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1月,由于揚子石化65萬t乙烯改造工程的需要,乙烯生產裝置區的管廊架要加高一層,相應的,需要對部分管廊的基礎、立柱、橫梁進行加固。乙烯車間自1987年7月開車以來,已運行近15個年頭,裝置經過多年運行,現場存在比較多的泄漏點,且乙烯裝置的大部分物料是易燃易爆危險品,在這樣的環境下,要將1000t鋼結構安裝就位,要完成其上的工藝管線的焊接,要有如此眾多的施工人員進入滿負荷生產裝置區作業,安全管理工作的難度是可想而知的。我們通過認真制定、落實HSE方案,嚴抓管理,取得了改造的成功。
制定乙烯裝置區改造HSE管理方案
1.明確改造的HSE管理目標
為了使乙烯生產裝置區改造標準地實現,明確了“不發生一起人身事故、不發生一起火災事故、不發生一起設備事故、不發生一次非計劃停車”的“四不”奮斗目標。
2.建立HSE管理體系
成立改造指揮領導小組,建立由公司領導、職能處室、項目部、生產廠、施工單位相關人員組成的管理網絡,形成了緊密化的指揮中心和監控體系,使管理工作有力、有序、有效。
3.明確HSE管理責任
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明確股份公司總經理對生產區改造的安全生產全面負責;將安全責任逐級分解,明確了各級技術人員、安全管理人員、施工人員及監護人員的責任,采用一級保一級的“馬特萊法則”來確保目標的實現。
4.風險評估與控制
4.1LEC評估
認真開展HSE風險評估活動,從基礎加固、架設作業、吊裝作業、動火作業、乙炔瓶使用、射線作業、施工用電和職工個人勞動保護等8項施工活動中析出64個危險源,其中,二級危險源11個,三級危險源16個,四級危險源33個,五級危險源4個。
4.2風險控制
對風險評估得出的二、三級危險源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降低其風險等級。
1)禁止機械破土作業,降低基礎加固過程中對地下管道、電纜可能造成的破壞;
2)無論吊件大小必須設置溜繩,以免碰壞運行設施;
3)實施吊裝前的報檢制度。檢查吊件上是否有懸浮物件,檢查機具、索具、卡扣是否有損傷或選用不當、倍數不夠等現象;
4)使用導鏈吊裝物體時,嚴禁將導鏈掛在運行設備上,吊點必須選擇合適的位置;
5)嚴格動火管理制度,對施工作業進行分區管理,每一個區的第一張火票必須由主管廠長簽出;
6)施工作業前全面檢查裝置泄漏點,盡可能消除漏點,同時制作漏點分布圖,進行動態管理;
7)鋼結構柱子加固時周圍懸掛石棉布或防火蚊帳,鋼結構加高時采用石棉布和防火布四周封閉維護,管道焊接時,四周用腳手架支護,腳手架上鋪石棉布,局部制作防火兜防止火花飄落和飛濺;
8)配備2臺消防車現場監護;
9)進入施工現場的燈具、開關、接線盒等工具必須使用防爆型,施工用電采取“三相五線制”“一機一閘一保護”的配電方式,接線須經過驗收。
10)電焊機的把線和電源線不準裸露,嚴禁接觸到熱力、酸堿性、急冷的容器和管線上;
11)加強射線管理,公司專門下發了《65萬t改造放射探傷管理規定》,明確了申請程序,落實審批權限。
12)從施工工藝上改進方案,加大管線預制深度,減少現場作業點數量。
通過采取上述安全措施,二、三級的危險源的風險等級得到有效降低。
5.應急預案
針對施工中可能的突發事件進行預想,編制應急事故預案,如:生產裝置的緊急放空、物料突然泄漏、吊件墜落砸壞工藝管線、著火,等等。
應急預案明確了警報的方式、緊急事件發生時工藝上的處理步驟、車間與施工單位的聯絡方式、施工人員在接到警報后的操作要點(如盡可能關閉設備和電機、關閉配電板等)、施工人員尤其是高空作業人員的撤離路線、步驟,等等。
對施工作業中的人員傷害進行預想,編制人員急救措施,如:觸電、燒傷、中毒、機械傷害、化學燒傷,等等。
通過編制事故預案和組織演練,提高了全體人員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使職工掌握了一定的自救知識。
認真落實HSE方案
1.抓重點作業環節
把動火作業、起重作業、動土作業、車輛管理、臨時用電、射線探傷管理,消氣防設施等7個直接作業環節的安全管理作為重點。在認真貫徹落實集團公司6項安全管理制度的基礎上,認真抓好HSE方案中風險控制措施的落實。每次作業票開出前,安全人員都要逐條檢查控制措施是否得到落實,不落實的堅決不開作業票;對設備管線的吊裝,聘請有經驗的技師進行把關,所有吊裝作業需經過該技師簽字認可方能進行;在泄漏的閥門附近動火時,必須對該閥門進行隔離,同時進行氮氣保護。
2.開展每周一次的專項安全檢查
每周開展專項安全檢查,并在每周一召開的例會上進行通報。及時把消防、施工用電、起重吊裝、架設、起重機械、射線探傷、安全教育、冬季安全等專項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反饋給施工單位和生產廠、使得施工中存在的安全問題能及時得到糾正。
3.加強協調,確保信息暢通
加強聯系,保證生產與施工作業的信息通暢是確保改造安全的重要環節。在每一個區域開工之前,都要召開安全管理專題會,由生產廠介紹該區域的生產運行情況,提交安全控制圖,對安全工作進行交底,通報安全措施落實情況;相關單位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在全面落實安全措施以后,相關人員在“開工報告”上簽字并報項目部領導簽發實施。施工期間,每天上午9點由項目組牽頭協調小組人員召開碰頭會,協調處理安全問題。各單位派專人進駐現場安全聯絡點,時刻保持指揮信息暢通,及時通報安全異常情況和有關指令。當生產出現異常時,中控室能直接和相關單位取得聯系,現場施工人員根據編寫的緊急狀態處理方案,及時停工、撤離現場。
4.堅持“三個對待”杜絕事故發生
及時傳達各種安全信息,舉一反三、落實防范措施。在乙烯改造過程中,周邊發生了爆炸、龍門吊倒塌、放射源丟失等事故,乙烯改造領導小組及時召開會議進行通報,并按照“三個對待”(未遂事故同發生的事故一樣對待、兄弟企業發生的事故同本企業發生的事故一樣對待、別人發生的事故同自己發生的事故一樣對待)的精神,舉一反三、落實防范措施,防止了事故的發生。
下一篇:三變”推進HSE監督管理“三化”