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HSE發展的現狀和趨勢
2005-09-06
來源:安全文化網
熱度:
收藏
發表評論
HSE從產生到現在,雖然只是短短的十幾年時間,但在全球范圍內迅猛發展,形成了目標一致、要素相近、模式各異的龐大體系。如目前較為通行的殼牌模式、杜邦模式、BP模式及美國石油學會EHS模式等,不一而足。
這里我們試舉兩例:殼牌公司是世界四大石油石化跨國公司之一。該公司擁有員工4萬余人。它的管理體系共有7個要素,和ISO/CD14690標準草案是一致的。其HSE方針是:任何事故都是可以預防的;HSE是業務經理的責任;HSE目標同其他經營目標一樣,具有同樣的重要意義;創造一個安全和健康的工作環境;保證有效的安全、健康訓練;培養每個人對HSE的興趣和熱情;每個職工對HSE都負有責任;承諾為可持續發展做貢獻。殼牌公司強調必須加強對雇員和承包商的HSE培訓,必須舍得花費人力和財力來預防事故的發生,必須制定一個明確的計劃和建立一個必不可少的管理機構,必須建立一整套HSE規劃"的內部審查制度。這些都是明智的做法。
和殼牌一樣作為中石化上市伙伴的BP集團,它的HSE體系包括13個要素。它的HSE目標為:追求并實現出色的健康、安全和環保表現,對健康、安全和環保表現的承諾是該集團五大經營政策(道德行為、雇員、公共關系、HSE表現、控制和財務)之一。它的承諾為:每一個BP員工無論身處何地,都有責任做好HSE工作;良好的HSE表現是事業成功的關鍵;目標是無事故、無害于員工健康、無損于環境。為了確保HSE管理體系行之有效,它建立了定期的風險評估、同行審查、自評估和外部評價。
從未來HSE的走向看,其基本的發展趨勢為:
其一,各國對HSE管理更為重視,以人為本的思想更加明晰化;
其二,HSE管理體系與質量管理體系一體化形成QHSE體系;
其三,逐步走向EHS管理,即更加重視環境管理;其四,HSE管理體系將會向可持續發展的管理體系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