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當前安全生產形勢及職業安全健康狀況
黨中央、國務院一貫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問題,近年來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不斷加強安全生產工作。新的中央領導集體和新一屆政府把安全生產工作擺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在國務院的統一領導下,全國加強了安全生產工作的監督和管理,一些地區和行業特大事故也得到了有效控制,全國及我省安全生產形勢總體上呈穩定好轉的態勢。但由于長年來社會及多數企業對生產安全投入不足,加上經濟體制轉變過程中的管理缺位,因此目前全國及我省生產安全事故總量和各類安全事故死亡人數仍然居高不下,安全生產形勢依然嚴峻。據統計,2003年全國共發生各類事故963976起,死亡136340人;一次死亡10人以上事故129起,死亡2566人。其中我省共發生各類事故42041起,死亡4518人;一次死亡10人以上事故3起,死亡36人。2004年上半年全國共發生各類事故426283起,死亡63735人,同比分別下降12.8%和0.2%;但一次死亡10人以上事故77起,死亡1217人,同比略有上升。這些數字說明,全國及我省安全生產形勢的根本好轉還有相當長的一段路要走。
此外,我國職業危害狀況也十分嚴峻。近年來,雖然我國國民經濟一直保持著穩定高速增長,但職業健康安全管理工作卻遠滯后于經濟建設發展的步伐,重大惡性工傷事故屢屢發生,職業病人數居高不下。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有50多萬個廠礦存在不同程度的職業危害,實際接觸粉塵、毒物和噪聲等職業危害的職工有2500萬人以上,每年約70萬人患各種職業病。塵肺病患者每年大約增加1.2萬例,2003年底累計達589700例。近年來,國外一些嚴重危害從業者身體健康和污染環境的產業向我國轉移,出現了一些過去罕見的化學和放射性傷害病例。各類職業中毒越來越嚴重,中毒患者死亡率由以往的15%攀升到20%以上。職業安全衛生形勢非常嚴峻。我國職業健康安全的狀況已經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在每年的國際勞工組織大會上常有批評中國職業健康安全狀況的發言。工傷事故和職業病問題也是世界人權大會和其他一些國際組織攻擊中國“忽視人權”的借口之一。
當前嚴峻的安全生產形勢及職業安全健康狀況告訴我們,在加強安全生產監督和管理的同時,必須加快我省的企業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建設,逐步形成企業安全生產的自我約束機制。
二、建立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重要性
(一)建立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是參與國際競爭的需要
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OHSMS)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后期在國際上興起的現代安全生產管理模式,是繼質量管理體系ISO9000和環境管理體系ISO14000之后又一個重要的科學化、規范化、程序化、標準化的管理體系。2001年12月11日,我國已正式加入WTO。加入WTO后遇到的最基本問題是“公平競爭”,而這個“公平”包括了環境保護和職業健康安全問題。目前我國的安全生產狀況明顯落后于發達國家,就是與韓國、新加坡、泰國這些亞洲的發展中國家相比也有較大的差距。這種落后狀況已使我國在國際競爭中處于被動局面。2001年6月在全球玩具安全生產國際會議上,一位美國代表就曾明確表示:中國加入WTO后,必須改善其日益惡化的工業安全問題,否則將要影響中國在國際競爭中的潛力。最近幾年,發達國家一直在努力使包括勞工標準在內的社會條款納入世界經濟貿易體系之中,在“關注發展中國家人權狀況”的旗號下,反復提出“勞工標準”問題,即把本國安全生產問題與國際貿易掛鉤,由此可見,我國在全球市場競爭中已面臨職業健康安全國際標準的愈來愈嚴峻的挑戰。因此,要積極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就必須建立與之相適應的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這樣才能有效地打破阻礙國際市場開拓的“綠色貿易壁壘”,保持我國外向型經濟的持續、穩定和健康地發展。
(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體現了先進的管理理念
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作為一種現代的安全生產管理方法,要求企業建立預防為主、持續改進的管理模式,遵守各項安全生產法律、法規,保護工人的安全與健康,從而建立健全安全生產的自我約束機制。對企業而言,它不是行為標準,而是行為的管理要求,不強求企業安全健康狀況一定要達到很高的水平,而是支持企業形成一個機制,即通過要素的管理和持續改進的承諾達到更高目標。它反映出了一些重要安全管理思想,比如:企業應主動找出自身存在的重大風險并予以有效控制,并將重點放在持續改進職工的職業健康安全防護措施上;企業應鼓勵職工的參與,要求企業做出安排,保證職工及其代表有時間和資源來積極參與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組織、計劃與實施、評價和改進措施等活動;企業應確保用人單位制定的各項要求同樣適用于承包方和臨時作業人員等等。這些都充分體現了企業“預防為主,標本兼治”先進的管理思想。
(三)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是安全生產監管的重要方法
全國人大九屆五次會議上的政府工作報告曾提出:“要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徹底擺脫傳統計劃經濟的羈絆,切實把政府職能轉到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上來。繼續理順政府部門職能分工,防止有些事情互相推諉和無人負責。認真貫徹依法治國方略,堅持依法行政,從嚴治政。進一步改革和減少行政審批,必須審批的也要規范操作,簡化程序,公開透明,明確責任。”這也是在經濟體制轉變的新的歷史時期,對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鼓勵企業自愿建立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可以形成企業自我約束機制,減少政府行政審批事項,增加政府公共服務職能,從而提高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效率。因此,建立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是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的重要方法。
