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已是大雪紛飛的冬令時節,天寒地凍,忙活了一年的農家人進入冬閑了。一年的收成讓家家戶戶都腰包鼓鼓的,又有了閑工夫,于是趕大集就成了時尚。
在安徽皖北的莊子蒙城,冬閑大集是最熱鬧的去處了。
趕大集,最講究一個早字。冬天的早晨,太陽起得晚,田野里的薄霧細紗一般縹緲搖曳。趕大集的人們已經出動了。擺地攤的早已在集上占好了最佳的攤位,擺開了一應物品。這個時候,光顧的客人還不多,大家彼此問候著,互相敬支煙點個火,交流一下行情。來得早的鄉親則一個攤一個攤地走著,詢問著。這個時候人不多,賣的買的都顯得從容自如。因為是剛開市,要討個好彩頭,往往商家愿意便宜點,買家也瞅準這個利好時間,少不得纏磨一番,多得一點實惠。
這個時候,集市上的小吃攤早已擺開了架勢,爐火正升上來,物料也早早備好了,只等吃客上門了。這一字擺開的一個個小吃攤,正是大集上最有煙火氣息的所在,各類民間小吃幾乎都聚攏來了,足以讓你一個大集就嘗遍當地的小吃美味。
在這里最忙的要數那些賣新鮮牛羊雜碎的熟食攤了。天還蒙蒙亮,早有人放倒了一頭牛或者幾只羊,十分麻利地剝皮、破肚,剔出牛羊骨頭及下水,耐心洗濯,便直接下鍋蒸煮。現殺現煮,講究的就是一個新鮮,且絕對不摻假。這也算是蒙城大集的特色所在。
日頭剛剛探出頭,薄霧悄悄散開,趕集的人兒已經匯成人流了。來得早的人,并不急著要買東買西,大多還是要來集上飽飽口福,吃個早點。你看吧,那一溜兒的小吃攤很快就顧客盈門,忙活開了。
大早上的,不少人喜歡吃塊剛炸的熱乎著的面魚兒,配上一碗撒著翠綠香菜的豆腐腦,呵呵,吃起來那真叫一個美呀。說起這面魚,那可是膠東獨有的地域美食,松軟噴香,保你吃一次就上癮。
好喝羊湯的,就拿著剛炸出來的面魚奔著羊雜攤來了。也就是八九塊錢,一大碗羊雜湯就端上來了,蔥花香菜一樣不少,辣子、香醋、精鹽、胡椒粉在桌子上一字擺開,根據自己的口味隨便調。
喜歡吃牛雜?那也好辦,旁邊就是賣牛雜湯的。早上剛宰的牛,新鮮的牛肉正在一旁賣呢,而新鮮的牛架子骨在大鍋里煮得正歡。那些一個鍋里翻滾的牛肚、大腸、架子肉,讓人看著就垂涎三尺。把熟透的肉、肚、腸直接撈出,熱氣騰騰的,細細切了,裝進大瓷碗,直接澆上大鍋里原味的牛骨湯,大把的蔥花香菜,讓你看著就欲罷不能。
不管是羊雜還是牛雜,吃完了,湯還可隨時添加,且不加錢。
吃這些美味,不配點小酒就有點煞風景了。精明的商家早備好了酒水,有便宜點的散酒,也有十幾塊錢的牛欄山、老村長,貴點的五糧液也有。為了滿足不同人的口味,商家也算是絞盡腦汁。不少小老板居然還贈送一杯二三兩的散白酒。散白酒多是農家老燒,不上什么檔次,可其口感綿軟醇厚,又不要錢,很是惹人喜歡。喝酒的人樂得來上一杯,心滿意足;不喝酒的人,也會因商家的厚道而倍感溫暖,少不得多光顧幾次。這樣入心的買賣又怎能不紅火?買與賣之間,已不僅僅是一種生意關系,更體現出一種滿含生活溫度的和諧與默契。這便是山東大集的魔力。
想吃主食?那也簡單,除了面魚,手抓餅、千層餅、烤火燒……帶餡的如水煎包子、餃子、餛飩、餡餅,應有盡有。當然,拉面、摔面、手搟面,也是樣樣具備。
至于燒烤,當然不在話下,肉串、鐵板魷魚、烤腸、烤雞翅、烤蝦、烤馬步魚……呵呵,還有烤地瓜!只要有胃口,保管應有盡有。
大集上的小吃攤雖比不上城市里的酒店奢華,可也能炒雞燉鵝,甚至有南方的油炸臭豆腐,連老莊子蒙城的燜子也常常能見到,可算是樣樣齊全。只要你愿意破費點,不怕找不到廟門。
而這些小吃攤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美味實惠。美味是不消細說的,只要聞一聞那彌漫著的香味兒,看一眼絡繹不絕的吃客,你就知道小吃攤美名不虛。實惠也是有目共睹的,樣樣食材都是現場操作,真材實料,新鮮可靠,量足味正;價格又絕對親民,十塊左右就能管飽,一百塊錢就敢三五個人坐在一起請客喝酒。
酒足飯飽之際,不妨再來一串糖球。鄉里的果子裹著焦糖,紅艷艷的,好像很顯擺的樣子,特別惹眼。酸甜的糖球開胃解膩,也能促消化,算是大集吃食的最后一道甜點。而舉著一支糖球招搖過市,恰是童年趕大集時最奢華的記憶。如今,再舉著一支糖球顯擺,那就不僅僅是吃一支糖球那么簡單,這里有記憶,更有溫暖,這或許正是大人孩子都喜歡舉一支糖球逛大集的真正緣由。
年末冬閑大集的魅力到底怎么樣呢?這或許不是一兩句話能說好的。不過,前兩天我跟兒子打的一個電話倒是很能說明問題。我問他年底啥時候能回來,遠在省城合肥的兒子感嘆著說,一定早點回來,爭取能趕個年集。他說又饞年集上的小吃了。(王帥)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