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6月25日,某甲醇廠活塞式合成氣壓縮機發生一起跳車事故。
一、 事故經過及原因
當日9時5分,值班班長接到調度指令:啟動1號合成氣壓縮機,合成工段引氣生產甲醇。值班長把指令傳達給壓縮工段主操李某和現場工人王某。他們2人到現場后,在沒有按照慣例對壓縮機是否具備啟動條件和壓縮機啟動開關處于什么位置進行檢查,沒有開啟一回一、二回一和壓縮機其他閥門的情況下,李某聯系低壓配電室投用勵磁,聯系高壓配電室給壓縮機送電。送電后,因為啟動開關處于啟動位置,壓縮機啟動,因為一回一、二回一和出口閥門沒有開啟,造成出口壓力過高聯鎖跳車。
二、 事故原因分析
1.事故發生后,經車間組織事故調查小組對現場進行勘察和詢問當事人得知,事發前李某和王某憑工作經驗,沒有嚴格按操作規程去檢查現場各閥門狀態和啟動開關的位置就聯系啟車,這是發生事故的主要原因。
2.李某、王某壓縮機操作知識欠缺,安全意識淡薄,違章操作,是此次跳車事故的重要原因。
3.對于此次事故,領導監察管理力度不夠,也是原因之一。
三、 事故預防及整改措施
經有關部門研究決定,這是一起因違反操作規程造成壓縮機跳車的事故。
1.為避免類似事故的發生,車間決定更換壓縮機啟動開頭,由轉換開關換成啟動按鈕。
2.以車間為單位加強崗位操作法和崗位操作規程的學習,開展崗位現場大練兵活動,且組織嚴格考試,不合格者,一律待崗學習。
3.對事故責任人李某和王某及主管領導停發1個月獎金,取消李某和王某年度業績評定資格。
4.責成事故責任人李某、王某到廠培訓中心加強培訓一個月,并寫出書面體會。
5.廠內通報本次事故,以警示他人遵章守紀。
資料來源: 《化工安全與環境2005.7》
下一篇:馬來酐的安全生產及事故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