(四)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促進了各類型企業現代管理機制的建設
現代化的企業除了它的經濟實力和技術能力外,最重要的還要具有強烈的社會關注力和責任感、優秀的環境保護業績和保證職工健康與安全的良好記錄,這三個方面是優秀的現代化企業與普通企業的主要差距。當前社會生活中,職業健康安全問題逐漸成為人們日益重視的話題,美國菲利浦斯公司在它們的健康、安全、環境計劃中就曾明確提出:在本公司,對任何人來說安全都是第一位的,職工的健康安全是公司的中心價值,對我們事業的成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說明,現代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已不再僅僅是資本、技術、產品品質的競爭,而更為重要的是作為企業第一資源的“人”的競爭。建立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能充分調動各類企業各類“人”的積極性,使所有生產經營活動科學化、合理化和規范化,不僅可以提高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管理質量,也有助于促進企業整體管理水平的提高,促進現代企業制度建立,增強各類企業的綜合競爭力。建立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還有利于樹立企業的良好的外部形象,實現企業的社會營銷價值。所有這些也是目前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能夠在國內應運而生、快速發展的重要的環境條件。
(五)職業健康安全體系是我國安全生產管理工作與國際接軌的橋梁
在國際多哈會議中,與會各國代表一致認為,國際勞工組織是討論和確定貿易協議中勞動核心標準地位的權威性機構,國際勞工組織制定的《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導則》可為各類組織建立可持續發展的安全文化提供堅實、靈活和合理的基礎。目前,我國的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框架、工作機制和相關文件是參照國際勞工組織導則制定而成,因而我國的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基本上與國際同類工作體系一體化。因此,建立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是確保我國安全生產工作與國際接軌的重要措施,為今后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與國際相銜接提供了廣泛的平臺。
三、我省建立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條件
雖然我省企業安全生產管理與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離標準要求還有相當的距離,但在我省的重點企業推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已經具備了較好的基礎和內外部的工作條件。
實際上,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標準及基本內容對職業健康安全管理人員來說并不陌生。一些大、中型企業多年來積累的極其寶貴的安全生產管理經驗,與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原理是一致的,并且方法相近,一些先進管理企業按照“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確定適當的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和標準,實行目標責任制,崗位負責制,以及計劃、實施、檢查、改進的規范化管理過程,通過安全評價,確定企業安全衛生水平,發現事故隱患和潛在職業危害,提出改善措施,以安全標準化作業和安全標準化班組活動等各種形式實行職工群眾參與和監督,都符合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基本原則,并與發達國家的管理內容相類似。
經濟體制改革為建立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和空間。從企業內外環境上講,首先,近年來我國已相繼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安全生產許可證條例》、《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GB/T28001-2001)等一系列安全生產方面的法律法規和國家標準,政府主管部門及多數企業在安全生產管理方面也已積累了適合我國國情、行之有效的寶貴經驗,為推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具備了較為堅實的基礎;其次,我省相當一部分企業已從近幾年推行的ISO9000和ISO14000等標準化管理體系中嘗到了甜頭,希望引進和采用國際上先進高效的職業健康及安全管理方法,以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
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是現代安全科學理論中的系統安全理念的體現,它通過系統地預防管理以消除各種事故和職業危害的隱患,控制各種職業健康安全風險,最大限度地避免或減少因管理不善、技術條件落后造成的生產事故和勞動疾病的發生。因此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建立必將提高企業安全管理水平,促進企業的安全生產和經濟效益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