蘭,于龍洞灣附近發生槽車翻覆導致液堿外泄,事故起因疑似為司機路況不熟加上車速過快,于道路轉彎處過彎不及,沖過對向北上車道后翻下邊坡,導致槽體變形、破裂造成液堿泄漏,路面污染面積約20平方公尺,養殖池污染面積約3,200平方公尺。
毒災應變咨詢中心監看警廣實時路況得知,臺北縣消防局勤務指揮中心請求支持,立即建議臺北縣消防局現場應變人員應穿著化學防護衣進行救災工作,注意液堿流向及附近是否有養殖魚池,請瑞芳分局警員加強道路管制與疏通,避免民眾圍觀之情事,若有刺激性味道產生,為避免下風處民眾不適,消防人員可于下風處架設水霧進行防護。環保署北部環境毒災應變隊抵達現場與現場指揮官確認,建議路面殘液清潔不以水柱沖洗,交由已至現場之公路養護單位合約廠商先行以木屑吸附,再由事故業主調派人力協助路面掃除工作。
環境毒災應變隊與臺北縣環保局人員討論后,應變人員持續監測廢液漫流之海蝕平臺與養殖池之pH値,人員并著C級防護衣于巖石區設四道圍堵措施,以吸液棉吸取廢液;協助事故業者調派槽車與深水馬達抽除廢液,建議業者將廢棄物集中交由合法廠商處理。業者完成抽除廢液60噸,應變人員復偵pH值降至9以下,分析現場無危害,方進行事故狀況解除。
現場配置及采樣點圖
三、 應變過程
(一) 毒災應變咨詢中心監看警廣實時路況得知:臺2線92.3公里南下路段發生化學槽車翻覆事故,臺北縣消防局請求支持。
(二) 毒災應變咨詢中心建議現場注意事項:
化學物質屬腐蝕性液體,請進入現場應變人員穿著化學防護衣進行防護工作,未著防護人員禁止進入。
發生地點屬濱海臺2線,協請現場指揮官注意消防廢水流向及附近是否有養殖魚池。
建請瑞芳分局警員加強道路管制與疏通,避免有民眾圍觀之情事。
現場回報有刺激性味道產生,建議若濃度過高避免下風處民眾不適,消防人員可于下風處架設水線進行水霧防護,避免污染物擴散至下風處居民。
(三) 臺北縣消防局救援受困司機,瑞芳警察局進行交通管制并疏散圍觀民眾。
(四) 環保署毒災應變隊_宜蘭隊抵達現場。遂即與指揮官會銜,確認載運48%液堿(氫氧化鈉)30噸泄漏,路面殘液pH值14。
(五) 公路養護單位合約廠商以木屑吸附路面殘液。事故業主調派人力協助路面掃除工作。
(六) 事故業者調派大型吊車移除受損槽車。應變隊人員確認受污染范圍,并持續監測pH値。
(七) 協助業者與宜蘭貨主調派抽液槽車至現場盡速進行現場廢液抽除作業。
(八) 應變隊人員著C級防護衣于液堿漫流巖石區設四道圍堵措施,以吸液棉吸取廢液;協助環保局人員借調海巡隊之吸油棉布放于巖石區。
(九) 應變隊協助事故業者、亞欣公司與環保局人員舀除現場廢液。
(十) 業者完成抽除廢液兩輛30噸槽車,共60噸廢液。復偵pH值已降至9以下。
(十一) 應變隊、環保局與業者人員召開善后復原會議,業者表示廢液將送至六輕妥善處理。
(十二) 后續廢液及廢棄物處理作業轉交環保局人員督導。
四、 災因分析
(一) 直接原因:司機路況不熟,車速過快,槽車過彎不及發生翻覆事故。
(二) 間接原因:
不安全狀況:
(1)連續彎道標示不足。
(2)車子保養不確實。
(3)路程不熟。
不安全行為:
(1)行車超速。
(2)行程過長,休息不足。
(三) 基本原因:車速過快,車子保養不確實。
五、 災后處理與復原
(一) 現場善后處理
本次事故建議業者清理現場時佩戴適當防護器具進行處理。
廢液處置方法:
(1) 小量液堿外泄:以木屑吸附,在依事業廢棄物清除處理。
(2) 大量液堿外泄:注意廢液流向立即采取圍堵措施以預防污染擴大,再以吸液棉吸取廢液,或調派抽液槽車將廢液抽至污水廠妥善處理。
(二) 處理類似事件應變建議
應變人員應著C級防護器具以上進入現場進行偵測、圍堵或回收做業,避免受腐蝕性液體傷害。
進行意外事故分析(如擴散模擬),并適時改變應變作為,以防污染持續擴大。
槽車司機行車切勿超速且應注意水體慣性現象及路況變化,槽車輪胎及煞車之質量,為避免事件再次發生建請廠商更換相關安全零件及妥善定期保養槽車,并注意運送人員之精神狀況。
運輸業者、貨主或其它運輸業應協調合作模式,以便緊急事故時彼此之調度。
本路段亦曾發生過類似槽車翻覆事故,建請相關管理單位加強該路段超速攔檢、增設車輛減速設施或告示牌,避免事故再次發生。
上一篇:美國愛荷華州煙花燃放事故
下一篇:情況不清遇大風造成撞船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